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tech>>>c1>>>电脑常识

选择苹果12英寸Macbook的10大理由

  新的MacBook推出后使得苹果潜在用户更加纠结了,原本很多人是在等待MacBook Air更新,结果没想到更新了MacBook的序列,如此一来形成了MacBook、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三大序列并存的局面,使得很多人都患上了选择恐惧症,论坛里更是有很多人在MacBook和MacBook Air之间陷入了无休止的辩论当中,在深入使用了全新MacBook一段时间之后,来说说我的感受吧。

  首先,这不是一篇MacBook和MacBook Air的对比评测文章,因为关注后者的人对于这款产品肯定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甚至很多人就是它的用户,只不过现在机器“年老色衰”需要升级了,所以我不会去对比,只会去谈感受。

  其次,既然没有对比,也就没有跑分党期待的跑分了,我不会去用跑分来说明MacBook的性能,对于实际使用来说这没有什么意义,更不会去以此对比三款MacBook序列,因为它们的分类已经很清晰了,不需要用跑分去片面而且生硬的划分。

  最后,我假定纠结的各位不差钱,否则大家也就不用看这篇文章了,直接去买MacBook Air就好了,毕竟它仍是最便宜的苹果笔记本电脑。但凡在这两款产品之间纠结的人,肯定是心里长草想要多花点钱体验一下新技术,只是不确定多花的钱值不值。

  尺寸——最适合携带

  MacBook Air的用户长期以来不爽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12寸可选,13寸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稍大,特别是当你看到屏幕边上那比较大的屏占比就会觉得审美下降了,当然推出12寸的前提是屏幕精度不能下降,所以在这方面MacBook可说是最好的选择。

  对比尺寸就会发现,MacBook在宽度方面缩短了2厘米,深度方面增加了0.4厘米,大体上来说MacBook用原本MacBook Air 11寸的尺寸,装下了12寸的高分屏以及全尺寸键盘。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意味着你可以把MacBook装入绝大多数11寸MacBook Air的内胆包,意味着你在携带上不会有任何困难,原来买的单肩包依然可以用。尽管我不确定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便携本,但绝对是你最愿意带着出行的一款产品。

  而重量方面,MacBook比11寸MacBook Air轻了160克,什么概念,iPhone 6 Plus是172克,相当于为你节省了一部5寸手机的重量。同时它也大体上只相当于背了两部iPad Air 2而已——没有人会觉得背个iPad有负担吧。

  之前一个朋友对我说,对于整天背包在外的人来说,减轻一两都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实际上我现在每天上下班都背着MacBook穿梭在地铁里,它确实轻便到一个斜挎包就足以应对,而完全不需要再背双肩电脑包了,这还只是上下班通勤,如果出差或者旅行,那可以为你节省不少背包空间以及携带负担。

  还有一个细节是,单纯上下班的话,从周一到周五我都不需要带充电器,所以携带重量就是一部MacBook而已(好吧,再加一条转接线),省出来的地方至少能多带个充电宝吧。

  设计——没有人说它不漂亮

  老实说MacBook Air凭借超薄的机身就足以吸引眼球了,而MacBook可是又薄了一层,在这个以瘦为美的年代,没有人会觉得MacBook不漂亮——这还是在没有打开的情况下。实际上我觉得MacBook最出彩的就是他的B面和C面,相信这也是很多人放弃MacBook Air转投新品怀抱的一个动力。

  MacBook Air那宽到足以起降飞机的边框确实有些审美疲劳,MacBook给人的感觉则是把空间利用到了极致——虽然我很少用极致这么矫情的词,但当你打开MacBook的时候,你能否定这个词吗?

[Ok3w_NextPage]

  屏占比提高了,键盘区域扩展了,就连触摸板都扩大到史无前例的尺寸,再加上相比11寸MacBook Air来说几乎一样的尺寸,你会有一种暗爽的感觉,这才应该是苹果产品给人的感觉嘛。

  实际上MacBook对于很多细节都进行了重新设计,同样是银色款,MacBook的金属质感相比以前更细腻,颜色也更柔和,不过这要费点劲才能看出来。外观上由于接口大幅缩减所以观感上(我说的是观感……)更清爽,而极度的削边处理也让机身侧面几乎没有任何富裕的空间,以至于我在侧面很努力想找一个位置告诉苹果攻城狮说这里可以塞下SD卡槽,但发现居然找不到……

