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互联网经过十几年的蓬勃发展,从基础的域名主机建站服务到网络营销中搜索引擎的演绎变迁、即时通讯的大战纷争到电子商务、千团争鸣等的繁花似锦,已然演化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链系统。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成熟和规范,移动互联网的悄然兴起,我们可将这个时代称之为“后互联网时代”,那么对于这个时代的创业者来说,又有什么新的变化呢?以下是个人的一些观点和总结。
草根时代已成过去式,互联网项目马太效应剧增,创业进入团队化时代
我是90年代末“猫”时代开始接触互联网的群体,那时网络作为时尚的代名词在年轻一代人之间开始蔓延。曾打开了SOHU.COM的主页,而不会移动浏览器的下拉条来点击。那时的网络生态链还处于门户、主流行业网站的结构,中小站长还未兴起,可供访问的网页有限。随着时光的进展,各类先觉的IT从业者开始意识到其中的商机。个人站长随后作为见证互联网繁荣群体的文化标志开始显现,之后便有了HAO123.COM、手机之家、华军下载站、天籁村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个站,整个互联网的生态链开始逐渐繁荣起来。有一大批草根创业者开始爆发,仅凭借一两台电脑,一个出租屋就能快速膨胀,稳稳赚回第一桶金。让很多高学历、海归派羡慕不已。因为草根站长熟悉中国的草根用户,熟悉底下各种潜规则的玩法。
但是随着整体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各类的制度和规范已然逐渐完善。建个网站,域名需要备案了、百度的SEO也不是原先堆砌关键词和疯狂的外链可以快速推上去了、文章小说也不是随便可以随意盗取用来作为吸取用户流量的手段了。例如原先很多用户可能通过百度去搜索电影站,从而获取电影资讯,但现在 YOUKU.COM等大视频网站的品牌已深入人心,网民不必再忍受弹窗广告繁多而网速又很卡的小型电影站点,网民学会了选择。这一切预示着草根创业逐步进入了尾声。
现在的创业更多的是进入一个团队化、公司化的运营阶段。这是网民的使用习惯逐渐成熟和网络法律的逐渐健全带来的必然趋势。而在团队化、公司化创业阶段笔者汪若飞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以下几点基础:
1、构建合理的股份结构,创业团队初始的股份结构分配关乎到后期发展的生死存亡,是首要事情,初期合伙的人数在2-5人之间比较合理,同时也要能为后期的能人加入者预留激励股份的空间;
2、建立良好的初始团队文化,初始的团队文化和用人是后续团队复制的基因,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初期的基因建立了,相同气息的创业者便能融入到团队,不良的员工自然会混不下去,自行远离;
3、培养良好的执行力,执行力是创业公司之剑,锋利之剑才能在群雄涿鹿的环境下更好的生存下去;
4、团队的协同率,在个人站长时代更多是个人的聪明和英雄主义来解决问题,而在团队化创业的过程中,成员和成员之间的协调率非常重要,有时往往是因为某一个环节没有解决好,而导致整体作业的耽搁,所以也考验着创业者的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
5、坚持和耐心,后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已进入竞争的红海,在团队运营过程中比拼的是精细化运营,已不是靠一个IDEA就能爆发的年代。很多细节经过时光的堆磊后会形成结果的巨大差异,产品更需要时光来打磨,坚持和耐心在后互联网时代尤为重要。
后互联网时代生态链两极分化,创业者应在细分的生态链中觅食
历经90年代末期及2003年左右的一波互联网爆发和复苏期,互联网的巨头已巍然屹立,在中国这个反垄断法尚不完善和互联网整体进化还不是很高的生态环境中,留给后期创业者的现实很残酷。想成为QQ、百度、淘宝这样的巨头在可预见的将来已然是不切实际了。而且这些巨头的产品线已开始逐渐壮大,开始向下吞噬创业者的生存空间。
后互联网时代的生态链已开始向两端发展,一端形成了互联网的三大巨头,几大门户和一些行业统领,另一端的垂直细分领域也开始日益活跃起来。垂直细分领域又有横向基于地区性质的地方门户和纵向基于行业性质的细分领域。而这些领域有些是巨头没有资源优势的或巨头不屑于进入,还有可能是因为巨头的决策流程比较缓慢而还未进入的领域。后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者可以利用自身对本地资源的优势或对细分行业服务的理解从而快速进入这些细分生态链,并利用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去实现成功。
