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 企业管理 >> 经营管理 > PM如何正确处理一个问题或需求?以共享单车为例

PM如何正确处理一个问题或需求?以共享单车为例

本文作者将就最近比较红火的共享单车上去解答:PM如何正确处理一个问题或是需求?

承接上篇《PM如何深度思考需求?这里有十步法》,有读者问到对于像打车软件需要考虑的情景就是:位置、确认、联系。那么具体是怎么抽象出来的?

而这次举一个例子:最近比较红火的共享单车上去解答。

作者给共享单车抽象出来的情景需要考虑是:查找、打开、使用。

具体需要考虑有如下几点:

宏观角度上解决了什么问题?

对于ofo初期将单车定位在旅游骑行用的,它原先定位只是在宏观角度解决了旅游中的问题。而让产品进入奄奄一息的状态。而创始团队重新思考之后,决定把ofo定位在解决短途骑行问题上,那么它本身的宏观解决问题角度就变大了,从而使产品获得更多投资。

这里类似有Airbnb,初期宏观角度定位只是解决来博览会参观人的住宿问题,提供气垫床和早饭。但是到后面定位就成了解决各类的人外出旅游的住宿问题。那么宏观角度上解决问题越大,那么价值本身也就越大。

回归抽象场景上,如果ofo只是定位旅游的话,那么使用场景就是:打开,使用。无需考虑查找。因为旅游自行车就和公园里的自行车一样,是可以马上找到的,哪怕没有,也不是刚需。所以宏观角度定位会影响抽象出来的场景。

社会价值在哪里?

摩拜创始人说过,如果创业不成功,就当单车做公益了。实际上,这是一种社会认同和价值。而ofo初期的社会价值在于校园,校园起家的ofo不胫而走。

实际上社会价值会影响使用人群的大小,最后对于场景的复合度会不一样。比如在校园里,ofo只需要解决用户端场景即可。但是进入社会后,他需要解决车辆摆放和在哪里使用问题?所以ofo需要车辆管理人员。

1、企业本身的文化

摩拜创始人是公关出身,所以在公关层面上,摩拜能力更强。而ofo创始人是产品出身,对于产品运营手段更胜一筹。但是那种效果更好,还需要市场验证。但是基于创始人的出身,企业本身文化也不同。

比如像需要投资供给的公司,就需要做好数据。而传统企业,则需要马上盈利。所以这样导致场景也不同。比如,ofo车辆押金低,便宜。这样容易做数据。而像平安等投资单车,押金高,而且使用价值一般。他需要做的就是盈利。

这样反馈使用场景上也不同,ofo更注重查找到车辆。而其他小品牌可能更注重使用。这样的差异化,导致场景使用重点不同。

2、你所在职能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

这里举个例子:像作者公司下属的一个产品经理接到财务提出的发票需求的时候。他可能只是想到是要什么功能去满足用户。而作者作为产品负责人角度,则会去思考财务会有多少应用场景,对于开发这个产品本身来说有什么价值和核心利益。而对于作者的领导来说,这个需求对于整体的运营有什么帮助。对我们部门来说有什么意义。

所以我们抽象出的场景思维也是不同,比如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发现、扫码、骑车。其实本身没有对错,但是我们需要站在多维度去思考问题。

品牌诉求是什么?

品牌诉求很简单,就是需要打动人心的地方。比如膜拜的品牌诉求就是可能是做公益。而ofo最近找来鹿晗代言,其实ofo用户群更年轻化,所以鹿晗更有活动和朝气。符合ofo品牌诉求。

对于场景上来说,ofo用户画像更年轻,那么他的使用场景中,最主要解决查找问题。第一,年轻人多,但是工资可能不高。那么车辆需要大量地铁或者商城更多。第二,需要解决查找后的打开速度问题,年轻人比较急躁。如果你的产品难以打开,用户就会放弃你的产品。

运营目标是什么?

对于现阶段ofo来说,就是和摩拜去抢市场。那么,运营目标就是谁先占领50%市场份额。(这里是作者自己YY的运营目标)

在这样的运营目标下,车辆一定会大量去投放。而场景上,如何更快的查找车辆就会成为关键。

产品连接市场点在哪里?

通过大量曝光和宣传,通过市场运作。共享单车已经产品和市场进行连接。但是真正连接点在哪里?其实就是解决了1公里内的出行问题。当用户使用产品感受到这个问题解决方案很好的时候,那么就是产品连接市场的时候。

此刻,还需要满足足够的传播点。像ofo这样,在学校里,通过同学之间传播手段,会很快打开市场。这点和facebook当年迅速打开学生市场一样。

如果有良好的使用车辆的场景体验,那么传播自然不是问题。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最近作者找了自己在360做产品的朋友聊天,我和他都认为现在产品经理越来越垂直。在某个行业领域会越扎越深,产品对于业务了解程度几乎决定了这个产品经理的价值。

产品本身的创新点?

这里需要抽象2个概念,时间和空间。时间上来说,产品是为未来而做的,是需要未来的价值。空间上,产品需要在物理层面上符合用户的预期。

这里对于场景影响就很大,时间上,单车本身要具有长期的使用价值。而空间上,单车本身的质量会决定用户使用产品倾向。所以我们看见ofo和膜拜都会不断推出新的自行车去优化体验。

1、用户潜在心理诉求

(1)第一个场景

我想回家,好像骑单车会快点。解决了代步的问题。

(2)第二个场景

我想骑单车和朋友出去逛街,比较拉风,还可以拍照。解决了炫耀的问题。

这些潜在用户心理诉求,会让使用场景复杂化。比如,第一个场景是需要一辆单车。而第二个场景则需要两辆单车。

2、用户-行为-场景的连接

最后,我们需要找到一辆可以使用的单车。那么这就是抽象出来第一个场景,查找。而接下来我们需要密码开启单车,那么这就是抽象出来第二个场景,打开。再然后,我们需要骑单车,就是第三个场景使用。

回到ofoapp上,首先打开是地图上有很多单车,这就是抽象出来第一个的查找场景在产品上实现。接下来我们看到单车,会扫码得到密码开启车辆,这就是第二个的打开场景。最后,进入骑行使用单车。也就是最后第三个的使用场景。

回到产品上,作者一直提倡先用脑图抽象出场景,然后再用脑图具象出功能。本文以ofo为例子,做了一次多维度思考并抽象场景的过程。

其实回过来说,分析需求上跟我们处理问题是一样。前不久朋友问我:当你面对一个团队都不行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我说了三个角度去分析这件事:

  1. 基于企业角度来说,公司人才分为5%精英、10%中层、80%普通、5%不进取的。所以公司不是每个人都是精英。

  2. 你的职责:光尽力不行,还要尽心。因为当你站在中层时,你需要建议并指导别人,虽然这很费时间,需要血和泪去铺垫,但是对你是一种成长。并且需要使用多种方法做好一件事。

  3. 最后,同事是需要成长的。就像产品需要从0-1的过程。只有他自己经历过的坑,他知道了,之后才会避免。就像带孩子,也是一样的。

其实,作者很少在深夜写文章,只是最近感慨良多。

最后送给所有读者我最近领悟的一句话:

产品经理需要学会多角度深思问题,累积经验并不断反思,最后你的成长是不可估量的。

上一篇:戴着「有色眼镜」看数据驱动:如何运用Growth Hacking的思路来指导产品优化?
下一篇:KEEP项目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
资讯分类: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