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tech>>>c1>>>互联网教程

移动入口之战:阿里VS腾讯 没谁不能被颠覆

  【i天下网商注】移动带来了什么?用吴伯凡话说,移动互联网正在让信息世界的触点变得更加广泛,抓住用户也更加困难。今天,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 BAT三巨头都同样需要摆脱掉在PC端沉稳爬行的巨大惯性,在移动端能够轻盈地跳跃起来。在移动端,PC所造就的一切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可预见,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文/天下网商 潘红英

移动入口之战:阿里VS腾讯 没谁不能被颠覆

  “历史不是在爬行,而是在跳跃。”

  用塔勒布所著《黑天鹅》中这一句话来描述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最为贴切不过,这本书的副标题更直白地叫做:《如何应对不可知的未来》。

  尽管在PC端已经形成一个草木峥嵘的富生态平台体系,阿里巴巴仍然需要重新面临一个前所未有且无可预知的移动互联网世界。

  与PC端入口的搜索引擎分发流量不同,无线入口最主要是分发用户,抢无线就是抢用户、抢未来。

  马云在阿里内部称,Facebook可能是PC互联网时代能出现的最后一个大公司,以后颠覆性公司将更多地出现在移动互联网。

  对阿里来说,今天不是来往、高德、微博能为阿里做什么,而是阿里能为他们在移动互联网做些什么?

  面对即将到来的无线之战,马云选择亲自去触发那个“宣战”的按钮。

  All in 无线就是希望能藉此能让阿里人打起120%的精神,整个集团迅速进入无线战备状态,至少来个转弯,不再留恋于PC端的惯性思维,而用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来审视阿里巴巴现在所做的一切。

  尽管能够在电商领域创造出双11单日350亿的成交,移动互联网更是阿里这家想要做102年公司更想要使劲抓住的未来。

  阿里VS腾讯,星际大战的节奏

  来往和微信的在IM的正面交锋,正在迅速演变为阿里巴巴和腾讯在移动互联网的全面交锋,因为两者都发现IM正在成为移动化电商最好用的一枚棋子。

  2013年8月1日,阿里巴巴向微信的淘宝客类营销应用发出邮件通知,表示将从数据接口屏蔽一切微信来源。当时来往还在内测之中,外界将阿里这一动作更多地解读为是向在今年年初刚战略投资的新浪微博示好。

  2013年11月1日,微信启动了对来往的屏蔽,对在微信朋友圈分享活动的内容,直接提示“含有恶意欺诈内容,终止访问”。

  2013年11月22日,淘宝屏蔽了来自微信的所有链接,通过微信点击的淘宝和天猫的宝贝连接都将直接跳转到手机淘宝客户端的下载页面,这一次比三个月之前只屏蔽接口来得更加彻底。

  在此期间,阿里集团旗下产品也纷纷开始跟微信“断绝关系”。虾米音乐把分享到微信的功能取消,改为分享到“来往”;阿里刚收购的酷盘也把“来往”加到了分享功能里;而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最新版本也取消了分享到微信的功能,给“来往”腾出了位置。

  阿里巴巴决意断掉微信的数据接口只是信号之一。在移动时代,BAT三足清晰划治的边界已开始改变,阿里做电商,腾讯做社交、百度做搜索不再是默认边界。

  马云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坦诚,如今腾讯正在凭借微信不断挑衅阿里的边界。不管是出于防御还是主动出击,阿里都该有所行动了。

  由于移动互联网所引发的洗牌效应,巨头们的野心也被重新激发。

  不管来往能不能承载微信狙击手的角色,阿里认为来往、微信之争的结果并不重要,阿里全集团因此被激发的斗志以及内部创新才是重点。淘点点、微淘、来往、支付宝钱包都是在无线强有力的刺激下以如此快的速度孵化出来的。

  在马云看来,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阿里与腾讯只在PC端只正儿八经的有过一次交锋,就是淘宝和拍拍那一次,如今来往与微信之争算是在移动端第一场战役的开始。

