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开放大潮,在2010年席卷了整个世界。而中国市场的图景则更为激动人心。各方势力都在由产品竞争转化为平台竞争。
互联网时代,人们都在线上结成各种关系。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到来,互联网产业也进入了一轮新的进化周期。如果说在第一个十年之中,互联网改变世界的主题旋律是通讯、分享,那么第二个十年的主题旋律则毫无疑问是平台开放。
在这场已经硝烟弥漫的战争中,中国市场的图景更加激动人心。Web2.0时代的巨头——谷歌、亚马逊、微软、腾讯前途未卜,新浪微博、HTC、小米科技等新贵却已经粉墨登场。
长期以来,中国互联网的各方诸侯都以封闭、垄断而著称。而在移动互联网之上,运营商和中间件平台所构筑的围墙,在10年间更是给众多开发者和用户以难以容忍的体验。然而,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开放大潮,在2010年席卷了中国IT产业。
在这一年中我们看到,巨无霸腾讯以“3Q”大战这种十分戏剧性的方式,被迫打开了开放的大门;新浪微博为中国贡献了“微博年”,它以闪电般的速度成长为融合Twitter和Facebook属性的最耀眼明星;运营商羞答答地推出应用商店的同时,它们在WAP时代构筑起来的巨大围墙正在坍塌之中。
Web2.0时代的核心在于用户生成内容(UGC),BBS、博客、维基百科是Web2.0时代的里程碑。然而,自2007年Facebook开放平台之后,一种新的互联网模式诞生——它不仅仅强调更强大的UGC社区,而且开始成为开发者生成应用(DGA)的平台。连百度、淘宝这样看似与应用开发无甚关联的公司,也开始宣布加入潮流。平台开放大潮正在摧枯拉朽地改变着这个IT 产业生态环境。
在这场大潮之中,对于各方产业势力来说,都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是一场新的洗牌。
新浪微博已经完成从媒体、社区到开放平台的华丽三级跳。
开放路线颠覆格局
这是一次新的互联网信息爆炸。如果说第一次互联网信息爆炸成就了雅虎、Google、百度,那么新的爆炸则成就了MySpace、Facebook、Twitter和新浪微博。
SNS强调对用户的信息开放,而开放平台则强调对产业势力的开放。这两者的结合开始宣布曾经似是而非的Web3.0时代的真正到来。在这个平台开放的新时代之中,软件的重要性逐渐被用户数据所取代。
更重要的是,在这场开放大潮之中,移动互联网开始和PC互联网无缝对接,各大平台之间开始了对用户和开发者的双线争夺战。
在开放平台这一领域,国内与国外的情况颇为不同。在2008年异军突起的开心网和最先开放平台的人人网,并没有成为引领起平台开放时代的旗手,而是由新浪微博和腾讯在中国打开了这扇大门。
2009年末上线的新浪微博,复制了新浪博客当年的巨大成功,为2010年打上了“新浪微博”的烙印。
截至今年6月底的信息显示,新浪微博共有1.4亿有效用户(除去僵尸粉和水军),认证用户3万,周活跃用户为5000万,46%的微博来自移动终端。1000家企业完成了从普通版到企业版的切换。
Weibo.com已经成为中国排名第7的网站,刚刚超过搜狐,很快会超过网易。优酷上20%的流量直接来自微博。2004年初,MySpace的诞生揭开了互联网新时代的大幕。它首先开放了用户资料(这是早于其诞生的Friendster所没有做到的),使得人们可以随时了解他人的生活信息。开放的MySpace在2004年迅速达到了500万规模的用户。
如今,不断进阶的新时代媒体们如新浪微博已经完成从媒体、社区到开放平台的华丽三级跳。在平台尚未开放之时,为了扶持第三方开发者,新浪便在去年末联手红杉资本、IDG资本、创新工场、云锋基金、德丰杰成立中国微博开发者创新基金。并且,新浪的企业级用户已经为其贡献商业价值。
[Ok3w_NextPage]当上世纪末互联网伴随着Windows和门户网站在全世界铺开之时,世界被科技前所未有的迅速而全面改造了。然而,在几近10年的时间(1995~2004年)之内,用户生成内容的途径和方式,都被应用场景或者窄媒体的技术局限性所遏制。门户、BBS、博客、维基百科,以及附着于它们之上的搜索引擎,是人类信息交互方式的重大变革,然而,它们的用户受到了话题、时间和交互模式等诸多条件的限制。SNS成为互联网信息开放平台的先驱并非偶然。它其实是无边界的用户生成内容社区,可以摆脱时间、话题等条框的限制,并且为富媒体应用提供了空间。
