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tech>>>c1>>>互联网教程

打车软件的现状与未来:不缺乏盈利模式

打车软件的现状与未来:不缺乏盈利模式

  打车市场好比美国当年的西部拓荒,许多公司都在抢滩登陆

   赵冬,快的打车COO

  这段时间,国内打车应用的发展势头迅猛,作为对于O2O模式的探索,“快的打车”自去年8月上线,用户数便迅速攀升。今天,与大家分享我们在产品研发、运营和创新中的一些心得,期待对于行业发展共同展开深入的探讨。

  国外打车软件发展趋势

  打车软件在英国和美国早有试水。英国的Hailo首先以提供出租车信息平台的模式获得3000万美元的风投; GetTaxi也融资数千万每年;美国的Uber而在去年获得了亚马逊CEO贝索斯和高盛的投资。Uber的服务很简单,用户在手机上通过Uber客户端叫车,司机接到订单后提供服务,费用从关联信用卡中直接扣除。日本从2011年也推出了智能手机的便捷叫车服务,乘客下载叫车软件,可以在手机上设定乘车的起始地,对于语言不通的外国乘客、残疾人等不容易用语言沟通的乘客来也非常方便。但是这种服务有一些是需要另外付费的。

  国外叫车服务与中国不同的一点是,其很大程度上利用了私家车或者租车公司的闲置车辆。比如Uber,它提供的车不是那种统一红的黄的Taxi,而是比一般出租车贵的私家车服务,通常提供的是豪华轿车。而现在,他们正在尝试加入一些不那么豪华的车以及类似 SUV、加长礼车、雪糕车等选项。在旧金山和纽约的Uber顾客在选车时,会多出一个混合动力汽车的选项,使打车服务变得更便宜。同时,他们的叫车服务很大程度上是拼车服务,而我国长期缺乏拼车的概念和习惯,这样的一种模式很难照搬到中国。

  O2O模式探索

  在杭州,“打车难”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解决的,所谓科技改善生活,于是在2012年5月份左右,团队开始孵化这样一款产品,定位为智能打车和生活服务平台。

  帮助乘客快速打到车,让司机多赚钱,无论是下雨下雪天,快速赶上飞机和火车,这个一直是公司产品的核心诉求。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很多时候的“打车难”源于司机和乘客的信息不对称,而打车软件的出现也旨在解决这个问题,优化社会公共资源。

  我们认为一款软件最重要的是它的使用友好度以及用户亲和度。一款软件的诞生和成熟必须经历不断的迂回与曲折。在最初第一版的设计中,让用户发起订单,也可以查看司机直接联系;让司机发起请求接单,也可以直接抢用户的订单;用户可以看到多个司机的抢单,选择一个进行联系。但是这个思路有些过于复杂,做了 1个多月就决定放弃。

  后来公司邀请杭州微信车队的一些热心会员经常请来公司讨论、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这些司机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对于自己的业务却一个比一个精明。不断的沟通让开发者意识到对于司机而言,任何有选择的事情都是非常困难的,产品的设计必须是一条清晰的主线。这也就是快的“一键到底”界面的由来。

  产品的成功不仅只是依靠一个鲜活的想法,重要的却是在后期的不断与用户的磨合中不断改进。我们在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方面,经过不断的与司机乘客沟通,分析用户习惯,进行市场调研,不断的摸索思考改进,最终有了今天的“快的打车”。我们改进用户体验有两个原则:自己“走出去”,把司机“请进来”。软件还没上线的时候,公司就邀请了一部分司机到公司座谈,和司机混在一起吃饭喝酒讨论到深夜,送走司机后开发团队又赶紧消化司机师傅留下的宝贵信息,接着熬夜出原型。我们一直和司机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一步步摸索着改进,不断地改进用户体验,现在的操作方式是乘客一键定位,发起乘车需求,司机看到需求后进行抢单,大大地提高打车效率,用户体验非常的好。

  行业未来的思考

  目前,打车软件的竞争格局随着行业的升温正愈演愈烈,如何在行业竞争中异军突起占得优势也是我们非常专注的问题。“快的”在去年7月推出时,国内市场上并无同类产品出现,但是到了年底,就有差不多十几款类似软件加入到这个市场中来。因为是第一家进入的公司,“快的打车”首创并运用了 “与司机语音聊天”、“内置客服系统”等功能。目前就市场来说,还处于成长阶段,“快的”正在根据用户需求不断优化并改进自己的产品,培育整个市场。

[Ok3w_NextPage]

  有很多人担心打车软件都是免费的,盈利模式在哪里。我认为这不是一个问题。 中国现在的打车软件市场,以杭州为例,共有约12000辆出租车,每辆出租车每天平均接单25次,平均每单20元,每天的交易额就在600万左右,而全国大概有30个与杭州差不多同等规模的城市,算下来每天有1.8亿的交易额,按1%的抽成比例看,每天有180万收入,一个月就是5400万,这还是非常保守的统计,加上软件内嵌广告等其他收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就商业模式而言,目前的打车软件是免费提供司机和乘客使用的,未来并不缺乏盈利模式。除了广告等传统方式外,基于位置的服务(LBS)也可以考虑用来获得收入。

  现在中国的移动终端打车市场好比美国当年的西部拓荒,许多公司都在抢滩登陆,同时也有一些政策和观念上的问题需要共同面对。总体来说打车软件要逐渐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培养用户和司机建立相互信用。

  信用体系的建立方面,可以借鉴已有的淘宝模式,通过让司机和乘客互评的形式来引导平台形成互信友善的氛围。略有不同的是,提供服务的司机等同于淘宝的 “卖家”,乘客可以服务为好评,差评或违约;而司机对乘客,只有一个简单明快的“违约”按钮。这一方面有助于司机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又能简化司机的操作,保证司机使用过程中的“简单”和“傻瓜”。

tech首页 更多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