  阿里和腾讯两家大体量公司竞争,在业界搅动的量级也更大。曾经跟天猫开打的京东体量不够大,苏宁的体量也不够大,曾经拥有QQ的腾讯也不够,如今微信才真正触发了阿里和腾讯之间在移动互联网的星际大战。

[Ok3w_NextPage]

  在C2C时代,阿里巴巴有淘宝,腾讯跟随做了拍拍。

  在B2C时代,阿里巴巴有天猫,腾讯跟随做了QQ网购、投资了易迅。

  在PC互联网时代,阿里巴巴有一个商家生态体系,腾讯有有一个QQ用户群体生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阿里巴巴和腾讯同时察觉到了以IM为代表的社交产品,并以PC端无可比拟的速度在移动端迅速蔓延、移植。

  两年前,阿里开始做来往,腾讯也开始做微信,来往的产品路径是是先PC后无线,腾讯同时在移动端推手机QQ和微信。

  两年后的今天,来往与微信开始在无线端的正面交锋。

  为什么阿里要死磕社交?

  移动互联网绝不是IM,但是IM已经开始代表移动互联网在不断快速地挑战所有现存的一切。

  包括whatsapp、line、Kakaotalk等等,IM在美国、日本、韩国甚至全世界势如破竹式的颠覆,让阿里巴巴看到IM背后所承载的未来。

  正是承接这一逻辑,来往被阿里挑选作为阿里集团的核心级项目,并集中阿里集团的优势来应对IM市场的竞争。

  通过移动社交产品跳脱出电商来拥抱整个互联网,这是阿里巴巴在来往上坚持死磕的最主要动力之一。

  在此之前,阿里的诸多产品均是基于电子商务的,来往是阿里集团第一个没有太多电子商务痕迹的移动互联网产品,陆兆禧在来往第一次公开发布会的时候强调了这一点。

  在刚过去的11月21日,在来往满月庆功会上,马云和陆兆禧又双双出席,来往在阿里集团内部的地位可见一斑。在刚刚过去的双11,不难发现诸多市场推广资源悉数给了来往便是明证。

  为什么非要动手做个来往IM产品出来?对于这一点,阿里巴巴也尝试过将PC端成熟产品做一些改造,比如旺信。

  据称,阿里巴巴旺旺在PC端累积也有超过5亿用户的规模,但其移动版本的旺信仍被用户默认为仅是交易关系的沟通工具,而这种惯性被扭转难度系数极高。

  2013年九月份,先与来往合并成立网络通信事业部,旺信在一个月后又被从该事业部剥离,对其定位是仍专注于服务买卖家交易关系,并入商家事业部。

  同样在移动IM产品上,腾讯也做了两手准备,手机QQ和微信并行作战,最终完全根植于移动互联网的微信胜出,腾讯的代价是手机QQ用户量的极速下滑。

  在社交的路上,阿里一直走了很长时间的弯路,2007年,阿里开始尝试SNS。2008年,Yahoo风潮正盛时,阿里也曾经有个犹豫,2009年,阿里内部曾经试图将旺旺变成工具。2011年,在Facebook如日中天时,阿里内部也诞生了一款社交产品,即来往前身。

  阿里总裁助理李俊凌曾公开谈及:“我不认为阿里在社交上屡战屡败,对社交的认识在阿里内部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但仍然没有到触动用户爆发的临界点”。

  如今的阿里巴巴依然希望旗下的某个移动社交产品能够抓到那个让用户爆发的临界点。

  事实上,靠copy起家的腾讯在社交产品上亦是跌跌撞撞。QQ朋友圈抄人人网、Facebook不成功,腾讯微博抄新浪微博也不成功,直到抄whatsapp的微信才似乎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小尾巴。

  除了最近举阿里集团之力猛推专打熟人关系的来往,让旺信继续盯准买卖关系,而投资的陌陌布局陌生人关系,入股的新浪微博布局泛社交关系,阿里希望至少能在社关系链条上呈合围之势。

tech首页 更多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