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消息,有人把现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与十年前的PC互联网相提并论。的确,在.com泡沫疯狂膨胀时,那景象和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如出一辙——人人都想上马做产品,他们疯狂招聘员工,不惜代价把用户数做大,却“暂时不考虑盈利问题”。
移动互联网时代洗牌的一刻将于何时到来?到那时,又有什么样的团队可以成功突围?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几乎每一个应用开发者都会急着给你介绍,自己的应用又有了哪个细微的新改进,有什么特色功能是别人不具备的,这将对用户体验带来怎样革命性的变化……
在刚刚结束的2011中国移动开发者大会上,只要一路走来,必然会留下这样的观感。
的确,不管是查找特价酒店的“酒店达人”,还是查找身边厕所的“噢粑粑”;不管是图像增强的“3D照相机”,还是专业药品目录“用药助手”,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在产品理念、形态和体验上,真可谓突飞猛进。
在论坛上,大公司和小团队的设计师们分享着各自的经验,似乎前端的细心程度也关乎公司形象;在微博上,官方账号们发布着各自应用的最新好玩用法,以及用该款应用实现的或感人或搞笑的真实故事。他们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本书的名字:《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的队伍里,有前产品经理、前大学生、前退伍军人、前编辑、还有前程序员和前设计师。
Weico是新浪微博上最具人气的第三方客户端之一。上架一年来,用户300万,日活跃用户50万。这款应用出自专门做用户界面设计的老牌团队 eicoDesign,他们将Weico的最大优势概括为“Madebyeico”,意思是:因为这是设计师们自己做的,用户体验当然好。
因此,UI设计师和程序员显得更加急缺,何况产品经理们还将面对PC互联网的SNS、游戏、电商团队们对人力的拼抢。“月薪8-12k(千)”、“月薪7-15k”、“年薪12-30w(万)”这样的数字随处可见。
抢人之急迫可以由下面的例子看出端倪。一家游戏开发商在威锋网的外包论坛发了个帖子,招iPhone研发工程师,月薪7000-10000元;两天后重新发了一遍,要求完全不变,月薪改成了5000-8000元。他们过于着急,对自己可负担的薪资估计过高,只好又重新修正。
不过这次最惹眼的准产品经理,是一位和尚。北京海淀区某寺的一位年轻和尚身披袈裟走进了本届移动开发者大会的会场。他在第一天接受采访时说,将要做一款弘扬佛法的移动终端。因为引来太多关注,网易科技第二天遇到他的时候,他只说自己是“过来学习的”。
疯狂比拼用户数
在改进产品的同时,这些应用也一刻不停的寻找出现在用户面前的各种机会。
海豚浏览器的开发者,百纳信息CEO杨永智就曾告诉网易科技,他们在国内必须一家一家的和Android应用商店谈判,国内商店大大小小70余家,他们已经谈完了40多家。他觉得不管是应用商店,还是ROM打包,现在都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
移动开发者大会上,一个展位展出一款教孩子记单词的Android程序。当被问及现在已经有了多少用户,回答是:“30万。”负责人顿了一下。和其他应用相比,这个数字已经很是保守。同样是幼教领域的RyeStudio在iOS平台下载量8月超过了200万。
紧接着,他旁边的一位女士开始介绍一款10年前研制的幼儿学习机,售价1400元。“孩子很小,如果给他们买iPad,他们容易沉迷。”女士如此介绍,她身旁那个记单词应用的海报仍在眼前。“沉迷”的和“不沉迷”的,都是他们的业务范围。“不沉迷”的还可小有盈余,而“沉迷”的还要花钱换取市场上的排名。
“无论app还是安卓市场,用户基数都是排在第一位(需要考虑)的”,蓝港CEO王峰向网易科技这样讲述花钱“冲榜”的重要性。“圈内”普遍认为高排名可以带来更多的下载量,进而增加收入。不管是靠预装,还是靠有奖安装,现在成熟的产业链使得用户数也成了明码标价的商品。
[Ok3w_NextPage]用户数不仅让中小开发者疯狂,还成为大公司互掐的直接导火线。引发UC优视筹备起诉腾讯的直接原因,就是UC认为腾讯在用户数字上造假。UC显然认为自己十分痛苦。它在声明中表示,一旦合作伙伴认为用户数被超越,他们就会被“挖角”,以至可以“置UC于死地”。
“我们还要继续提高用户量,现在还远远不够。”刘煜华是北京腾瑞万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这家公司开发的车载导航应用“导航犬”已经坐拥1900万用户。但是他觉得还应该再多点:隔壁高德地图刚刚宣布他们的用户数达到3000万。
这种一有机会就比拼用户数的行为,已经有了大跃进时代的气势。
“我们暂时不考虑盈利问题”
然而用户真的等于金钱吗?买用户要花钱,但买来以后又该如何把用户变成钱呢?
