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tech>>>c1>>>互联网教程

并购败局TOP 10:并购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中国的并购潮再次开启,2012年以来,对创新型公司的并购总额高达到258亿元,下半年并购市场即将超过创业板、中小板融资金额,成为中国另一块最大的退出渠道。目前看起来,并购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被并购的企业有钱拿,并购的巨头们可以收人收资源,还能战略布局。

  但是,当我们翻开那些曾经的并购历史事件,才发现并购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美好,它是一件“步步惊心”的事。一个错误的并购,将会影响一家企业的发展,甚至可能导致一家企业的死亡。

并购败局TOP 10:并购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作者:韦龑

  10.阿里收购口碑网

  曾经的口碑网一度是大众点评网最强有力的竞争者,2006年10月26日,阿里巴巴收购口碑网,涉及金额大概在500到600万美元。阿里巴巴集团之所以要收购口碑网,是因为口碑契合了阿里巴巴集团以为重心,以信息化社区化为工具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方向。阿里希与搜索业务,并最终成为广大网民网上工作、消费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阿里收购口碑网的愿景是美好的,希望口碑网能串联和补充阿里电商业务,成为与电商业务紧密结合的本地化生活信息社区平台,最终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各类服务带来用户黏性,以及信息互动。但很遗憾,因为马云的战略摇摆不定,口碑网在餐饮和分类信息定位上摇摆不定,最终失去竞争力。2008年6月与中国雅虎合并,希望依靠中国雅虎带来一些流量,遗憾的已经无力回天,口碑网现在已经沦为了阿里名副其实的“鸡肋”。

  口碑网的故事在并购领域很常见,整合收购一家公司,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规划,最终的下场都是惨淡的。

并购败局TOP 10:并购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惨败地点:点评社区融合电子商务

  失败指数:★☆

  9.eBay收购易趣网

  中国这个大市场,让很多国外电商企业垂涎已久的,相比2004年通过收购卓越网进入中国市场的亚马逊,eBay来得更早些。2002年3 月,eBay通过收购易趣网33%的股份进入中国市场,随后在2003年6月收购易趣网其余67%的股份,eBay花费1.5亿美元的收购价格进入中国电商市场。

  不过,eBay的电商策略在中国本土根本行不通,他们在中国业务的经营上犯了太多错误,加上阿里巴巴的迅猛攻势,eBay易趣很快就被淘宝超越。 2003年,其C2C中国市场占有率近80%。但仅仅两年后,2005年初,eBay的市场份额已经下滑到24%,而淘宝则上升到57%。2006年底,易趣宣布和TOM在线组成合资公司,TOM在线持股51%,eBay持股49%。据了解,eBay在将易趣转交给TOM在线运营时,这也是eBay从此在内地再无交易平台的原因,随着约束协议于2012年初到期,易趣成为TOM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eBay选择了悄然退出。

并购败局TOP 10:并购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惨败地点:进军中国电商市场

  失败指数:★★

  8.想上市而野蛮并购的窝窝团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窝窝团,这家喧嚣一时的团购网站,正是衰落于野蛮并购。窝窝团的发展采用的是一种野蛮的并购模式。窝窝团CEO徐茂栋曾向媒体夸耀说:“从2010年10月份开始,即窝窝团上线仅半年后,其就一直在考察潜在收购对象,窝窝团目前已接触超过300家区域团购网站,并收购了其中20 多个”。对于窝窝团的并购模式,投资界人士一致认为窝窝团上演的是一场资本游戏,“其通过迅速扩张实现财务上的迅速发展,并实现抢先上市的目的”。

  而最终,窝窝团由于忙于疯狂并购扩张和炒作,无暇顾及自身管理及经营实务,内部已人心涣散,内讧不断,致使其逐渐脱离了团购一线网站的地位。如今窝窝团已经上市无望,盈利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窝窝团的自杀式并购提醒着我们,并购其实并不是企业发展的“快车”。

并购败局TOP 10:并购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惨败地点:妄图野蛮并购实现财务上的迅速发展

[Ok3w_NextPage]

  失败指数:★★☆

  7.分众收购好耶

  2007年正在筹划登陆纳斯达克的好耶被分众收购。2010年7月30日分众传媒对外宣布,以1.24亿美元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银湖投资集团出售好耶62%股权。分众为何在收购好耶短短两年之后就出售?究其原因是分众与好耶基因撞车的问题。好耶属于互联网广告代理,不是媒体,与分众其他业务整合空间不大。好耶的利润率相对其他业务较低,占的比重越大,就越拖累整个分众的利润率。

  江南春对外说,分众阻碍了好耶的发展——另一个层面也在说明分众收购好耶阻碍了分众的发展。企业并购整合是个奇怪的命题,只要基因不对,满目的并购带来的不但只是1+1<2的问题,甚至是1+1<1!

并购败局TOP 10:并购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惨败地点:并购之后,业务发展撞车

  失败指数:★★☆

  6.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汽车

  2004年10月28日,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2%股权,希望获得韩国双龙的先进汽车技术与韩国市场,并帮助韩国双龙走出困境,这被业内认为是“双赢交易”。但是并购后情况却非常糟糕,上汽不仅发现双龙研发技术预期收益过高,且因企业文化、民族文化等较大差异,公司面临着来自工会方面的强大压力。在签约5天之前,双龙工会举行了总罢工,致使收购后合作与企业经营拓展无法真正展开。

  2009年2月6日,韩国法院宣布双龙破产,进入企业回生程序,双龙资本大幅缩水。而作为控股股东,上汽集团持有的双龙汽车股份也被稀释至 11.2%,拥有的双龙权益仅为18.51亿元,上汽由于这次失败的收购,资产减值损失高达30亿元人民币!收购也一样,便宜没好货。并购时便宜买来的一定是“烂摊子”,而既然是“烂摊子”你也不要高估自己能获得多少好处。