[Ok3w_NextPage]在后互联网时期的创业,更多的需要内审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大部分创业者都是从平地甚至是洼地起步的,即使是一些大公司出来的高管创业,一旦他失去了原来的光环和资源后,在事业的进展中,可能会很不适应重新定义的角色和状态,从而在道路上拥有更多的艰难险阻。风险投资人会告诉创业者,创业要选一个市场容量很大的领域,具有想象空间的领域,这只是符合他们投资的胃口,而对于真正创业者来说,除非你有足够的能量和经验,否则一旦开始,更多可能成为巨头脚下的铺路石。即使诸如米聊、边锋、饭否、中国博客网等一系列快速崛起的公司,在巨头开始进攻后,无一不例外逐渐凋零了。
笔者汪若飞认为在中国当前的环境下,草根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尽量考核自身的优势资源去选择一些用户有需求的行业。真心的服务用户,并在服务的过程中能产生利润来源是很重要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磨练并壮大团队,而非一开始就设定目标去为了风险投资的资金而打造团队。虽然我们目睹几十颗耀眼的创业明星在互联网的夜空中闪耀,但又有多少人会在睡梦中未看到几千颗流星悲壮华丽的陨落呢?
网络生态链迭代加速,企业价值回归商业本质,创业应兼顾价值和盈利体系
互联网的发展是一日千里,变幻莫测。中国网民还未全然适应电子购物,中国的电子商务已被资本市场炒的火热,硬是将还是春末的电商消费市场直接拖入了深秋。风险资本的热捧和中国本身电商消费群体增长容量的不匹配直接导致了大量的电商在赔本赚吆喝。凡客、当当、京东等一系列电商巨头都深陷其中,不得不做出回归企业价值本质的模式。从品牌开始向销量倾斜,从销量开始向利润倾斜。其实倒并不是电商大佬和风险投资不知跑马圈地的后果,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当大量的资本倾入后,营销、人才、渠道等自然水涨船高,也是各巨头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同时,移动互联网目前更多还是在初春的萌芽期,虽然随着IOS和ANDROID手机系统的普及,各领域开发团队跃跃欲试,但移动应用开发者的年收入均偏低,其中,34.7%的开发者收入在万元以下,1万-5万元的只有16.3%。如此的收入也只能勉强糊口,移动互联网无论是从用户的使用习惯还是用户规模上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纵观十几年的互联网变迁,我们不难发现PC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整体生态迭代速度开始加速,新的产品出品速度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呈现,一个好的移动无线产品瞬间被湮没在信息的海洋中。同样,原先一个相对空白的领域可能还有几年的空窗期,但现在基本几个月后就会发现同业者进入。经过资本推动到一番厮杀后,企业价值开始逐渐回归商业本质,凡客开始裁员了,乐淘开始收紧广告预算了,京东开始要向部分消费者要快递费了。
整体的大环境开始冷下来的时候,对创业者何尝不是机遇。但创业者在选择行业的时候更加要兼顾所进入项目的行业价值和该项目多少时间能带来盈利两者之间的权衡。在这样一个行业迭代加速的后互联网时代,项目能存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在选方向的时候应多问几个问题:1、我的项目是处在哪个领域,这个领域是否足够大到很多巨头都垂涎三尺?2、我的项目是不是很容易被复制,在短期内就被迭代更新掉?3、我来做我的项目资源优势在哪里,我能比同行多跑一点点么?哪怕多一点。4、我的项目假设不能赚一分钱,能支撑多久呢?5、我的项目是不是能给用户带去实际的商业价值,其价值转化成商业盈利的鸿沟又有多宽?
后互联网时代,必将是一个更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毕竟是一个更加务实的时代。创业,方兴未艾。
作者:艾瑞网专家-汪若飞
文章来源:艾瑞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