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为了确定子网,分开主机和路由器的每个接口,从而产生了几个分离的网络岛,接口端连接了这些独立的网络的端点。这些独立的网络中的每个都叫做一个子网 (subnet)。
你一定对IP地址有所了解吧?我们知道在INTERNET中广泛使用的TCP/IP协议就是利用IP地址来区别不同的主机的。如果你曾经进行过 TCP/IP协议设置,那么你一定会遇到子网掩码(Subnet mask)这一名词,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子网掩码吗?它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知道IP地址是一个4字节(共32bit)的数字,被分为4段,每段8位,段与段之间用句点分隔。为了便于表达和识别,IP地址是以十进制形式表示的如210.52.207.2,每段所能表示的十进制数最大不超过255。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即网络号(Network ID)和主机号(Host ID)。网络号标识的是Internet上的一个子网,而主机号标识的是子网中的某台主机。网际地址分解成两个域后,带来了一个重要的优点:IP数据包从网际上的一个网络到达另一个网络时,选择路径可以基于网络而不是主机。在大型的网际中,这一点优势特别明显,因为路由表中只存储网络信息而不是主机信息,这样可以大大简化路由表
子网划分基础 :
子网划分(subnetting)的优点:
1.减少网络流量
2.提高网络性能
3.简化管理
4.易于扩大地理范围
怎么样创建一个子网:
如何划分子网?首先要熟记2 的幂:2 的0 次方到9 次方的值分别为:1,2,4,8,16,32,64,128,256和512。还有要明白的是:子网划分是借助于取走主机位,把这个取走的部分作为子网位。因此这个意味划分越多的子网,主机将越少。
子网掩码(Subnet Masks) :
子网掩码用于辨别IP 地址中哪部分为网络地址,哪部分为主机地址,有1 和0 组成,长32 位,全为1 的位代表网络号.不是所有的网络都需要子网,因此就引入1 个概念:默认子网掩码(default subnet mask).A 类IP 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0.0.0;B 类的为255.255.0.0;C 类的为255.255.255.0。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
CIDR 叫做无类域间路由,ISP 常用这样的方法给客户分配地址,ISP 提供给客户1 个块(block size),类似这样:192.168.10.32/28,这排数字告诉你你的子网掩码是多少,/28 代表多少位为1,最大/32.但是你必须知道的一点是:不管是A类还是B类还是其他类地址,最大可用的只能为/30,即保留2 位给主机位。
CIDR 值:
1.掩码255.0.0.0:/8(A 类地址默认掩码)
2.掩码255.255.0.0:/16(B 类地址默认掩码)
3.掩码255.255.255.0:/24(C 类地址默认掩码)
划分A类B类C类地址子网:
划分子网的几个捷径:
1. 你所选择的子网掩码将会产生多少个子网?:2 的x 次方-2(x 代表子网位,即2 进制为1 的部分) PS:这里的x是指除去默认掩码后的子网位,例如网络地址192.168.1.1,掩码255.255.255.192,因为是C类地址,掩码为 255.255.255.0。那么255.255.255.192(x.x.x.11000000)使用了两个1来作为子网位。
2.每个子网能有多少主机?: 2 的y 次方-2(y 代表主机位,即2 进制为0 的部分)
3.有效子网是?:有效子网号=256-10 进制的子网掩码(结果叫做block size 或base number)
[Ok3w_NextPage]4.每个子网的广播地址是?:广播地址=下个子网号-1
5.每个子网的有效主机分别是?:忽略子网内全为0 和全为1 的地址剩下的就是有效主机地址.
