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tech>>>c1>>>互联网教程

占领“宇宙”,中国科技公司的4种国际化模式

  根据彭博社的消息,阿里巴巴正在准备投资美国“阅后即焚”的社交应用 Snapchat。这已经不是 Snapchat 第一次和中国公司传出暧昧关系了。去年曾有大量传言称腾讯投资了 Snapchat,后来索尼泄漏的邮件也显示腾讯和 Snapchat 的关系非同一般。

  很有意思的是,在国内,腾讯支持的滴滴打车和阿里巴巴支持的快的打车刚刚合并。但现在这两家公司已经把竞技场搬到国际舞台。要知道,除了腾讯和阿里巴巴,Snapchat 同样也是 Facebook 的目标。

占领“宇宙”,中国科技公司的4种国际化模式

  这一点或许已经无需证明,那就是腾讯和阿里巴巴已经不再只是中国的互联网巨头。虽然他们的主营业务仍然都在国内,但他们也在通过各种方法来增加自己的国际市场。腾讯在东南亚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阿里巴巴本身也有国际贸易,但现在他们都在试图进入美国,这个大家普遍认为科技行业要领先中国好几年的市场。

  简单总结的话,腾讯和阿里巴巴进入美国市场的方式带有一些土豪色彩,因为主要是通过投资或者收购。

  在腾讯和阿里巴巴忙着投资美国互联网公司的时候,BAT中的另一家公司百度也没有闲着。去年百度在北美成立了研发中心,并且请来了在线教育公司Coursera的创始人吴恩达来掌管。

  不过在南美市场,百度最近遇到了一些麻烦。百度旗下的安卓应用管理工具 Du Speed Booster 在巴西市场被 Google Play 下架。根据 Wang Alex 在知乎上的一个回答,包括hao123在内的百度系列产品在巴西遭到了很多用户的不满。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百度的产品安装之后难以卸载。可以说,百度进入巴西的方式带有一些可能是中国公司特有“流氓”色彩。

占领“宇宙”,中国科技公司的4种国际化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Du Speed Booster 遭下架是因为将360在当地收购的产品 PSafe 列为了病毒应用。从而遭到了 PSafe 的起诉,最终遭到下架的处罚。腾讯和阿里巴巴在美国打投资收购战,百度和360在巴西打起了产品战,而且场面不怎么好看。

  但要通过产品国际化的,国内也有成功的例子。说的远一点有UC浏览器在印度以及东南亚的成功。近几年,3G门户旗下的 Go Launcher,猎豹旗下的 Clean Master 都成功进入了美国市场。

  近日猎豹移动CEO傅盛在斯坦福大学做了一次演讲,其中也讲到了猎豹移动的国际化。其中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他认为工具类产品是最容易国际化的,因为大家使用习惯都差不多。Du Speed Booster,Go Launcher 和 Clean Master 都是工具类产品。

  在国际化的策略上,傅盛表示,他们很关注的一点是用户在 Google Play 上的评论。他们会关注每个差评,并且想办法联系到给差评的人,了解问题所在。对于美国公司来说,有专人去关注每个差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猎豹移动的这种模式就是“人海战”,用更多的人力来把每件事做到极致,带有很强的中国特色。目前 Clean Master 在 Google Play 上已经累积了超过2000万评论,平均分是4.7。

占领“宇宙”,中国科技公司的4种国际化模式

  而且猎豹的中国特色式的“人海战术”除了应用在评论上,在产品和营销上同样如此。对于工具类的产品,人海战也是有效果的,毕竟人多就更容易把产品的细节优化得更好。只是这种模式在更需要创意、想法的产品模式里并不适用。

  当然,无论通过哪种方式国际化,本地化是最基础的一关。以上提到的大部分公司都有北美办公室,但大部分并不是直接做产品。如果以本地化产品研发为考量,陌陌是国际化做的最彻底的一家。陌陌为美国市场专门做了一个新的产品 Blupe,并且主要由在当地招的美国团队开发。在发布过一个不成熟的版本后,陌陌不久前发布了新版的 Blupe,也正式开始推广这款产品。

[Ok3w_NextPage]

  还有两家公司我们不能忽视,小米和一加。小米目前的国际化大部分局限在东南亚——这里的国际化指产品销售,但这家公司在美国科技界已经非常知名,一部分原因是其快速的发展,一部分原因是因为 Google 高管 Hugo Barra 的加入。一加的情况和小米类似,虽然在美国产品销量一般,但在科技界也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

  小米和一加在美国都有一种营销先行的色彩,先建立起品牌认知度,通过品牌来带动未来产品的销售。

  不论通过何种模式,中国科技公司的国际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未来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中国互联网公司或许也会保持自己的特色,这些特色可能也会成为他们在国际市场脱颖而出的关键。

tech首页 更多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