MySpace成长的例子或许是中国互联网开放运营的前车之鉴,它开了个好头却没有继续保持创新性。实践证明,默多克这位出色的传媒战略家并非一个互联网爱好者。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之后,便将其作为重要的产品推广渠道——在收购MySpace后不久,默多克便迫不及待地将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的片花弹出广告植入用户首页。
更关键的是,默多克把一家需要长时间积累用户体验的创新公司,直接放到了上市公司的资产之中。而之后的结果证明,他并没能使MySpace把用户体验放在股东利益之前——这家SNS前进的方向不再是培养生态,而是急于和新闻集团已有的资源对接,之后使其变现。在MySpace之上,人们难以建立深度的人际关系。并且,色情信息、虚假资料泛滥,大量的广告和视频弹出框,严重地影响了MySpace的用户体验。
至此看来,新浪CEO曹国伟表示新浪微博后续将继续注重用户体验而不是盈利的论调,是有历史教训可以追溯的。与新浪微博的锐意进取相比,身为世界第三大互联网公司的腾讯的开放过程则极为戏剧化,去年底爆发的3Q大战,使得腾讯被迫精兵简政破釜沉舟地选择了开放。
实际上,马化腾早就说过欲做“水、电、煤”这样的基础性平台公司。腾讯无所不包的闭环服务能力,的确也有这个实力。然而,常年通过复制产品带来的产品积压问题和大公司病,使得马化腾难以对自身庞大的身躯做出割舍。
在开放这条路上,3Q大战戏剧性地推了腾讯一把。2010年12月15日,痛定思痛的马化腾署名发表《关于互联网的八条论纲》,宣布腾讯进入为期半年的开放平台筹备期。
在刚过去不久的6月15日,腾讯合作伙伴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腾讯开放的信号的确足够强烈:除了财付通等八大平台开放之外,诸如Q+、QQ电影票等小型服务,悉数举起了开放的旗帜。
其中,在“腾讯朋友”、“QQ空间”以及Q+所代表的第四代QQ身上,腾讯向世人描绘了一个十分值得期待的未来图景。
8月中旬,腾讯发布第二季度财报。除了持续增长的广告额和盈利数字之外,值得关注的还有与开放平台有关的一组数据:在QQ空间方面,腾讯现在拥有超过50个应用,而在腾讯朋友方面,这是QQ空间的产品输送渠道或者试验台,因而在该平台上,应用的数量超过600个,高于此前季度的300个。除了应用软件之外,腾讯开放平台上还有其他产品,例如分享组件,该组件帮助其他网站连接到腾讯的社交平台,并通过分享关系将内容提供到我们的社交平台,已经有很多网站通过这种方式与腾讯建立链接,具体数字超过30万。腾讯也推出了QQ登录功能,让QQ用户使用QQ号码登录许多不同的网站。
腾讯在中国互联网的影响力,有可能复制Facebook的成功。与急于变现的默多克不同,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2006年9月开放Facebook注册之前,用了两年的时间来打造产品,改善Facebook的用户体验。他实际上是 Facebook的第一产品经理。
Facebook的实名基因,为用户深度关系的建立,以及后来的商业价值实现提供了优良的基础。而Live Feed等好友档案更新,以及iLike等诸多社交按钮,则使Facebook成为用户社交的不二之选。
[Ok3w_NextPage]在社区生态维护好之后,2007年5月24日,马克·扎克伯格作出了划时代的举措——推出Facebook开放平台——把自己的API向公司外的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开放,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将开发的产品和应用在Facebook平台上推广。