  当然很多人都注意到A面的苹果LOGO不能发光了,这个淡淡的忧伤你只能慢慢去适应,毕竟你要的是超薄便携,而不是随时装X吧(话说这么小这么薄本身不就可以装X了吗)。

选择苹果12英寸Macbook的10大理由

  但是有一个细节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到,MacBook使用了一体式铝金属铰链,可能你还不太明白这是什意思,它把天线与铝盖整合在一起,从转轴后部看,以往的黑色部分不见了,而是与机身一体的完整金属,由此也使它成为第一款全金属MacBook,从设计上来说这绝对是一大进步,所以我更加不会在意LOGO会不会发光这种事。

  接口——这不是一个槽点

选择苹果12英寸Macbook的10大理由

  MacBook发布时很多人都吐槽其严重缩减的扩展接口,实际上为了极致便携的机身与性能,我愿意接受这样的改变,同时我也愿意尝试新技术带来的进步。

  单纯从技术角度讲,USB-C绝对是未来的主流,不仅正反可插而且兼容视频、数据以及充电,以苹果对技术的追求来说,在MacBook这种定位的产品上没理由拒绝USB-C的使用。而且我也大胆预测,接下来苹果的移动设备很可能都会过渡到这个接口,那时你就可以用一个充电器给iPhone、iPad和MacBook充电了——实际上MacBook那个小巧的充电器,线缆是与电源适配器分离的,这是苹果笔记本第一次这么干,很可能就是给未来的通用性做准备的。

  当然在携带性上,我确实总得带一根转接线在包里,但老实说掏出来的机会并不多,在我使用一周多的时间里,大部分都是为了读SD卡,毕竟我的工作还离不开相机,所以我经常感觉如果MacBook要是有个内置SD卡槽就真是完美了。

  不过话说回来,在iCloud Drive以及各种网盘大行其道的今天,你真的不需要为使用率越来越低的U盘或移动硬盘准备一个标准的USB接口了,至于鼠标,用不惯触摸板不是还有Magic Mouse,所以说,当你需要移动办公,特别是从工位到会议室,或者在拿着笔记本采访的时候,就会发现只拿一个笔记本是最方便的,外接鼠标、U盘都是累赘,你没有必要为了这些使用率不高的累赘,去保守的植入传统的USB接口,从这点上来说,我很佩服苹果设计师的大胆。

  如果你不信我说的,可以买一条转接线带着,看看使用率会不会很高。

  Retina屏——其实人眼是最挑剔的器官

  我记得在高分屏刚普及到MacBook Pro的时候还曾有过争论,认为不看图片不看电影就不需要高分屏,实际上这是一种主观臆断,任何人看到高分屏之后就很难再回去了,所以说人眼真的很挑剔。

  对于我来说,主要工作就是上网以及码字,按说是对分辨率不那么苛刻的一类人,但你会发现即便是这种简单的浏览或敲字,高分屏都是一种细腻的享受,就像是从粗糙的油墨报纸忽然翻到了印刷精美的256克铜版纸印刷的杂志,这种视觉上的跃升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但肯定是一看就上瘾的,你很难再去看其他普通的屏幕了。

  所以,这块分辨率达到2340×1440像素的高分屏,绝对是用户选择MacBook的首要动力,它在苹果的12寸屏幕上实现了226ppi这个像素密度,也许你觉得与动辄300、400ppi的手机屏没法比,但你会像看手机那样趴到屏幕前看笔记本吗?所以,毫无疑问Retina是新款MacBook上最酷的部分,它带来极致细腻的显示效果,而且越来越多的Retina版的软件也让你难以抗拒,像常用的Photoshop和Office都出了Retina版,还别说苹果自家的一票原生软件。

[Ok3w_NextPage]

  键盘——最让我纠结的部分

选择苹果12英寸Macbook的10大理由

  如果说我还有一点点想念MacBook Air的话,那恐怕就是它的键盘了,对于厚度仅有13.1mm的MacBook来说,显然不可能再装回原来的键盘了,所以采用了全新开发的蝶形键帽支架,它的最直观感受就是单个按键尺寸增大、稳定性增强以及褒贬不一的极度扁平化。

  实际上在3月份的发布会后我就在现场试用了这款产品,由于我是一个重度的文字工作者,所以对于笔记本最看重的就是键盘手感,当时我对于这款极度扁平的键盘有很多的犹豫,但这次长达一周的使用却让我打消了这方面的顾虑。

