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tech>>>c1>>>互联网教程

逛创始人白鸦谈导购:我们为什么需要导购

  口述/Guang.com创始人 白鸦 编辑/i天下网商

逛创始人白鸦谈导购:我们为什么需要导购

  看似是在Pinterest 大红大紫之后导购模式也才在中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这一模式并非是照搬了外来和尚的经,相反,中国互联网环境的土壤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我们需要导购。

  指望不了的搜索引擎

  2006年,百度做了自己的电商网站“有啊”之后,淘宝“封”了百度这一入口。这个举动非常关键,虽然百度在电商广告上依然很赚钱,但百度本质上已经丢失了线上零售的市场。

  为什么说本质上丢失了呢?因为它已经丢失了用户的行为,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在网购的时候,没有人需要搜索引擎了。于是,在很多人的判断中,网购=淘宝。

  同时,在中国之外的其他市场,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B2C、一个独立电商,他既有很大一部分自然流量,也就是不花钱的流量,另外还有花钱的来自搜索引擎的C2C的广告流量。但在中国不是这样,在中国有的是来自搜索引擎的CPM品牌广告或展示广告的流量,而非点击广告的流量,因为用户根本不从百度走了。

  不谈用户能不能找到,今天的现状就是用户不去搜了。我们从数据来看,连衣裙在淘宝一天有10-20w的搜索,而在百度只有几百;牛仔裤在淘宝一天有10w的搜索,而在百度只有两三百个,而这两三百个基本上也不是用户的搜索行为,是商家、从业者的搜索行为。

  而搜索是一个滚动的生态,当用户不走了,它的爬虫爬来的东西也不能更新、优化,另外,今天的B2C的数据是非常乱的。百度在电商领域的价值只剩下两个方面:比价和知识。比价主要是3C品类,适合比价竞争,但比价有比价的问题,京东的价格可以一天改几十次。另外就是一些标准化的商品,因为它需要知识。百度剩下的就是比价和知识,其他方面没有线上销售的流量。如果非要加的话,还有hao123带来的导到商家的流量。如果百度今天依然拼命给B2C卖广告,就会让B2C越来越觉得百度没价值。百度至少需要2-3年来好好干一件事:挽回用户的行为,而不是赚多少钱。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家指望不了搜索引擎了。

  商家为什么需要导购?

  随着社会化网络的兴起,社会化的社区和垂直网站实际上也是可以给电商带来流量的。但在中国,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中国电商营销还处在粗放型的阶段,能不能吸引流量是个细水长流的事情,而不是一个短期爆发的东西,因此,去整合垂直化电商的流量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太分散了,不利于集中推广。

  综合性电商还好一些,但综合性电商不多,淘宝之外只有拍拍、京东、凡客、当当,但他们品类分布其实也都是很瘸腿的。非综合性的电商、瘸腿的综合性电商,CPMCPC以及最终的ROI都非常低。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首先,流量来源很差。从百度等搜索引擎吸引来的流量质量不高,而大量的小网站的站长是在洗流量的,例如弹窗这类强迫性的广告,很难带来好的ROI。垃圾短信和垃圾邮件导致我们在EDM方面的转化率也很低。其次,SKU少,但转化率不好。打的是综合性的广告,卖的是垂直性的东西,转化率肯定很小。

  同时,我们今天所处的价格战的时代,导致黏性下降。我能很容易地吸引一个用户,但他是冲着价格和促销来的,而不是冲着我的服务来的。如果再不能用我的品质和服务把他吸引的话,那么这个客户是没有黏性的。

  而在淘内,淘宝从商业角度看本质上是一个营销平台,它的现状是买家的增长跟不上卖家的增长,卖东西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传统企业不断加入,按照正常的商业路线走,淘内的流量会越来越贵。因为对传统品牌商来说,产品推广费根本不算什么,但对于从草根起家的电商和淘品牌来说,产品推广费是它的主要费用。

  淘宝内每一个UV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所以淘内的流量趋势就是涨价。这个趋势是正常的,只要它是一个正常的商业体,一定会涨价。我们的市场永远是需求决定价值,而不是所谓的成本价。需求越来越大,但提供需求的能力没有随之匹配,僧多粥少。

[Ok3w_NextPage]

  还有一个原因,淘宝的营销手段进步太小。这么多年,淘宝并没有增加多少新的有效的营销手段。好不容易有了个聚划算,一下子就火了起来,因为淘宝资源匮乏了两三年,之前淘金币也是如此。一出来,卖家就挤破了头。

  总结一下,上面所说的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从淘外来讲,B2C成了沙漠中的旅馆,没人来,即使好不容易来了人,也粘不住他;淘内,价格越来越贵,导致了卖家需要有新的、更合理的、ROI更高的、更便宜的、更好的流量来源。这就是商家为什么需要有一些新的帮他做导购的帮他引流的入口。

  用户为什么需要导购?