一年之后,Facebook Connect上线,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开始嵌入Facebook入口。2010年11月,连MySpace也开始被Facebook Connect所“招安”。
Facebook和苹果公司一先一后的开放平台,颠覆了整个IT产业的游戏规则。自此之后,从新锐的Twitter到最保守的微软(从Kinect和Windows Phone 7开始),都或主动或被动地顺应了开放大潮。
同样,在中国,新浪微博和腾讯的平台开放,不但大大刺激了产业的各方势力,而且迅速地产生了蝴蝶效应。8月初,媒体曝出开心网流量大跌65%,开发者纷纷出走的新闻。
业界普遍认为,开心网流量的暴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浪微博和腾讯在开放平台之后,分食了开心网的用户和优质开发者。举例来说,7月26日腾讯联手国外最大的SNS游戏开发商Zynga推出《CityVille》的中文版《星佳城市》,直击开心网的《开心城市》。
无论是新浪的新闻驾驭能力,还是腾讯巨量的用户数量,两者平台开放的成功与否,都会给中国IT产业带来巨大的变革。
以智能移动终端为平台的“新世界”中,各种基于Android的优化和开发层出不穷。
移动互联网重构网络世界
无论是美国AT&T的PocketNet,还是中移动的移动梦网,“移动互联网”的概念都已经诞生10年有余。然而,在业内大多人士看来,移动互联网的肇始应该从2008年App Store出现算起。这是因为,iPhone和App Store,以及随后诞生的Android生态系统,宣布了运营商垄断时代的结束。手机用户可以不再依赖Wap网站去下载应用、浏览信息,而是实现了和 PC互联网无缝对接。
显然,这是互联网开放的延展。而在中国市场的开放大潮之下,与PC互联网齐头并进的移动互联网实力,是更令人激动的蓝海领域。
由中移动、腾讯、斯凯、3G门户网等在Wap时代构筑的Wap围墙,正处于坍塌之中。从硬件厂商、开发者到终端用户,正在摆脱渠道的控制,进入由智能手机和应用商店建立规则的新世界。在它们之中,有的已经在新世界成功确立了自己的疆界,并且将触角延展到海外市场。
小米科技是寄托雷军“中国乔布斯”梦想的平台。乔布斯发明的应用商店模式,彻底改变了全球IT产业——对用户来说,体验大于功能时代来临,而最先预言手机PC化的微软却在手机功能升级思路上屡走麦城(Windows Phone 7是微软扬弃这种思路的革新之作);对开发者来说,一个人就可以通过在家里制作、上传应用而赚钱,往日的CP正在被新的名称——应用开发者(App Developer)所取代。
目前,App Store之中已经拥有超越45万个应用,而谷歌的Android Market应用也几近30万。实际上,在21世纪第2个10年开启的今天,由于技术进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之上已经具有了传统互联网(Web)的各种产品内容形态。而比起Web来说,移动互联网又有着更为紧密的互联属性,.com文化正在被App文化所取代——时空维度上,用户可以 24小时在线,随身携带;在产品维度上,大量基于位置、触摸、拍照等移动终端特性的应用,使得它与传统互联网实现了成功的差异化,用户开始改变消费习惯。
在雷军所理解的“铁人三项”游戏规则之中,小米科技意图使自己成为全能冠军——MIUI已经是影响全球的面向Android手机用户的第三方亚操作系统,目前已有英语、汉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韩语、日语等超过10多个国家的版本;米聊用于与小米手机的免费通讯吸引更多用户购买手机;迷人浏览器则掐住浏览器的阵地;小米分享则是软件商店。而最关键的,小米科技自己还像苹果那样设计小米手机的终端硬件。
[Ok3w_NextPage]如果说Google因Android系统超越了微软,抢占了移动互联网的头把交椅,那么谁能抢占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先发优势呢?毫无疑问,得 Android者得天下,各种基于Android的优化和开发,层出不穷。在硬件领域,魅族借助Android强势崛起,并已经通过本地化Android 建立了一个半封闭的魅族生态圈;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这样的巨头也蠢蠢欲动。但如果要寻找一家真正能占住Android本地化入口的企业,点心无疑是最强悍的竞争者。首先,它不会像魅族一样,有门户之见;其次,点心还获得了谷歌和一系列硬件厂商的支持,不到一年时间,已经有6款移动终端几十万人在使用点心操作系统了。
