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一几
最近迷上了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和推演。
有几个朋友也准备跳入创业火坑了,找到我说帮忙做做产品分析和可行性讨论,欣然应允。
我一向厌恶纯凭感觉拍脑袋的方式,所以对于我不了解的行业,都会从行业背景、现状痛点、竞争情况、产品测试等一点点问起聊开。
(应该是因为这些问题是投资人爱问的吧,大家都对答如流,应该有过准备)
然后,,开心的谈话通常会卡到一个问题上:
“你打算做一个独立APP,是怎么考虑的呢?”
本来其乐融融的聊天突然凝固了,我开始听到各种各样的回答:
做一个APP,可以拿到更多投资啊。
移动互联网创业不就是应该做APP的吗?
额,,额,,,不然呢?
不做APP叫什么创业啊?(同时对我投来不屑的眼神~)
然后,我就balabalabala说了我对做APP的看法,一大杯冰水的量,真累。
从反馈来看,大家对我的想法认可度还不错。
于是总结一下写出来,省点以后的吐沫星子,出门左转这里看,哈哈。
关于是否应该做APP,其实无外乎几个朴实的道理:
1)一些产品idea根本撑不起一款值得创业的独立APP。
比如,你想用以下这些idea帮助你创业,达到人生巅峰,我劝你再好好想想:
做一个查询北京学区房的APP,输入小区名,输出是哪个学校的学区房。 做一个解密兴趣讨论的APP,讨论加密解密的心得技巧。 做一个捡钱还给失主的APP,捡钱发布->失主认领。 做一个北京到天津汽车时刻表的APP,解决官网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这三个肯定都是有产品价值的,而且对某些用户/场景也是疼极了的痛点。
但是呢,实现这个产品的最佳形式,也许是一张流传甚广的Excel表格、也许是一个豆瓣小组、也许是一张张公告栏的招领启事,也许是一张截图、也许是一个微信公号。但很可惜,它不该是APP。
简单来说,频次超低的、离钱远的、交互(人人、人机)弱的idea,应该好好反思。
2)从精益创业的思想来看,上来就做APP不够轻。
创业最初,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快速投入市场、验证idea、并探索产品模式。
因此请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想论证我的idea可行性,一定必须注定要通过独立APP来验证吗?”
我得到多数的答案,是NO。
如果想做个特定话题的兴趣社区,其实可以从豆瓣、贴吧等兴趣小组开始尝试运营。 如果你想做一个媒体,其实你可以从微信、简书等开始运营,看看大家会不会爱上你。 如果你想试试大家有没有闲置物品交换的需求,做个公号、Wordpress就能收集用户需求了。
我理解所谓精益,是在不断小步测试和推翻中探索产品,其实论证绝大多数的idea,APP都不是必要环节。
3)最重要的,想清楚APP这种方式的优缺点。
“我在创业啊,就得立刻马上做一款APP出来。” 这是种迷信,得治。
科学的方法论应该是辩证的看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这件事也不例外。
APP这种产品形式,能提供哪些独特价值?我总结主要有三点:
支持更丰富的交互设计,更好的用户体验。(相比H5页面) 对设备有更大的控制权。(如获得用户位置,使用摄像头、陀螺仪、NFC等) 产品和用户有更好的互动。(主动push通知、后台任务等)
其他渠道也有各自的优点:
H5网站:无需安装/更新,有链接即可访问,超轻量。 微信公号:提供基础交互逻辑、朋友圈分享渠道、可push可编程。 Wordpress|discuz:基础功能无需开发,当天上线,提供完整内容管理后台。 小组贴吧知乎简书:目标用户扎堆,便于快速启动运营/测试/拉拢。
于是我的建议是——
如果你的产品重依赖于特定交互、硬件设备和消息通知,那就果断做APP。
[Ok3w_NextPage]如果不是,尤其是媒体类、兴趣小组类,那就好好再想想。
4)一些案例思考
嘀嘀打车
定位上,打车软件是工具,轻社交,所以初期在社交媒体上价值不大。
而打车重依赖于地图、GPS、push、支付等交互场景
所以需要做个APP。
功夫熊、宜生到家等020上门
产品初期,其实就是搜索列表、下单的基础流程,无重交互。
因此,现在大量这类产品都是微信公号+移动网站启动,并借势微信平台推广。
产品跑起来,获得稳定大量订单以后,再考虑独立做APP。
罗辑思维
人家《罗辑思维》都有三百多万爱智求真的小伙伴了,依然就是视频+微信公号。
其实对于这类内容为核心的产品(媒体)来说,做APP基本没有意义。
我猜除非有一天,罗胖下决心想大做商城、会员社交,否则应该不会轻易碰APP。
最后总结一句话:以后谁要在遇到这个问题,我就把这篇文章贴她脸上,哇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