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tech>>>c1>>>互联网教程

UC何小鹏解读百度轻应用:不只是Web App

  注:本文为极客公园观察家 UC优视总裁何小鹏对百度最近新推出的轻应用概念的解读。

  百度今年力推自有 App,并且还高价收购了91,我其实挺疑惑的。结果,没想这次百度世界大会抛出了完全相反的一套,也就是轻应用。有记者朋友看了百度的定义,跑来问我:这不就是你们一直在推的 Web App 吗?

UC何小鹏解读百度轻应用:不只是Web App

  我的回答:是,但又不全是 。

  轻应用会是一个必然趋势,但实现形态应该有很多种,绝不仅仅是 Web App,其核心是要解决 Native App 在开发、分发和使用上的瓶颈。

  为什么需要轻应用?

  现在大家都能感受到的趋势是,以 App经济为代表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一个高强度竞争阶段,很快将达到第一个波峰。我在 2012年就说过,第一个波峰最晚在 2014年中期就会结束,从现在情况来看,可能会更早。目前,有一定体量的大公司都至少在这个领域内完成了一次探索,并主导了很多影响深远的行业大事件(例如大量的并购),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格局。同时,哪些 App 能赚钱,哪些不能,已经能够很明显地看出来,没什么秘密了。换个角度说就是,传统 App领域的黄金窗口期已经过去,新进入者的机会不大了。

  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市场上的 App 已经分化成下面几种类型:大用户量、高使用频度的超级App,比如 UC、微博和微信;游戏App,手游市场今年被资本追踪得太厉害了;还有大量“小而美的App”。前面两种类型已经发展得不错,但第三种“小而美App” 未来怎么发展,却会面临瓶颈——一种是你做的 App体验很好,但想进一步提升用户量和活跃度,但会发现这很难做到,因为渠道和营销成本太高了;或者你的 App用户量已经不小了,但是却发现就是因为太“小和美”了,很难形成规模化的收入。

  请看这几组数据:移动分析和广告公司Adeven 的追踪数据显示,尽管 App Store 的应用数量已接近 90万个,但其中有 2/3 是名副其实的“僵尸应用”,无人问津;调研公司Flurry 的数据显示,约 68% 的智能手机(涵盖 iOS和Android 两大操作系统)用户每周使用的 App数在 5个以下,很多人下载应用是因"冲动",常常立即失去了兴趣。

  很显然,传统的 Native App 的数量和下载量仍然很庞大,但应用商店的机制决定了其大部分资源和流量只能流向“头部”,即上文提及的前两种类型App,而触及不到数目更加庞大的“小而美App”。有趣的是,中国的本地化应用商店,大量流量都是来自于自动更新而非主动下载,因此日下载数字只是看起来巨大和美丽而已。此外,小而美的App 即使到达用户,使用频度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因此很多人都在思考和探索,现有的以应用商店为核心的移动分发生态之外,开发者还需要另一个生态系统来解决相当大一部分应用“研发难,下载难,下载后用户使用率低”的问题,两者形成互补,就能让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循环。而这就是轻应用生态系统诞生的最主要目的之一。

  新生态:Super App + light App

  说起轻应用,大家首先会想到 Web App(百度这次推出的轻应用,实质上就是以搜索为核心的 Web App生态系统),不用下载/安装的特性能够给很多长尾应用增加曝光和传播力度。两年前,UC就已经上线了国内首个 Web App应用中心,并且目前仍然在内核技术和产品端不断加强对于 Web App 的支持。目前 UC平台上的 WebApp 月活用户 5000万+,应用数量 1500+,预计今年年底将超过 3000+。

  但按照刚才的结论,轻应用解决的最主要矛盾是 App 对用户的曝光率和下载后的使用率,本质上就是渠道推广和系统内调用的问题。因此我认为这个概念可以更加宽泛一些,所有基于超级App 之上的、围绕手机特性开发的、能更方便地曝光和被调用的服务都算得上是轻应用,包括但不局限于 Web App。

[Ok3w_NextPage]

UC何小鹏解读百度轻应用:不只是Web App

  举一个 UC 自己探索的例子,7月份时我们发布了“UC+”,重新梳理了开放平台业务,除了包含之前就有的网页应用中心,以及将 PC Web 移动化的应用书签之外,还新增了一个插件系统。这个系统的实质就是将 Native App 转变为依托 UC浏览器的一个组件,从推广到调用都是在浏览器内完成(和 Web App 相比多了一个下载的步骤)。

  在我们看来,轻应用的基础是超级App,提供给用户和流量、底层技术支撑,同时降低开发和平台覆盖的成本。比如 UC 的思路就是利用浏览器这个大活跃用户量、高使用频度的通用型超级App,根据使用场景向用户智能推荐和分发服务,让 App 在应用商店之外,拥有更多的曝光机会获得用户;浏览器的使用场景非常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插件安装以后被调用的机会,而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甚至可能察觉不到切换路径。

  另外,不止是长尾应用能在超级App上解决“使用少”和“分发难”这两大问题,对于原本就有可观用户量的应用来说(比如迅雷、快播、 Camera360等),轻应用生态也将会是一个高潜力的新型拓展渠道——应用插件化之后能提供与 Native App 几乎无异的使用体验,借助高频使用的超级App 进一步获得增量。

  很幸运,合作伙伴的运营数据表明这种思路是可行的。例如,快播在 UC浏览器插件系统上线的第一周内,就获得了 80万的下载量。

  轻应用的崛起

  正是有了这样的探索成果,我们才有理由认为,传统App 的下行不代表移动互联网的下行。随着硬件和网络的发展,行业整体一定还会迎来第二个高峰,契机就是轻应用(包括轻游戏)的崛起。在终端碎片化的时代,占得先机的企业有机会将超级App转变为一个新型生态系统中的基础设施;而没有赶上第一波浪潮的企业则会有更大的机会推进移动化,轻应用相对传统App 的跨屏优势,也能让开发者拥有成本更低的创业机会。

  现阶段,轻应用将会成为 Native App 以及其 AppStore模式的一种重要的补充,而微信、UC、百度,这些轻应用生态的建立将为广大移动开发者提供更多接近用户的渠道,让他们聚焦于产品和服务本身的创新。

  关于轻应用生态的搭建以及开发者面临的种种选择问题,我会在后续的专栏文章中与大家分享。

tech首页 更多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