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里面,雷军一直都是话题人物。通过小米手机杀入手机终端行业过后,外界对于雷军的评价就像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此前,有中国通信运营商在销售小米手机时,将雷军的真人照摆在门口当作招揽顾客的广告招牌。事实上,这种情况以前只在娱乐领域会出现,而更有狂热的粉丝像追逐明星一样赞美他。当然,也有人对他和他的产品嗤之以鼻,甚至有人调侃式地讽刺他在做"期货手机"。
不过,近来雷军低调了很多,他更喜欢在微博上讨论自己的产品,他也会很坦然地面对"期货手机"的质疑。生活仍然要继续,小米在经历了外界如此多的关注过后,将走向何方?互联网模式究竟会给小米带来什么?
近日,IBTimes中文网独家专访了雷军。
IBTimes中文网:尽管小米手机的性价比很高,但一些用户反映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拿到手机,有一些抱怨,并称小米手机是"期货手机",对于这一点,你怎么看?
雷军:这主要是因为小米手机受欢迎的程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原来我一年的计划就是卖30万台,赚6、7个亿,每个月5000万营收。但截至今年9月底,小米手机销售就超过了400万台,比我的预计高太多。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到今天我才清楚心里为什么老有压力,就是规模到了你要小心谨慎的程度,如果一个月的货我卖不出就要关门。而且我们的货都是提前12-14周订的,我怎么知道3个月后卖得怎么样,鬼都不知道!
我完全知道一家公司是怎么关门的,我以前经营金山的时候,1996年金山就差点关门。经营过差点关门的公司的人,永远是很保守的。手机公司一亏就是十几亿美金,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以前都很牛的,但现在又不行了。你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吗?就是我们这个生意,卖的是海鲜,很容易就臭了,很容易过时。我们的订货都是提前12-14周,一旦卖不出去手上全是货。我不喜欢库存,宁愿少卖点。
硬件行业有摩尔定律,一段时间后核心部件会降5%-10%,我说那为什么不刚开始发布时定成本价,等你量大了、成本低了,不就赚点吗?这个方法难道不对吗?这个公司能赚到钱,用户也都买到了便宜的产品,不都是双赢吗?挨骂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所以要想开一点。
IBTimes中文网:你之前说过一句话,叫"不踩小米,就不叫发布会"。现在,你对同行的批评质疑怎么看?
雷军:两年前我们创业时,正是谷歌做手机失败的时候,我当时去说服谷歌的员工加入小米,他们说谷歌都不成,凭什么你小米可以。这是我当时听到的最让人郁闷的问题。现在我们这个模式做起来了,互联网手机的概念兴起,大家都会借鉴。
IBTimes中文网:最近一些厂商的供应链会有一些问题,请问小米如何保证上游零部件的供应?
雷军:去年做MI1时,供应链的确对小米挑战很大。MI1发布后最大的难题就是拿了订单没有货,天天挨骂。当时每天只发1000台,10天只有一万台,然后因为泰国洪水停了7天,我手里可是30万台的订单啊,结果最长的一个客户等了3个月零10天。因为规模小,还有可能被其他厂商抢过料。我那时候真是快崩溃了。一个同行给我发短信鼓励说:坚持住,前10万都难,过了10万就一马平川。
除了供应链还有我们做硬件的能力。一部手机,800多个元器件,从零开始,货物从全球调度,包括报关、海关,每个环节需要多少天,最后要在指定日期同时到工厂来。刚开始产能还是严重跟不上。
经过一年的时间,小米的产能和议价能力都有提高。无论到什么时候,供应链都是要担心的事情。手机行业的供应链是个复杂系统,要提前12-14周订货,我们正在努力优化。这个市场变化太快,我们单款量太大,这就是我的压力。
IBTimes中文网:你觉得小米崛起的原因在哪里?这种原因是否能撑起小米的未来?
[Ok3w_NextPage]雷军:我觉得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整合软件和硬件,并带来出色的手机设计。其实,过去这一年,我们的运气太好了,我也没想到最初设想的商业模式和运作方式,一试就成了。当然,成功的原因在于我们小米的团队,核心团队分别来自摩托罗拉、谷歌、微软和金山。
小米的发展主要因为三个原因,一个是电子商务的模式,二是用互联网的模式开发UI,第三就是因为有米粉的支持。
我们选择的客户群就是和我一样的人。他们是一群数码发烧,愿意提意见,非常希望被认可、被尊重。他们追求一种参与感,小米给了米粉参与感,我们有三分之一的功能设定都是米粉的建议。
IBTimes中文网:小米如何看待行业的竞争?
雷军:在互联网行业里面最最重要的就是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我们就是用"七字诀"这种方法来做小米的。
MIUI、米聊和手机硬件是前阶段的不同重点。互联网业务需要时间,几乎没有一家互联网公司在创办最初的两年内就有大成的。米聊今年收购了MSNlite团队,也同时与YY语音合作,方向和路径都仍在不断探索和深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