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秦国强大,赵国弱小。秦王曾派12岁的小甘罗出使赵国。小甘罗向赵王提出,要求赵国送五个城池给秦国,并力陈理由。赵王竟然顺利答应。小甘罗不费一兵一卒,为秦国要来了五座城池。
秦国与赵国之间还发生过一个“完璧归赵”的故事。秦王送信给赵王,说秦国愿意用十五座连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主动请命,向赵王保证,如果秦王不给15座连城,我一定“完璧归赵”。于是,捧璧前往,看到秦王果真没有给城市的意思,就巧用计谋,把“和氏璧”从秦王手中要回,送回了赵国。
小甘罗和蔺相如都成功了。但是,认真分析他们成功的原因,却有根本的不同。赵王出于惧怕心理把五个城市送给了秦国,但是,他害怕的不是小甘罗,而是小甘罗背后的秦国。因此,小甘罗的成功多半归因于秦国的强大。而蔺相如的成功,依赖的并不是赵国的力量,而是自己的超人胆略和智谋。
这两个故事经常被作者用来帮助咨询客户和总裁班学员进行“归功于内”心魔的管理。在咨询中,我经常接待企业的员工甚至高管人员。发现他们大都因为高估自己的贡献而对自己的待遇不满。比如,在一次企业内训后,一个区域公司经理到找我,说他的业绩一直是最高的,前一段时间,公司提拔一位区域公司的营销副总时,提拔了一个业绩跟自己相差很多的人,自己不服,很失望,现在想跳槽到另一个企业或者自己注册个公司当老板,希望我帮他分析一下,这两个道路哪一个更好。
我虽然不太了解这位员工的实际情况,但是,从谈话中感到他可能已经受到“归功于内”心魔的影响。于是,我给他讲了甘罗和蔺相如的故事,并告诉他:“你可以认真判断一下,自己的成功属于小甘罗式的,还是属于蔺相如式的。你的区域公司的销售业绩,有几个贡献因素,一个是你自己的贡献,但是一定还有公司品牌的影响,老板的人格影响、公司广告的影响、自己下属和同事的贡献等等,当把不属于自己的这些因素去除后,自己的贡献能占多大比例?如果自己的贡献占大部分,你就是蔺相如式的成功,出去自己做老板或者到另一个公司做经理,都未尝不可。但是,如果自己的贡献只占一小部分,你的成功就是小甘罗式的,自己做老板或到另一个企业做经理,都可能是陷阱。”我说,“我没有答案,但是给你这个思维方法,相信你自己能做出正确判断。”后来,他的老板告诉我,他不仅没走,而且工作热情比原来更高了。在我问老板事件的真正背景时,他告诉我:被提拔的经理有很强的市场开拓精神,这几年,我们开发的新市场中,大部分都是他开发并培养出来的,销售额虽然不是最高,但是,他的市场开拓能力最适合做营销副总。而闹情绪的这位经理所在的区域公司是企业最成熟的市场,前期广告投入最多,渠道最完善,虽然销售额是最高的,但是,并不都是他的贡献。而他却认为自己的销售额最高,所以自己最应该被提拔。这就是他闹情绪的原因。显然,这就是我们所分析的典型的“归功于内”心魔的影响。
管理者应该经常创造机会,引导员工分析:自己的成功是属于蔺相如式的,还是小甘罗式的。这样,可以尽可能抑制员工“归功于内”心魔的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