“谷歌每个月更新一次系统,拖垮了那么多硬件厂商。我们则要一周更新一次。”雷军兴奋地对媒体说。
对于生存在各个平台之上的中国开发者来说,这次大潮更是难得的机遇。在以智能移动终端为平台的“新世界”中,中国的创业者和开发者们正在上演一出和国际高手较量的大好戏。
由位于上海的公司Coconut Island工作室开发的Finger Balance游戏,在去年8月5日于北美App Store上线两天之后,取得了免费游戏榜第一名,圣诞节期间则取得了免费总榜第一名的佳绩。
位于上海的晨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则是另一家具有传奇色彩的iOS应用研发公司。其有3款产品进入北美App Store应用总排行榜的Top10,其中在2010年2月份推出的令国人耳目一新的小游戏集合应用——Game Box,把刚上线便登顶的《植物大战僵尸》给拉了下来,取而代之。
通过把自己在2007~2009年获得成功的网页游戏——《契约》和《二战风云》成功移植到App Store,顽石互动成功实现转型。目前,数字顽石已经挺进北美区Top100公司收入排行榜。
和顽石互动一样在智能手机时代转型成功的,还有进步思创等一大批企业。进步思创的杀手级应用《三国塔防》率先于日本App Store上线后,曾位列收费类游戏第2位,反销中国区后,立刻登顶。
移动互联网改变传统互联网的最好例子是美国的在线音乐电台潘多拉(Pandora)。2007年,虎视许久的唱片公司向已经拥有600万用户的潘多拉祭出杀招,要求它支付巨额的版权费用,并且要求其关闭美国以外地区的服务。2007~2008年间,“潘多拉将最终倒下”,“又一个音乐版权牺牲品”这样的标题开始充斥媒体。
然而,在2008年中,App Store诞生,潘多拉成为了第一批上架的免费应用。潘多拉创始人韦斯特格兰回忆说,几乎就在App Store上线的一夜之间,潘多拉的用户数量便增长了一倍。并且,2008年爆发的移动互联网大潮,以及随后在线音乐电台的飞速成长,直接促成了版权方的妥协。
毫无疑问,是移动互联网拯救了潘多拉。而根据comScore的数据,去年12月,有将近5800万美国人至少用手机访问过一次社交网站,同比增长 56%。今年4月份Facebook也公布,有2.5亿用户每月活跃使用Facebook的移动网站,该数字大约占总用户数的一半。
智能手机到来之后的移动互联网,除了改变传统互联网上的产品之外,它的开放属性同时带来大量的基于移动场景的应用。照片分享、LBS应用,是其中最显著的领域。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手机性能的不断提升,手机在工作和游戏之外的应用场景中代替PC已经是大势所趋。而更加开放的移动互联网,也不应该仅仅被看成是互联网的延展,而是更为广阔的网络世界。
中国的优秀开发者们,除了在iOS平台上屡创佳绩外,在Android平台也有不俗表现。位于成都的品果科技,依靠其高技术含量的拍照和图片编辑应用——Camera360于去年5月在Android Market上线之后,如今已经积累了600万用户,其中竟然有一半是北美区用户。
[Ok3w_NextPage]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很多开发者都认为,新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是中国软件行业惟一一个可以和国外巨头媲美较量的领域。
淘宝联盟平台超越百度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给合作伙伴“散财”最多的平台。
开放平台第二季
Facebook最先开放了平台,它的划时代意义在于,将传统IT公司之间的产品和内容竞争转变为平台竞争。在泛SNS领域,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都是一家独大,平台竞争更鲜明的反而是中国的SNS。