  首先它的定位非常精确,基本上我一篇几千字的文章都是一气呵成,而不用担心被错误的按键输入所打断,大尺寸的按键以及略带内凹的键帽形状都让我感觉非常可靠,虽然最顶部的一排功能键尺寸略小,但用的机会也不多。

  至于说敲击的手感特别是较短的键程,对于以往的MacBook Air或MacBook Pro用户来说的确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我用了一周多的时间之后已经很适应这款全新的键盘了,至少它流畅而且不会让手指感觉很累,也能跟上你的思路,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这就够了。不过有一点建议,女士别留太长指甲,因为微微下凹的键帽是很贴合指肚的,但不“兼容”指甲。

  触摸板——基本可以告别鼠标了

选择苹果12英寸Macbook的10大理由

  与我对蝶形支架键盘的犹豫相比,MacBook的触摸板更好接受,甚至Magic Mouse我都不再带着出门了,它是我用过的最好的触摸板,没有之一。

  这么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新加入的Force Touch功能,最爽的是在浏览网页链接的时候,不用打开或跳转到新页面,就能在当前页面弹出链接中的内容,确实方便了快速阅读,我相信只要用过就会感到它的精妙,而且使用的场景也很自然,虽然说目前只有浏览器以及地图等功能中可以使用,但我相信这只是一个开始。而且你还可以在设置当中调节Force Touch的力度,这个功能的加入是我放弃鼠标的重要理由。当然,苹果触摸板向来都具备精准的定位,配合Mac系统更是能够减少鼠标的使用几率,对于追求极度便携的用户来说,鼠标就是你的最后一个羁绊,现在终于可以甩掉了。

  速度——先想好自己的需求

  我看到有论坛里提问:MacBook能跑Final Cut Pro吗?这就好像在埋怨小轿车为啥不能越野不能拉货一样——人家本来就不是干这个用的。如果要跑Final Cut Pro,恐怕同时处理的线程多了,高配MacBook Pro都费劲,必须得用iMac处理了,所以MacBook肯定不是万能的,首先要想好自己的需求。

  对我来说,主要就是上网、打字、简单的图片处理以及基本的影音娱乐,我想这也是很多人日常或者移动办公的主要应用内容,可以负责任的说,看高码流的1080P电影绝对毫无卡滞,至于4K我手头没有片源所以没试,但话说回来,在2K屏上看4K电影真的有必要吗?

  对于很多人关心的游戏问题,抱歉我平时真不怎么玩游戏,而且我也没有必要折磨一个移动办公的设备看它跑多少帧,这有点强人所难,显然当你得到极致便携与超轻薄快感的同时,不可能再要求它大型游戏也跑得有模有样。

  实际上在购买之前与其关注处理器主频,不如去关心它的SSD读写速度,因为对于一款便携设备这方面可能更加重要,通过我的实测,其461.3MB/s的写入速度和774.7MB/s的读取速度基本可算是目前最快的SSD了,这对于日常的办公来说非常重要,甚至是比处理器速度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无论是拷贝一部几十GB的1080P高清电影,还是打开一张几十MB的PSD照片文件,MacBook的响应速度都会让你觉得有一种使用上的优越感。

  待机——充电器完全可以扔在家里了

[Ok3w_NextPage]

  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在使用MacBook一周多的时间里我都不带充电器出门,因为上班工作的8-10个小时里满电的MacBook完全能够支撑。

  我试验了一下,其实高分屏是MacBook的耗电大户,如果降低屏幕亮度就能提升使用时间,而如果是单纯的下载任务,屏幕全黑使用时间甚至能超过10小时。

  另外我还做了一个测试,发现在合盖休眠的情况下,MacBook 24小时耗电只有5%,这意味着如果我连续19天不关机,第20天开机后依然可以用剩余电量敲一篇稿子,简直就像是iPad的使用方式。而且MacBook的唤醒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开盖之后1-2秒就能回到工作状态,非常适合外出或者快节奏的使用环境。

  应该说,在这么小巧轻薄的尺寸下,这种使用表现已经没什么好挑剔的了。

  使用感觉——满足快节奏生活

  以往很少有评测提到MacBook的使用感觉,实际上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移动办公和便携方面它比MacBook Air更加彻底,甚至有点像是iPad的使用感觉了。

