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大都是偏执狂,用在技术牛人身上同样合适。在IT企业里,总有那么一些技术过硬,但又十分有个性的员工。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让人又爱又恨。爱嘛,他们技术好,别人一个星期解决不了的bug,到他手里可能就几分钟的事情;恨嘛,那就多了。有的行为偏激,喜欢走极端;有的性格孤僻固执,又或者过于循规蹈矩;有的行为、着装另类,跟公司其他人格格不入;有的我行我素,视规章制度如无物;有的过于自我,不愿意团队合作。如同恋爱一般,跟技术牛人的“约会”总是爱恨交织,缠绵悱恻而又暗藏杀机。
以下分享我与一位技术牛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最近公司的一名技术牛人A君刚离职,是他主动提出的。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因为A君来到公司后,无论是上级同事还是相关业务部门,对他都是非常认可的,公司还给他提前转正。这么一个人,怎么就这样走了呢?经过了解,A君的专业技术水平高,大家都是认可的。但是,在团队成员看来,A君自视甚高,对团队成员要求强硬,给人感觉就是他的事情最重要,所有人都要配合他。而A君的个人感觉,就是在公司里其他人都不配合他的工作,工作进展很慢,自己很郁闷。最终,A君选择了辞职。
其实,A君的情况在招聘时是有考虑过的。A君的岗位要求比较高,既要对技术有深入而广泛的了解,又要有高度的团队协作能力。毕竟A君的岗位要做出方案然后由团队其他成员和相关部门执行,所以团队协作能力非常重要。A君其他方面都好,就是有点自我,缺乏换位思考。这导致跟其他同事协调上有点僵而又不懂得如何化解。当时招聘A君的时候,也曾有过这种担心,但这个岗位人才稀缺,见了很多人很难再找到比A君更好的人选了,最终就录用了A君。担心的事情不幸发生了,技术牛人成了定时炸弹。
面对技术牛人,我们如何在招聘环节把好第一道关呢?
首先是要要学会算账。录用一名有个性的技术牛人,显性成本是可以估算的:薪资、福利、其他待遇(假期、专车等)都可以计算,但隐性成本就不是那么容易算了。如果性格孤僻,上司和团队就有额外的沟通成本;如果过于自我喜欢单干,就增加了内耗成本;着装另类、不遵守规章制度,就增加了管理成本;如果稳定性差,最终还得再招,那又增加了招聘成本和风险成本,还不如当初不录用。衡量一下投入产出比,如果最终得出结果是录用还是比较合算的话,那还可以试一试。
其次综合考虑岗位的稀缺程度和急迫程度,如有还有其他选择,尽量不做冒险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