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坐在我的对面,他问:假设我们日复一日的以如初的精力关注打拐或者追尾事件,持续一年以上,你相信拐卖儿童这种事就定会消亡,温州事件就定会水落石出吗?
我们都确信,一定会。
但我们也确信:那只是个假设,“我”做不到,“我们”在一起更做不到。
换一个角度。
有人讲,追尾事件对铁道部也有利好的一面。逻辑是:连毁尸灭迹这等事都干得出来,那从今后,铁道部再出什么丑事都不会再吸引公众更大的注意力了。你我心里会嘟哝:它们就那样。潜意识里这种思维会占据主导: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这才是常态。王冉曾发出一条微博:“7·23到现在仅仅过了十八天的时间。在这个新闻头条以分钟计算的时代,两周的时间是否就是公众注意力的极限? 我们心中是否还依然惦念着那些委屈的灵魂和愤怒的眼神?我们等待着有关调查的结果,但我们真正关心的不仅仅是事故前的那半小时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也包括事 故后的这半个月都发生了些什么。”
但就算名博的提醒,那只是一个先知式的一厢情愿和微弱的努力,难以挽回民众的注意力。相关的新闻和追问已经越来越稀薄了。后来日本NHK记者小田真 在8·23动车事故一个月祭的这一天,发现在现场一个国内媒体也没有,于是问:“这样淡泊的报道对得起遇难者以及他们的家属吗?”
为佐证这一逻辑,问个问题:几个月前那场声势浩大的微博打拐,现在如何了?全国的拐卖儿童做乞丐的犯罪绝迹了吗?每当看到关于打拐的微博,我们会愤懑如常的继续转播并高呼吗?这些微博的数量和转播量是不是明显的降低?过一段时间,这些团伙在等待你我倦怠之后会重新出山?
微博就像一个探照灯,所到之处,我们看到满眼的蛆虫。但它不会持续的照一个地方,会游走,我们接下来就会惊呼下一个蛆虫点,而把上一个淡忘掉。这个 事实就是一个人群的共业的表征:中国人的肤浅在于不会关注到已经关注的东西。而微博正好契合了这一特征:它永远只喜欢新的,而迅速的抛弃旧的。
正因为微博把中国人的这一特征充分的甚至戏剧性的暴露在面前,我们才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佛与道在久远之前就说出的一个关于人的事实:念力不能集中, 就一事无成;而只要持续的完全的专注,就能心想事成。不能专注是为人的局限性,所以无论佛与道,“定”都是修行的法门。由戒生定,由定开慧。我们不懂 “戒”,相反什么都要尝试,不在乎伦理的边界,所以也“定”不了。儒家的说法类似,叫“知止而后能定”。止,就是你要知道边界在哪里。
听人说,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时,可以看到乒乓球慢慢的向自己飞过来。这是因为他足够的专注,专注于自己的感受,所以时间可以被拉长,能够清晰的感知 细碎的变化。这就是在“定”中。如果我们安静下来,能听到自己的心跳。照此逻辑下去,如果我们足够的静,就还能看见自己的脏腑在动,细胞在生死,每一秒过 去,我们都是一个不一样的人。但这样的境界,我们之前难以体验和琢磨。所幸,互联网用一种放大的方式讲述这个道理。
蒙蒙中觉到,#链接互联网与国学#可以作为毕生努力的目标。最前沿的创新一定可以为最古老的经典做出新的精彩的阐释,而最古老的经典也一定可以驾驭 最前沿的创新。不过梁冬有更激进的信心:互联网必定带来宗教的复兴。互联网往往把宗教里讲述的哲学和事实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甚至是戏剧性的真实暴露在我们面 前。那些惨不忍睹的流脓的伤口,我们本来不能理解不能感知,但在互联网上,却如此清晰可见。
圣经里讲: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凡寻找的必能找到。想一想,这个论断在哪一种互联网产品形态上被体现?没错,在梁冬还在百度做副总裁的时候,这句话 曾被用来作为百度的Slogan。这正正是李彦宏对搜索的理解的精要所在:你创造的就要被收录下来,你想要寻找的,我就要从汪洋大海中找出来,匹配给你。 就算是你删除曾创造出的网页,百度也要记录下来,那就是“百度快照”。信息不灭,只要存在过,就会被看到。
[Ok3w_NextPage]当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来临,被互联网收录下来的,不仅仅是你创造出的网页,还包括你在网络上的一切行走过的路径。你在跟谁聊天、聊 了些什么?你去了什么网站、买了什么东西?你对埃及的革命什么看法、判断由何而来?当Facebook出现并成为全世界认可的行为标准,人的一切思想和举 动第一次被毫无保留地完整“映射”到互联网上。而Twitter这种轻巧却“日行千里”的信息记录、传播工具,将这种“映射”成本无限降低。
这意味着一个人彻底被数字化然后“输入”互联网,这意味着一个前所未有的真实的“人”毫无保留地站在全世界面前。所以,当人们在Facebook和 Twitter勤奋甚至疯狂耕耘时,大多数人认为这最多是“社交”,并不知道自己在参与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这场革命的主题不完全是信息的传播、或组织、 或被理解的方式不同于谷歌所代表的机器算法至上时代,而是:全面认识一个人第一次成为可能。
