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访谈录
本期访谈嘉宾:
酷运动网CEO 朱启功
初刻网CEO 许晓辉
亿玛在线CEO 柯细兴
派代网CEO 邢孔育
引语:
公司政治是个很微妙的东西,有时候看起来是路线之争,实际是为了搞对手,你说这个品类增加还是不增加?你说先发展老会员还是先拓展新会员?你说重电子还是重商务?有定论吗?需要有定论吗?哪怕每一个技术层面的争论都有可能能折射到战略层面的差异,都可以上纲上线。
正文:
凡客的张主管
“喂,您好,是凡客的张主管吗?”
“我是,哪位?”
“张主管您好,我是金鼎猎头公司的,有家行业内很知名的传统企业要做电商,现在正急需人才,不知您是否有意向谈一谈?”
“他们月薪能给多少?”
“您现在月薪5k吧?至少翻倍!”
“不能低于12k!”
“呃……好,没问题,那明晚有空吗?老板想和您聊聊。”
“恐怕不行,最近一直有约,下周三吧。”
这应该是电商猎头对话中,最保守的版本吧,一个85后的电商经理人,可能也就做两三年的电商,但是因为是在凡客待过,或者在京东,当当,红孩子待过,或者做过淘宝大店的运营主管,接到猎头询问的时候,月薪要价不会低于10k,不包括其他绩效。
然而,即便如此,心急如焚想上电商项目的传统企业老板也未必能够招到合适的人才,有时候他们甚至说,你说你要多少吧?只要你肯来!
业内人士大呼看不懂,这批年轻的电商从业者疯了吗,他们的月薪已经超过传统企业普通主管的一倍,而且还不用对项目成败负责,他们难道已经完全不需要考虑自己能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的问题吗?
狂躁的需求
每一种畸形现象的背后都有一群不理性的人在发挥作用。
电商人才薪资的高涨,表面看是市场供需不平衡所致,据说,现在电商人才的需求太旺盛了,大的电商企业,员工每年增加一倍,小一点的更是几倍的要求。
但是实际上,这些需求并非都是良性需求,正如肿瘤也需要营养,但是,只会使身体更坏。
实际上,对类似凡客张主管级别电商人才的需求,有两种类型的企业都需要,一种是创业型电商公司,比如酷运动,初刻等,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大多来自凡客,红孩子等大型电商公司;另一种是传统企业要上电商项目。
前一种需求,稍微理性一点,因为创始人大多是行业资深人士,初刻的许晓辉说,你这个人值多少钱,是半斤还是八两,我一眼就看出来,所以,我不会轻易雇佣这些要价太高的人。
当然,也有一些创业者,很轻松的拿到了风投,有的是钱,所以高薪挖角也在所不辞,不过酷运动CEO朱启功提醒,现在有太多的都是电商从业者,而并非电商人才,人才是值钱的,但是你真能辨清人才吗?
而后一种对人才的需求,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感觉,只要你做过电商,能带团队,尤其在凡客京东等大型电商里待过的,就都需要。正是这种盲目的需求, 再加上媒体的不断炒作,让电商人才的成本一下子涨上去了。电商企业赚不赚钱先不说,打工的肯定是挣到钱了。这种需求有点畸形了。
亿玛CEO柯细兴对这种心理有个很好的总结:他们在用人力成本代替时间成本,有的企业年增速达十倍,他们不愿付出这种时间成本,那好吧,就付出 人力成本。他要这部分人,在这个阶段不是为了给他赚钱,而是为了达到高成长的速度,在这个阶段,谁能把他的发展速度带上去,谁就是人才,现在很难评估,这 个人应该值多少钱,人力成本应该占据我收入成本的多少?都没到这个阶段。
问题是,他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会成功吗?
豪华团队的分崩离析
我们不妨猜想一下,若是电商企业真的雇佣了豪华团队,比如,IT系统的人来自京东,市场经理来自凡客,产品经理来自李宁,物流来自新蛋,快递来自红孩子,渠道合作来自走秀网,再加上来自淘宝系的干将一批,来自传统企业的采购若干,这家企业就真的可以快速腾飞了吗?
