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tech>>>c1>>>互联网教程

76.6%受访者感觉网上人身攻击现象普遍

  西安市某国企职员周尹,最近在工作之余,会玩一款名为“三国杀”的在线游戏。在游戏中同陌生人合作与竞争,让他感到很放松。但周尹最近很不愉 快,因为游戏界面的右下角有一个留言框,每当有人出错牌,就会出现其他玩家的谩骂。“每当无端被骂,情绪都立刻变得很糟糕,好久才能平复。”周尹说,也有 一些玩家选择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让本来好好的一场游戏,变成了一场口水仗。“我理解很多人喜欢在网上宣泄情绪,但怎么可以如此肆无忌惮, 虚拟世界也该有底线吧?”

  宣泄情绪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如今一些网友通过在互联网上羞辱、谩骂甚至报复他人的方式,过度宣泄着自己的情绪。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 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182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曾遭遇网上人身攻击,其中6.6%的人“经常”遭遇。受访者中,“80后”占 46.3%,“70后”占36.3%。

  为何网上人身攻击如此多见

  军事战略学者赵楚经常在微博上发表个人观点,他发现,不少网友的评论充满了恶意中伤和没有理由的谩骂。“看到那些极端粗鄙的攻击,真地会头发瞬间竖立,本能冲动就是立即将其拉入‘黑名单’。”

  近日,赵楚接受友人的建议,用了半天工夫解除了长达45页的“黑名单”。不料,他的文章回复又立刻出现了大量谩骂。“如果你反对我的观点,好好说话不行吗?为什么一定要如此偏激和粗暴?”

  调查显示,76.6%的人感觉当前互联网上羞辱、谩骂等人身攻击现象普遍。其中,25.6%的人表示“非常普遍”。仅3.9%的人“很少”或“没有”发现类似情况。

  对于网络人身攻击现象越来越多,学者吴稼祥在微博中指出,他发现如今在微博上讲理,会遇到一个两难之境。无论你把一个理讲得如何透彻、美妙,总 有人因为饭碗或因为无知,来胡搅蛮缠。不理他,怕没有相关知识的网友被误导;理他,第一,你也许永远不可能说服他,第二,你给他讲了课,他也不会有学生对 老师的那种敬意。

  为何网上人身攻击如此多见?调查中,73.9%的人认为是由于“攻击者的真实身份难以查证”;70.5%的人指出原因是“法律难以约束网络行为”;54.1%的人认为问题出在“网站管理者管理粗放,放任攻击行为”。

  遭到网络人身攻击后,52.5%的人会保持沉默,不予理睬;45.2%的人会向网站管理方投诉;31.6%的人会以牙还牙,也进行人身攻击;20.1%的人会考虑诉诸法律。

  北京市某高校研究生王小可觉得,出现网络暴力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可以在网上隐匿真实身份,不必为自己的话承担责任。各大网站及游戏平台,为吸引人气,也不会对网络暴力行为管得太紧,更不可能封锁个人ID。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讲师韦庆旺指出,网上人身攻击现象普遍存在,主要源于当前社会上的一种“不平衡心态”。现在社会上的信息很多,人们会有意 无意地进行“社会比较”,一些人可能由此产生不平衡感。在网上攻击他人,既不用负责任,又能找到某种“心理补偿”,产生暂时的优越感。

  “网络人身攻击还是个体寻找群体认同的表现,并带有‘传染性’。”韦庆旺认为。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们通常没有自我意识,或自我意识不明显。羞辱别人就像是一个群体的化身,很容易吸引个体加入。

  北京青年心理压力管理中心主任熊汉忠认为,当人们在现实社会中遇到挫折或承受压力时,选择在网上表达情绪是很好的选择,但如果以辱骂的方式发 泄,会伤害到别人,甚至伤害到社会,还会给自己带来强烈的情绪变化。所以,宣泄情绪也好,倾诉也好,都要心平气和地表达,而不是用暴力语言。

  “如果媒体总是关注‘骂’,理性的观点就会被淹没”

  对于网络人身攻击现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曾在微博中表达过自己的担心:当前网络言论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专业意见往往“持平”,可 能说的都是两面的理,不可能是痛快淋漓、非此即彼的。这可能不对“极端”的胃口,可能遭骂。吓得专业的人不愿意讲话。倒也不是害怕,而是蹚不起这浑水。于 是,在公共的舆论场上,专业的、理性的不敢讲、不愿讲,骂人的、瞎说的随便讲、放开讲。

[Ok3w_NextPage]

  熊汉忠认为,网络人身攻击行为存在诸多危害。一些人在网上以骂人的方式寻求相对的强者地位和虚幻的成就感,这是一种误区。你在网上骂得越厉害,依靠辱骂形成的成就感越强,和现实生活的对比也就越强,会让自己越失落,挫折感越强。

  “大家在释放不良情绪时,应对自己进行积极引导。”熊汉忠说,很多人觉得写日记或博客可以缓解压力,但有的人越写心情越糟糕,原因是他选取的素 材不对,都是在骂别人或者骂自己,这就适得其反了。“宣泄可以,但一定要有一个积极的结尾,比如告诉自己,一定可以度过艰难的日子,要努力克服困难等 等。”

  熊汉忠认为,要改变当前网络人身攻击普遍的现象,不能只呼吁大家提高个人素质,注意网络文明,“我们要去解决人心的问题,要去关注网络行为背后的个体和群体需求。”

  调查中,86.0%的受访者表示,当遭到网上人身攻击时,希望网站管理员通过禁止发帖、删除账号等方式惩罚攻击者。

  如今,针对网络暴力,各国都采取了一些措施。韩国规定,日访问量超过20万人次的网络媒体和30万人次的门户网站、视频网站,要实行“限制性本 人确认制”,网友进行网上留言时,必须先通过身份证确认是本人。日本规定网上被诬陷攻击者,可以根据法律控告对方名誉损害,还可要求经济赔偿。

  韦庆旺认为,在我国,用规章法律的方式来约束网络暴力,目前还不太成熟。网络有个人身份认同的作用,比如“犀利哥”为什么一下子就受到这么多的 关注?就是因为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其实跟“犀利哥”一样,一无所有。网络作为群体表达诉求的平台,如果被直接限制,可能会产生反作用。

  他同时强调,对于民众使用正确的解压方式,媒体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如果媒体总是关注‘骂’,人们也会只关注谩骂之声,理性、平和的观点就会被淹没。”

tech首页 更多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