现在,你对这句话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凡寻找的必能找到。
也许,我们真可以做一件事,把圣经、孔孟老庄翻出来再读一遍,看看哪些话哪些道理在互联网时代被清晰的无障碍的示现了。这个动作就是在#链接#互联网与国学。
其实可以说,互联网的本质是“链接”。A网页链接到B网页,一键点击就过去了,这就成了“互联网”。Google创始人Page认为,如果A网页上 有B网页的链接,那就意味这A网页投了B网页一票,B网页的重要性就高了一分。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成为Google给网页排序算法的基石。到了 Facebook,本质也是链接,只不过由网页的链接过度到了人的链接,人的日常琐事和喜怒哀乐都顺着这个链接流通。到了Twitter这一步就登峰造 极,一个人可以同时链接几千万人,一个讯息可以在几秒之内传达给几千万人,再传给数亿人。
梁冬对一个《花样年华》里的镜头念念不忘,梁朝伟对着一棵树说话。他连着给了两个反问:你不觉得这跟《阿凡达》里人借着与马和鸟器官相连来找感觉是 一个道理吗?你不觉得这跟基督教的“告解”是一回事吗?所谓告解,就是任何一个人可以去到教堂里,隔着挡板对着一个他不认识的所谓神父说话,话说出来了, 苦闷就释放了,心灵就平静了。
梁冬说:告解,其实就是链接。只要链接,就有能量的传递。只要被链接,就有力量。
现在可以再回味下人们经常在微博上说的那句话了:万能的微博啊,帮我回答一个问题或者解决某某困难吧。这不正像基督徒在告解里所做的那样吗?对面的 神父啊,你是通向上帝的灵,理解、宽恕并且给予我力量吧。“万能”通常只限于形容上帝,但微博上你直接链接了成百上千人,间接链接了数千万上亿人,他们的 力量可以足够大到让你感觉到“有求必应”。有求必应,就是万能的上帝。
现在也知道为什么会有“微博控”了。因为链接才有安全感。不链接,就不知道外面在发生什么事,一链接,就感觉融入主流,不再孤单。不链接,就不知道 名人亲友在谈论什么关心什么表达什么,一链接,就有意识的流入和对周遭的理解。微博就像一座敞亮的房子,你熟悉的人和敬仰的人笑意盈盈;没有微博就像一座 漆黑的房子,你惶恐、不安、甚至惊惧。
互联网之前,人与人链接的频率很低。见一面,要好几天或者好几年。有电话之后,每天可以链接一次到几次。不链接时,就断掉。但有了互联网,人与人随 时、随地无缝链接,就像“挂QQ”、“挂微博”。同时还实现了人与人的“异步”链接,之前我们见面或者通电话,要同时在场。现在你发在QQ或者微博上的信 息,我在下一个时点才会收到。正因为此,更实现了之前不存在的海量人群的大面积相互链接。
互联网的链接其实首先解决了空间的问题。让人天远地遥也能链接。“异步”链接又解决了时间的问题,让人隔着三年五载也能链接。
[Ok3w_NextPage]佛家,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意念相通。不需说话或者见面,心中一起念,只要频率相通,就会立刻被感知。据说是瞬间到达,速度比光还快。之前觉得这是骇 人听闻。不过后来收音机做到了,发射台发送节目,收音机只要调到合适的频率,就立刻接通,能发音。之所以能发音,是接受到了能量。互联网上也实现了这一 条。SNS和微博上的“收听”这个动作,就是频率的接通。不同的是,SNS要双方都认可才接通,微博放宽了,发射的人面向全世界,谁想接通都可以。
再后来有了手机。手机随身带,随时链接到互联网,链接到所有人。你的表达、喜好、位置都随时链接入网。SNS/微博/搜索/手机,建成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网,能无限延展,有无限可能。三千年前道家一句话能把这个状态形容得酣畅淋漓:天网恢恢。
再回到微博控。有人会问:微博控不自由,链接带来了不自由。好问题。链接带来力量,但不要有依赖。凡是能带来痛苦的,都因为有爱。可以爱,但不要依 赖。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就是缘分,互联网无限加大了这个缘分。这本是个好事,但如果过于依赖就成了坏事。佛家说,随缘而不攀缘,享受而 不要依赖。要看透,所谓缘起性空。
有人会问:微博的使命,就是让我们再经历一遍“随缘不攀缘”的高级修炼吗?不尽然。梁冬说,微博上,呈现的是人性的大善。
说微博内外是两个世界。微博里都是这样的声音,微博外都是那样的调调。很多人在微博上义愤的评论和转播,在现实里该咋样咋样,收黑钱、做小丑。上了 微博扫黄,下了微博嫖娼。上了微博融入舆论,下了微博融入社会。微博上呈现的永远是人性的阳刚积极的一面。任何阴邪在这里面都会被迅速的打回原形、再被唾 弃、碾碎。
如果把互联网比作镜子,能映射现实的所有阳刚与阴暗。但万事万物都有阴阳。窃以为微博这种形式属于“阳”这一级。至阳之物,方能示现人性之大善。那么微博的“阳”从何而来?
人与人的链接构成了网络。但微博的链接是单向度的,也就是所有人愿意被所有人链接,这是一种来者不拒的无私的能量输入的形式。就类似佛家所讲的“有 求必应”,基督所讲的“叩门,就给他开门”。姑且称之为“阳”。而比如SNS的链接是双向度的,需要双方都同意才能链接,这是一种有条件的有隐私的能量交 换的形式。是大公无私的侧面或背面。姑且称之为“阴”。在阳的管道里流动的,就必然是大善;而邪僻只能在阴的管道里流动。
用国学的理念来解释和认知互联网,有太多的话题。今天就开个头。
注明:特约博客程苓峰原发于财新网专栏 (文/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