并购败局TOP 10:并购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惨败地点:并购国外“烂摊子”汽车企业

  失败指数:★★★

  5.TCL收购汤姆逊

  2004年7月,TCL集团并购法国汤姆逊公司彩电业务,双方合资成立TCL汤姆逊公司。TCL收购汤姆逊在那个时期是标志性的,人们沉浸在中国企业终于走向世界的喜悦中,但可惜仅一年后,这场进军就以失败告终,并且是惨败——TCL集团损失了24亿港元。

  TCL集团希望把在中国大卖的那一套,直接通过并购快速杀入欧洲市场,但是真实情况是,欧洲的运营成本高以及员工成本很高,而彩电行业一直处于低利润时期。另外,在欧洲,液晶电视的销售量增长快于其他任何地方,但是TCL集团却继续大量生产普通显像管电视机,已经不能满足欧洲主流市场的需求。

  TCL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只是盲目的想通过并购来扩张市场,那么“市场”一定会狠狠地揍你一顿。

并购败局TOP 10:并购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惨败地点:进军海外电视市场

  失败指数:★★★

  4.用并购疯狂扩张的华源集团

  华源集团从1992年7月在上海浦东成立至2005年末,进行了大大小小90多次并购,资本由最初的5亿元扩增到572亿元,一度发展成为拥有纺织、农机、医药业的巨无霸企业集团,创下了中国企业并购的神话。悲剧的是,这种用并购的方式盲目扩张,而不顾及企业实际发展和产业领域盈利终究只是一场资本游戏。到了2005年9月,华源部分企业的短期贷款偿还逾期,在短短几天内便遭到了上海银行、浦发银行等十几起诉讼,这些风险的爆发最终导致华源财务难以走出困境,落得资金链断裂被重组的结局,涉及金额超过12亿元——华源集团最终玩火自焚。

  随着多家债权银行起诉,债权银行冻结了华源下属部分公司和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权,使股票价格发生波动,生产经营受到制约。2006年4月,华润集团以获得华源70%的股权正式入主华源,至此,华源的并购神话最终以被并购而告终结。

  盲目并购扩张对一家的企业而言,甚至可能是一剂造成死亡的毒药!

[Ok3w_NextPage]

并购败局TOP 10:并购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惨败地点:把盲目并购当成企业主要发展方式

  失败指数:★★★☆

  3.雅虎收购3721

  2002年的雅虎已经隐隐感觉到来自Google巨大威胁,决心在搜索服务上大规模投入。2003雅虎美国决定在中国寻找收购对象,百度和3721 都曾经是雅虎考虑的对象。当时百度强在技术,而3721则是强在市场销售。雅虎按照他们当时的盲测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百度的搜索质量不如雅虎中文,所以武断的认为没有必要收购,转而出资1.2亿美元收购了市场销售见长的3721,并积极希望这些优势和雅虎的技术优势形成互补。

  但这个错误的武断的收购目标,让雅虎错过Google之后再次错过百度,在网络搜索时代再也无法翻身。如今,百度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占据接近70%的市场份额,而雅虎在中国份额不足4%。收购这件事,看准一个行业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能收购到正确的公司,站错队的后果非常严重,已经沦落为二流公司的雅虎无时无刻不在证明着这一切。

并购败局TOP 10:并购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惨败地点:搜索发展方向战略性并购失误

  失败指数:★★★☆

  2.中国平安控股欧洲富通集团

  2007年11月27日,中国保险巨头之一平安保险集团斥资约18.1亿欧元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欧洲富通集团9501万股股份,一跃成为富通集团第一大单一股东。2008年6 月,平安保险集团最终将持股比例锁定在4.99%,总投资额达238亿元人民币。之后,富通集团成为受金融危机波及的第一批金融企业,截至2008年9月底富通集团的股价下跌幅度超过了70%,直接导致2008年第三季度平安保险集团季度报出78.1亿元人民币净亏!

  中国平安的失败与选择错误的时机投资有关。2007年底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危机已经爆发,美国股市已经开始波动,受美国影响,欧洲资本市场已经有所反映。美国以及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剧已经显现出来。在经济不确定性加剧情况下投资欧洲金融企业,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中国平安“抄底”不成,反而亏损了数十亿美元。

  投资一家公司,一定要根据当时情况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判断,而不是凭借经验主义去分析这家公司。那怕是富通这样曾经地位显赫的公司,也会在经济大环境萎靡的情况下一蹶不振。

并购败局TOP 10:并购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惨败地点:投资海外金融企业

  失败指数:★★★★☆

  1.阿里收购雅虎中国

  马云被大家形容为“神一样的创业者”,但是这位大神却在收购整合上留下了雅虎中国这样的大败笔。2005年,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雅虎置换阿里巴巴集团40%的股份。而在2012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耗资76亿美元才从雅虎手中收回21%的股份,而自己手上的雅虎中国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毫无用处的“废人”,甚至需要阿里花钱供养,目前中国雅虎团队从北京将迁至杭州,改做阿里巴巴公益项目。

  马云曾表示:“收购中国雅虎,真正的原因是因为阿里巴巴看到,今后的电子商务绝对离不开搜索引擎,希望和雅虎的合作能给电子商务注入新的概念和活力。我们将创造真正在全世界都是很伟大的公司”。雅虎中国的失败,很好的明了有的战略收购只是“理论上”可行,电子商务确实是离不开搜索,但是不代表随便收购一家牛逼的搜索技术公司,就能获得搜索的优势——收购整合并不是那么简单的1+1=2。

并购败局TOP 10:并购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惨败地点:互联网门户,搜索整合

  失败指数:★★★★★

tech首页 更多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