目前移动应用想要获取收入,主要有三种方式:广告、付费下载、电子商务。这三种方式目前都远远无法满足开发团队正常运转的需求。
首先是广告。主要的移动广告平台目前已经有十多家,但它们分成比例和实际贡献的收入都不高。而且就连广告平台本身也在激烈拼杀。网易科技曾先后访问哇棒、果合、艾德思奇、Vpon等广告商,还在年初做过手机广告专题的“五道口沙龙”。和年初相比,现在广告平台之间的区别仍不明显,虽然各家侧重点不同,但HTML5、LBS等广告形式每一家都在做。实际比起来,没有哪家称得上真正有“杀手锏”。
果合是一种智能分配多家平台广告展示时间的服务,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积累了不同平台的使用数据。果合的一位营销经理告诉网易科技,根据他们的经验,接入果合的不同平台的广告印象数(网页上的广告被访问的次数)是各家交替领先的。往往这一家领先了几周或一个月,突然第二天就看不到它的影子了,另一家开始替代它大幅度领先——“这是他们钱花光了,烧不起了,就自动退下去了。”
其次是付费下载。杨永智曾说,付费应用开发者已经因为“黑卡”问题损失惨重。通过网购和论坛流通的“黑卡”可以让用户以人民币1:1美元的价钱购买 iOS付费应用,利用信用卡漏洞等来实现,这些收入最终都会被苹果判定无效,开发者们分文无收。年初从业者们还一致认为iOS可以放心尝试应用收费,而现在这片“最后的阵地”也面临危险。
最后是电子商务。SNS和LBS结合,通过本地优惠信息和商家分成是比较固定的商业模式,但实行起来并不顺利。如果应用功能点过于单一,巨头或者商家本身都不排除绕开中间商自己做的可能。
网易科技在本届移动开发者大会上走访了30多家应用开发商。没有一家明确的回复说,他们已经想到了明白清晰的盈利路线。“我们现在想的是如何把产品做好,暂时不考虑盈利问题。”“把用户量做上去了,自然就能盈利了。”这样的回答,30多家开发者们达成了惊人的一致。
这不由得让人体会到背后隐藏的深深的恐惧感。因为未来实在太难以想象,干脆闭起眼睛,不去想未来会怎样。
谁将幸存?
今年3月,著名投资人PaulKedrosky列出了硅谷正在走下坡路的迹象:各种会议的门票都很快售完;风险投资家们都在发表博客;技术公司IPO成为头条新闻;最重要的是,记者们正在不断退出新闻行业,转向创业。如今每一条都发生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圈里。
实际上,2011年年底正在成为各种会议集中爆发的时期。为期2天的这次移动开发者大会,举办地从去年的一家酒店搬到了国家会议中心不说,排场上也气势磅礴,CCTV和BTV领衔的媒体群阵容庞大。一个月前的MacWorld会议更是直接登上了《新闻联播》。而记者主编们投笔从商的案例,也在我们身边真实的上演。
今年1到10月,移动应用分析公司Flurry调查了12万个移动应用的使用情况,发现大多数国家的移动应用增长率都高达300%-500%,其中中国是最高的,已经达到了870%,在移动应用的使用上已经仅次于美国。
[Ok3w_NextPage]移动互联网是整个互联网的一部分。因为互联网日益走向移动化,现在是否移动,这之间的分野已不那么清晰,因此移动互联网如有危机,就会关系科技行业所有的从业者。
但是开发者们在跑会议的路上,仍被各种各样激励人心的话语鼓舞着。李开复说:“今天我们看到5千万用户,但是我们觉得在一年以后看到1.2亿,很快向13亿高速的扩散,千元手机到了500元手机还会很远吗?我们可以看到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扩散会大约是桌面互联网的3倍左右,所以我们对未来是非常看好的。”张亚勤说:“现在智能手机占整个手机的市场份额将近20%,所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另外,更重要的是在移动互联时代,我们开发者,包括应用,包括广告,收入增长很快。”
也许,信心是唯一支撑这个圈子里所有人继续高速奔跑下去的理由。因为大家都相信一定会成功,所以整个圈子才得以运转。
我们还需要回顾历史寻找答案。.com大浪淘沙之后,硕果仅存的门户们挣扎着找到了真正的盈利点,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慢慢壮大。但是,它们或是依靠游戏,或是依靠手机图铃,或是依靠即时通信来“反哺”门户,和此前投资者、分析师和他们自己预测的光辉前景大相径庭。只有单一门户属性的网站,基本上没有在那一波风暴中幸存。
然而环顾如今的移动互联网领域,个人开发者,小于10人的小团队开发者大量涌现,就算是专业团队,其产品线也显得过于单一,把所有鸡蛋都押进了一个篮子里。而最奇特的是,他们谁都不确定他们正在做的东西一定能赚钱,却还能成功吸引一波一波的投融资。
所有人只有选择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的,一定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