2008年5月,人人网率先开放平台,在中国领平台开放风气之先。2010年6月,曾宣称不急于开放平台的开心网也宣布了开放平台。自从去年百度宣布启动其开放平台战略以后,国内互联网可谓掀起了一阵开放风。
随后360、新浪微博、阿里巴巴、腾讯几家互联网巨头也提出了自己的开放理念,并逐一付诸实施。今年早些时候腾讯曾公布其开放平台战略,6月15 日,腾讯在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Q+将于7月上线。如今,Q+如约而来。于7月13日整合在最新版QQ客户端QQ2011 Beta3(Q+)中正式邀请用户开始公测。整合了近80款应用的QQ+万众期待。
而早在3月份,360便已经推出整合了“社区、聊天、音乐、视频、游戏、新闻”等日常必备软件的360安全桌面。双方继去年“3Q大战”后,开放平台之争也是一触即发。由此,国内互联网开放平台的战争也由SNS、微博、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搜索引擎、浏览器延伸至桌面客户端。一时之间,各方一方面用大量的市场投入争取用户,另一方面同时也在极力拉拢开发者来搭建优良的生态环境。
与其他巨头相比,几乎全部围绕微博业务展开的新浪开放平台显得更加单纯,更能将开放进行到底。8月初,新浪微博开放平台正式开启站内应用大门,“平台+开发者的应用合作双赢”的趋势近在眼前。
此前,新浪微博事业部总经理彭少彬在其微博上发布消息称,新浪微博近期将推出新版本。同样,微博开放平台在近期开启了站内应用大门,通过该服务,可以将开发者的应用接入新浪微博,让用户在新浪微博网站内使用应用。
开放已成大势,不同的平台在寻求着不同的开放路径和结果。8月16日,中国电子商务领域首个站长联盟“武林大会”在一淘网旗下淘宝联盟平台的组织下在北京召开,包括斯波帝卡、麦包包等B2C商家及七匹狼、稻草人等传统品牌宣布参与一淘网的“新政”计划,并将投入上亿资金进入淘宝联盟平台的“佣金池” 中,同时加上淘宝联盟原计划15亿的分成金额,这次联盟“新政”后淘宝及外部B2C商家的佣金总投入金额或将高达20亿,数亿网购消费者和数十万中小站长也将因这次“新政”而受益。
目前淘宝联盟平台上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800万,这其中包括大量的优质站长和个人淘宝客,其活跃用户超过50万,是中国注册用户最多、用户活跃度最高的平台。目前,通过淘宝联盟平台实现的日均交易笔数超过50万笔,帮助商家达成的日交易额突破3700万。同时该联盟平台在去年的佣金总额突破10 亿,超越了百度成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给合作伙伴“散财”最多的平台。
互联网资深人士则表示,中国许多平台企业目前的作为,与其称之为“开放”,毋宁叫做“吸星大法”,是单向利用自己优势的一种垄断。它们打着开放之名,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Facebook、iPhone已解决的平等博弈问题。
中国互联网的开放模式像其他绝大多数模式一样都是跟在美国身后亦步亦趋,但是每每能够根据中国特色嫁接出新的花朵。值得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互联网在中国市场上获得了全面的胜利,我们用学来的东西和自己的创造,抵御了“师傅”的进攻。开放平台很大程度将是中国互联网公司自己的竞争,但是在移动互联网,这件事还难有定论,这也是未来最迷人的地方。
[Ok3w_NextPage]看谁最开放?
开放不是作为笼络人心的策略,而是一种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从这个角度看,真正把开放平台做好的,目前来看并不多。
目前国内的分成比例对于应用开发者而言还不够理想?
周鸿祎:“苹果app store的分成比例是3:7左右,应用开发者得大部分,而国内的情况则是反过来,我认为合理的分成比例应该朝着5:5的方向发展,让所有人都能赚到钱。”
平台的开放,或许是进一步垄断、进一步封闭的表现?