最后有效1 个主机地址=下个子网号-2(即广播地址-1)
根据上述捷径划分子网的具体实例:
C 类地址例子1:网络地址192.168.10.0;子网掩码255.255.255.192(/26)
1.子网数=2*2-2=2
2.主机数=2 的6 次方-2=62
3. 有效子网?:block size=256-192=64; 所以第一个子网为192.168.10.64, 第二个为192.168.10.128
4.广播地址:下个子网-1.所以2 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分别是192.168.10.127 和192.168.10.191
5.有效主机范围是:第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192.168.10.65 到192.168.10.126;第二个是192.168.10.129 到192.168.10.190
C 类地址例子2:网络地址192.168.10.0;子网掩码255.255.255.128(/26)
我知道我举的这个例子只有一个子网位,这通常是不合法的(由RFC文档所规定)。但是!世事无绝对,不是吗?这个子网掩码能在你需要两个子网每个子网 126 台主机时给你帮助,不过这是在特殊情况下实现的。在思科路由器的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ip subnet -zero命令来告诉你的路由器打破规则并使用一个1位的子网掩码(这个命令通常在运行CISCO IOS 12.x的所有路由器上默认存在)
1.子网数=2
2.主机数=2 的7 次方-2=126
3. 有效子网?:block size=256-128=128; 所以第一个子网为192.168.10.0, 第二个为192.168.10.128
4.广播地址:下个子网-1.所以2 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分别是192.168.10.127 和192.168.10.255
5.有效主机范围是:第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192.168.10.1 到192.168.10.126;第二个是192.168.10.129 到192.168.10.254
B 类地址例子1:网络地址:172.16.0.0;子网掩码255.255.255.128(/25)
注意!这个不是C类地址的子网掩码,然而这个子网划分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这个掩码却是十分有用的因为它创建了510个子网每个子网有126个主机,一个很好的组合。
1.子网数=2的9次方-2=510
2.主机数=2的7次方-2=126
3. 有效子网?:block size=256-255=1,2,3,......这是第三个八位元组的数值,但是你不能忘记还有一位子网位在第四个八位元组。所以第四个八位元组分为两个子网。例如第三个八位元组表示子网3,那第四个八位元组的两个子网为172.16.3.0和172.16.3.128
4.广播地址:下个子网-1.所以第一个子网和最后1 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分别是
172.16.0.255和
172.16.255.127
5.有效主机范围是:第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172.16.0.129 到172.16.0.254;最后1 个是172.16.255.0 到172.16.255.126
(补充一下:可能有人问第一个子网为什么不是172.16.0.0---172.16.0.128呢?不要忘记!子网位和主机位不能为全0或者全1, 172.16.0.0代表了整个172.16.x.x网络,同理,最后一个子网也就不可能是172.16.255.128--- 172.16.255.255了。)
[Ok3w_NextPage]B 类地址例子2:网络地址:172.16.0.0;子网掩码255.255.192.0(/18)
1.子网数=2*2-2=2
2.主机数=2 的14 次方-2=16382
3.有效子网?:block size=256-192=64;所以第一个子网为172.16.64.0,最后1 个为172.16.128.0
4.广播地址:下个子网-1.所以2 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分别是172.16.127.255 和172.16.191.255
5.有效主机范围是:第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172.16.64.1 到172.16.127.254;第二个是172.16.128.1 到172.16.191.254
B 类地址例子3:网络地址:172.16.0.0;子网掩码255.255.255.224(/27)
1.子网数=2 的11 次方-2=2046(因为B 类地址默认掩码是255.255.0.0,所以网络位为8+3=11)
2.主机数=2 的5 次方-2=30
3. 有效子网?:block size=256-224=32; 所以第一个子网为172.16.0.32, 最后1 个为172.16.255.192
4.广播地址:下个子网-1.所以第一个子网和最后1 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分别是172.16.0.63 和
172.16.255.223
5.有效主机范围是:第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172.16.0.33 到172.16.0.62;最后1 个是172.16.255.193 到172.16.255.223
A类地址子网划分跟B类和C类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掩码位由16位和8位变成了24位而已。
简单地举个例子吧:
网络地址:10.0.0.0;子网掩码255.255.0.0(/16)
1.子网数=2 的8次方-2=254
2.主机数=2 的16次方-2=65534
3. 有效子网?:block size=256-255=1,2,3,......; 所以第一个子网为10.1.0.0, 最后1 个为10.254.0.0
4.广播地址:下个子网-1.所以第一个子网和最后1 个子网的广播地址分别是10.1.255.255 和
10.254.255.255
5.有效主机范围是:第一个子网的主机地址是10.1.0.1 到10.1.255.254;最后1 个是10.254.0.1 到10.254.25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