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tech>>>c1>>>互联网教程

南京七旬老人当版主 热爱网络投稿

  在南京江心洲,70多岁的“农民通讯员”汪命铨远近闻名,50多年来,笔耕不辍的他写下2000多篇各类新闻报道,而真正让人感到新奇的,是他当过西祠胡同一个版的副版主。

  收到5毛钱稿费轰动全校

  汪命铨从小就喜欢听故事,上小学时最爱上的课就是作文。1957年他初中毕业考高中时,写了一篇中学生如何过寒假的稿子,寄给当时的《南京报》,并被综合进同类新闻中刊发,他因此收到报社寄给他的5毛钱稿费,这在当时是非常稀罕的事,因此一下子轰动了全校。

  后来,汪命铨就和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写作体裁范围也广,民间故事、南京白局、相声、小话剧剧本等都有涉足,他还会口琴、月琴、长笛等乐器,他 作曲的儿歌《大白馒馒哪里来》,曾刊登在由江苏音乐家协会主编的歌本上。而他写得最多的,则是新闻稿件,虽然经历一些坎坷,但50多年来仍然笔耕不辍,累 计写稿2000多篇,因多写发生在江心洲的事,他已是江心洲的知名人物。

南京七旬老人当版主 热爱网络投稿

  汪命铨正通过QQ发稿 朱旭先摄

  用办寿宴、旅游的钱买电脑

  前年70岁生日时,汪命铨用儿女准备为他做寿和外出旅游的4000多元,买了台电脑和数码相机。刚开始,他只想通过电脑了解网上新闻,后来学会 浏览西祠、扬子晚报网等网站,发现许多熟识的通讯员在网上发帖,有的报料,有的上传自己拍摄的照片。他想,自己既能写又能拍,也可以做个网络新闻报料人。 于是,他开始捉摸起来。但他毕竟年龄大了,而且上学时没学过拼音,用五笔字型需要掌握的“一地在要工”这样的“怪诗”他记不住,好在电脑可以外接手写版。 解决了“码字”问题,他又让人在电脑上下载了QQ,以便与熟悉的报料人聊天,互通信息。

  当上西祠报料版副版主

  有了电脑,他停用了传统的胶片式相机,改用“数码”。虽然二者拍摄起来差不多,但数码相机的图片需要自己处理,这对汪命铨来说却是道大难题。于 是请人上门手把手地教,他让“老师”在一张纸上将相关程序全用中文写下来,并且用箭点标明相应的步骤,就这样摸索了近一个星期,他终于学会了处理图片。

  另一个难题是图片上传。刚开始汪命铨不会操作,有次花了一天时间,也没有传出一张照片。后来,他就打电话请教懂电脑的人,虽然人家在电话里不厌 其烦地讲解,他也照着“电话指令”,一会按这个键一会儿点那个图标,可照片就是“赖”在屏幕上不肯动,他只好再次请人上门手把手地传授,最终学到了真经。

  学会上网后,汪命铨给自己起了个“江洲趣事”的网名,把自己掌握的新闻线索,及时向西祠的一些版以及扬子晚报“我新闻”等网络和报刊投稿。不久,他的报料和稿件,被许多网络媒体采用。

  近年来,他先是在西祠胡同的“江苏新闻周刊”版上发帖,并被“提升”为副版主,后来被西祠的“草根报料”版版主“挖”了过来,当上了该版的第二副版主,近来又被龙虎网聘为“市民记者”。

  (据《扬子晚报》)

tech首页 更多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