  由于使用了Core-M低功耗处理器,因此MacBook取消了散热风扇,也就是说整部电脑没有任何机械转动的部分,这带来的不仅是安静的使用环境,也代表了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这几年绝大多数轻薄本都用上了SSD,而无论Mac还是Windows系统也都支持休眠和唤醒,但我以前使用索尼超轻薄本的经验却没有那么放心,正是由于处理器需要风扇散热,因此经常在你合上盖子进入休眠的时候,风扇也会狂转一阵,这让我很不放心直接把它放到书包里,所以尽管SSD能够改变笔记本用户的使用习惯,但我也还是不放心的频繁开关机——必须承认的是Windows的电源管理还是不如Mac。

  但是MacBook彻底取消了散热风扇的设计让我打消了这个顾虑,你可以合上盖子就把它放进包里带走,冰凉的机身以及极低的电量消耗告诉你,这个便携本就应该这么用,没有什么比打开盖子就直接进入工作状态再爽的事情了,因此我才认为它的使用方式和全天候待机的iPad有点像。

  此外,在使用方式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往用笔记本都是在办公桌前身体前倾,也就是处于紧张状态;而MacBook由于具备超级轻薄以及完全无线的特性,因此可以在很多环境下后仰着舒服的使用,这可能是在你较长时间的使用后才会发现的一点。

  比如我会靠在沙发上敲稿子,也会倚在床上看一会儿电影,甚至在外出的时候我也会翘起腿来身体后仰地使用它,这些都是以往的笔记本做不到的,也是很像iPad的一种使用方式,而满足这种舒适使用方式需要有两个条件,其一是超级轻薄无负担,其二是超级无线没羁绊——但凡有一个鼠标一根网线或者一个电源线你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MacBook的理念也是成功的。

  协同工作——给你一个成为果粉的理由

  实际上一开始大家都是windows用户,但你发现微软并没有协调好笔记本与手机的协同办公关系,反而是苹果在这方面完成了本应是微软做到的事情,所以当你拥有了iPhone、iPad之后,笔记本的选购也就会顺理成章优先考虑MacBook。

  最方便的就是AirDrop,手机上的照片、视频、文件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也能直接发送给MacBook,而且传输速度还不慢,连数据线都省了,你能想象发布会完了之后争分夺秒发稿子是什么场景吗?这个功能真是秒杀插卡、连线、插U盘等传统行为几条街。

  其次就是Handoff功能,手机上没办完的事MacBook上继续,你可能会觉得应用场景不多,但如果经常用Pages写稿子,或者Keynote做PPT的话,是会频繁在几个设备之间切换的,这个时候你就能直接打开刚才编辑的地方,省得在几十页的PPT中重新找寻了,怎么说呢,你可以觉得没用,但用过一次就会觉得精妙。

[Ok3w_NextPage]

  最后还有一小点是Mac和iOS升级后的新发现,以往手机要开热点MacBook才能联接分享热点,现在只要手机开启蓝牙和WiFi,笔记本就能主动搜寻这个手机热点并联接,对于外出移动办公真是便利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这还没有说到iCloud以及网络存储,也没有说到二者共享的Apple ID账号,以及设计风格高度一致的界面元素,总之Mac和iOS的协作确实是越来越紧密了,对于移动办公来说,当你有了一部iPhone,我真的推荐你优先考虑MacBook。

  总结

  作为一个移动便携办公的重度依赖者,MacBook几乎能满足我的所有需要,它的轻便超薄无疑为我的外出工作节省了空间和体力,电池续航能力也可以满足一整天的外出使用,SSD+无风扇设计可以像用iPad那样“即开即用”,优秀的触摸板以及越来越上瘾的Retina高分屏带来一种科技的满足感,在这种高强度的移动办公以及完全无线互联的环境下,对于扁平化的键盘以及唯一的USB-C接口这种事,还有什么好牢骚的?简单一句话来说,这是一款能够充分满足移动环境下使用的超轻薄便携本,没有比带它外出更惬意的了。

  相比MacBook Air如何选?

  以入门级别的13寸MacBook Air和入门级MacBook比较来说,价格上差了2300元,这不是一个小数目,所有人都会问如果多花2300元能够得到什么?毕竟二者在使用感觉上有着颇多的相似之处。

  Retina高分屏肯定是一个加分项,这一直是MacBook Air用户的一大诱惑。此外,更薄的机身以及更大的屏占比也是一个动力,毕竟轻了一个iPad Air 2的重量(430克),对于同样重视移动办公体验的MacBook Air用户来说,没理由拒绝。

  如果说这两个理由还不足以让你做出选择,那么USB-C这个未来的接口规格以及全新的无风扇设计也是加分项,我很难说它们的诱惑有多大,但体验最新的科技从来都不是用钱能衡量的事。

tech首页 更多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