[Ok3w_NextPage]告诉你,这种团队不到一年一定会分崩离析。
已有前车之鉴,某传统零售企业,做独立B2C,花重金聘请了如上豪华团队,但是,不到半年,人员几乎换了一遍,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企业背景、运作模式、领头人的资历、老板的决心都无可挑剔,唯独在豪华团队上,载了大跟头。
酷运动CEO朱启功对这个现象做了个比喻,就像皇马和曼联的对比一样,皇马的银河舰队在每个岗位上都有世界一流的人,他们的一个球员可以买下一 些对手的一个球队,但是,他们很少拿冠军,而曼联则是不断挖掘和培养那些默默无名但是很有潜力的队员,从而成就了那个辉煌的曼联时代。
电商也是一样,如果你一开始的时候就财大气粗,到处挖豪华团队,一是,你的钱浪费的更快,因为你让花钱的人觉得你好有钱啊,更重要的是,来自不同企业的人,有时候很难磨合到一起。
很多电商人才在原先的企业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比如淘宝上来的人,可能更偏重于中小企业或者淘宝店长的观念看问题,语言称呼还有明显的淘宝痕迹,而从京东来的人,又有一些个性的东西,传统企业过来的人也有自己的思路。
这些来自不同企业的人,有时候很难磨合,一方面,大家都是有棱有角的,都年轻气盛血气方刚,都想指点江山挥斥方遒,都有各自的经验和想法,而这 个领域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理论,没有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没有某某伟大思想永垂不朽一统江湖放之四海而皆准,谁的观念才是正确的?要通过实验才行, 而实验就要耗费机会成本,一旦大家有争执,实验结果无论如何,企业都会受损,因为失败方对成功方仍会深埋怨恨。
另一方面,大家能力都很强,都是老板挖角过来的,都是亲自促膝深谈三顾茅庐八抬大轿请来的,凭什么要服你啊。
公司政治是个很微妙的东西,有时候看起来是路线之争,实际是为了搞对手,你说这个品类增加还是不增加?你说先发展老会员还是先拓展新会员?你说 重电子还是重商务?有定论吗?需要有定论吗?哪怕每一个技术层面的争论都有可能能折射到战略层面的差异,都可以上纲上线,关键在于,争论的双方是否同心同 德。
所以,如何捏合来自不同文化的人?那要先问老板,你的文化是否足够强大?无论是来自淘宝还是京东,还是新蛋,到一起之后,自己企业的文化究竟有 多大的移植力和控制力?文化路线走下来就是派系路线,每个人进来的时候,都代表各自不同的利益,就会有很大的冲突,你能平衡吗?
疯狂年代,用沉静的人
那好吧,当这个领域的人才已经完全不按照创造价值去衡量身价的时候,老板们该何去何从?就这样接受当前的用人成本还是另谋他途?
无论是酷运动的朱启功,还是初刻网的许晓辉,都表示不会轻易用那些月薪上万的“张主管”,他们更需要的是志同道合的人,哪怕这个人需要培养,若是在意薪酬,若是想投机,那很难融入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型公司。
培养一个有理想没技能的人需要多久?四位CEO的意见很一致,三个月上手,最多半年可以灵活调用。
此外,企业若想减少对复合型人才的依赖,派代网CEO邢孔育给出了很好的意见,那就让流程细化,当你的系统流程做地越好的时候,你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就会越低,就像好乐买一样,在物流配送环节,他们将流程细化到哪怕培训三个小时就可以上岗。
在疯狂的年代,最好少用疯狂的人了,像“张主管”那样,将自己已被高估的身价委于一个浮躁的老板,他真的能够找到自己的舞台吗?而老板用一个高估身价的人,真的可以实现自己的电商雄心吗?
做大事还是要用沉静的人,愿意脚踏实地又胸怀抱负,不跟随浮躁,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想找到的是一个更好的舞台,将自己与他们捆绑在一起,打造志同道合的团队,你才能真的成就大事业。
而一旦有错误的期望,则必然有恶的结果,拔苗助长,是肯定要付出代价的。
[Ok3w_NextPage]文:冯华魁 (来源:派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