苹果垄断了产业链核心技术,然后把所有部件开放给产业链合作伙伴代工,苹果的开放带动了产业链的迅猛发展,卖内存的、产屏幕的都获得了发展,但他们却都依赖于苹果。
Facebook最早(2007年12月)将API向第三方软件开发者开放,它也因此成为开放平台的最早受益者。目前,与Facebook合作的开发者开发出超过55万个社交应用,用户每天使用“like”的次数约为6000万次。丰富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用户的体验,也为Facebook带来了用户和流量的持续增长。
腾讯
开放指数:★★★
腾讯CEO马化腾在2011年3月表示,腾讯的开放平台战略已全面启动,不仅涵盖旗下QQ、QQ空间、微博以及财付通各个平台,还将在微博、电子商务、搜索和网络安全等一些新的战略领域进行大量资本投入。
有趣的是,这一开放策略也引发了部分腾讯技术人员离职创业,成立SNS游戏研发团队,以期能够凭借对腾讯开放策略以及内部流程的熟知,更顺畅地加入腾讯开放平台“淘金”。
百度
开放指数:★★★
百度搜索开放平台是一个基于百度网页搜索开放的数据分享平台,广大站长和开发者,可以直接提交结构化的数据到百度搜索引擎中,使用户获得更好的搜索体验,并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流量。
由于百度自己也推出很多应用,百度平台上线后如何避免垄断等指责,已有不少业者给出了其心态不够开放的观点。
人人网
开放指数:★★
人人网在2008年7月实施了开放战略,并且吸引了2000多家第三方开发者提交了上万款APP程序,插件程序安装总量近8亿人次。
人人网曾将第三方内容提供商的分成比例最高上调至“总体收入的56%”,但值得注意的是,若想成为可享受高达56%分成比例的“金牌合作伙伴”,必须先签署一份“排他条款”——“产品上线之日起,6个月之内,不得接入kaixin001。” 对此,有开发者直指人人网的做法是严重违背了“开放”精神,在利用自己的平台地位进行不正当竞争。
开心网
开放指数:★★★
开心网开放平台分为社交游戏类组件和实用工具类组件两种,鼓励用户和开心网共建社交化综合网络。
这个中国最快崛起的社交网站正在面临“中年危机”考验,MSN传播到头、后续游戏缺乏、新鲜感出尽等都已经成为开心网开放平台发展的瓶颈。如何巩固和利用“好友”及其间的“关系”,是开心网面临的最大问题。
豆瓣
开放指数:★★★
豆瓣API是豆瓣为第三方开发人员提供的编程接口。利用豆瓣API,你可以在你的网站或程序中使用豆瓣的数据和功能。
官方条款中“不得使用豆瓣数据提供非豆瓣的购买链接,豆瓣可以在任意时间以任何理由终止API服务,豆瓣可随时要求删除特定或者全部豆瓣数据”等规定让豆瓣API备受争议。
盛大在线
开放指数:★★
盛大旗下的盛大在线利用自身平台运营技术、渠道优势和服务经验,针对所有互联网娱乐服务提供商,提供公开、统一并以盛大圈圈为表现形式,以用户登录、支付为核心的平台产品,于今年8月推出,最初主要面向网游厂商,甚至与竞争对手九城达成合作。
盛大游戏平台一半以上的游戏皆为盛大自有产品,这也有损盛大在线的“开放”本质。
[Ok3w_NextPage]淘宝网
开放指数:★★★★★
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于2011年2月宣布全面开放战略,开放范围包括了卖家、买家、无线、物流等众多领域,吸引第三方开发者、企业和服务商进入。
淘宝开放平台不仅为草根开发者提供了海量用户的广阔市场,更提供了从技术研发、市场推广、收费体系、客户服务等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同时,淘宝开放平台提供的优质资本支持,也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和舞台,极大地降低了创业难度。
搜狐
开放指数:★★★
搜狐博客开放平台汇聚了众多第三方网站或者个人贡献的各种模块,比如游戏类、娱乐类、音乐类等模块,博友们可以在开放平台中挑选喜欢的模块添加到自己的博客中。
有业内人士质疑,作为BSP,只要为用户提供一个Feed模块或自定义代码模块就可以了,根本用不着去搞什么开放平台,而遗憾的是搜狐甚至连一个Feed功能都没有开放给用户,更别提自定义代码了,是一个封闭的“开放”平台。
Facebook模式
Facebook提供一个巨大的用户平台,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在其平台上共享用户并获得收入。在Facebook上已经产生了类似于Zynga这样的大型游戏厂商,Zynga的收入70%来自于Facebook,2010年营收超过5亿美元,2011年的估值已经达到58亿美元。
苹果App Store模式
主要依靠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用户和流量以获得分成,但是苹果的开放系统对于第三方进入审核相对比较严格,应用上线后则主要依靠用户评价和打分等体系来获取更好的位置,很多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商和知名厂商都在苹果App Store上获得新生。
撰文/虚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