  上面我提到“淘宝=网购”,但今天的网购已经变得十分复杂,用户今天的网购跟原来的网购不一样,用户购买偏好也发生了一些转变:先是个性化的人买个性化的东西,然后是个性化的人买大众化的东西,接着是大众化的人买大众化的东西,今天的网购市场已经非常蓬勃发展。

  我们可以把用户行为分成几种:

  A目标非常明确。我要解决什么事情、确定品类甚至子类目、甚至集中到一个价位、集中到风格。

  B只明确了需求。只知道解决什么,大的品类的知道。

  C只明确了场景。我要去旅游,去潜水。

  D瞎逛。

  E图便宜。

  我们可以对上述五种行为再进行一种划分,A、B属于用户的主动行为,C、D、E属于用户的被动行为。

  淘宝最初解决的是主动的行为,但渐渐地,被动的部分开始侵蚀主动的部分,因为当消费者有了经济能力,往往会因为被动去买一些东西。你原来吃不饱的时候,只有饿了才吃东西,但现在你有钱了,你可能吃的零食多了,吃的主食就少。所以,比例会发生倾斜,当然主动的比例也不低。这是基本的一个用户行为。

  那为什么用户需要导购呢?

  1、淘宝满足不了所有用户需求

  网购=淘宝,我们只要看淘宝能满足什么,就能知道网购满足不了什么。

  淘宝今天的购物模式之一是搜索,搜索只能解决A,附带一点B。

  淘宝的另外一个购物模式是可以根据品类去找,这种品类指的是集中到2、3级品类。淘宝的品类在6年前花了半年时间去梳理,但这六年淘宝在品类基本没有大的作为,它的产品比所有的卖场品类都多得多了,规划的逻辑很不适合消费者去找,品类管理又做得不好,所以淘宝的品类事实上并不能帮助消费者找到他需要的东西。

  淘宝的购物模式还有一个是活动,它能满足的就只是便宜。

  因此,虽然淘宝的搜索做得还不错,但B、C、D在淘宝上是没法被满足的,这就导致用户找不到地方去满足这些需求。

  用数据来说明,淘宝目前一天有1亿的UV,有15亿左右的PV,一天的订单小于1000万,所以,它一个订单对应的PV是150个左右,这个转化率很低。这150个虽然不是说每一个下单都是150个,也有很多是在淘宝瞎转和浏览其他内容的,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淘宝变得麻烦了。

  2、淘宝做不到千人千面

  五、六年前马总曾提倡淘宝要做到千人千面,但淘宝今天已经太大了,它做不到千人千面,它的类目太多了,它的人也太多了。但今天,我们需要千人千面,因为我们不可能拿一个产品满足6亿人的需求。这是非常难做到的,除了搜索能做到,现有的其它功能都做不到也就是说,在消费者没有明确目标的时候,很难做到千人千面。

  淘宝为什么做不到千人千面?

  首先,产品单一,淘宝这几年并没有新的导购产品的出现,可以让用户在不同的维度寻找商品。同时,淘宝类似的产品不是导到你店铺的,而是先引导用户先进入商品列表。产品的路径越来越多,根据用户行为把入口进行调整,淘宝没有做。

  其次,我们要怎样达到千人千面?google能做到,是因为个性化,行为个性化是千面千面的一条路,但这条路淘宝走得并不好,但我认为淘宝要坚持走下去。某种程度上google做社区是因为人获取信息开始越来越个性化了,它一方面让其搜索引擎的技术在提升,一方面靠社交化的“关系”才能做到个性化。

[Ok3w_NextPage]

  所有这些导致的结果就是显示手段很单一,但另一方面,商品越来越多,卖家越来越多,涌进来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个性化,所以,用户在淘宝上满足需求会越来越难。

  3、消费者的决策成本非常高

  今天,我们所有人的消费决策成本是非常高的。这是因为:

  首先,信息的有效性是个很大的问题。淘宝的商品评论,你会发现有效评论并不多,虽然都是买过的人做的评论,但都是类似“卖家不错”“物流不错”,很多评论自身开始下降。

  其次,淘宝的商品描述大家开始集中在图片,集中在秀上,而非集中在商品功能上。

  另外还有信息的可信度。这几年淘宝的形象,消费者对淘宝是有质疑的。

  这就是为什么消费者需要导购:淘宝解决不了消费者不同类型的需求,因为淘宝做不到根据不同类型的人、不同的场景给他不同的入口去找东西。就算解决了从不同入口进入的问题,但决策过程也并没有解决好。

  所以,消费者需要一个第三方来解决这些问题,导购应运而生。

逛创始人白鸦谈导购:我们为什么需要导购

  最近在网上疯传的美丽说、蘑菇街Alexa曲线图,让一些业外人有了这样的判断:美丽说、蘑菇街流量不断下滑,导购模式刚走过春天并经历冬天。

  对此,我并不认同,我们可以从头说起。

  导购能做什么品类

  所有的电商都要考虑到两个问题,一是你是做电商的什么环节,你的切入品类是什么。

  讲到电商生态链的环节,这个很简单,导购实际上是在切阿里生态链的最前端。

逛创始人白鸦谈导购:我们为什么需要导购

  关于品类,我们可以从需求量到用户质量的维度考虑,电商的品类首先可以考虑3C,用户质量很高,需求量也很大,这就是京东能跳这么高的原因,因为他做了最有价值用户和最大需求的品类。如果切这个品类的最前端,能做什么?

  任何人买3C都是这么一个模型:80%价格、20%服务。其它东西都不重要,因为它太标准化了,所以京东必须要打价格战,没有3C不打价格战的。如果你们卖的东西是一样的,你能说服消费者多掏100块钱买你的产品吗?这是不可能的,谁便宜买谁。因此,3C如果做导购,只有一个模式,就是比价。

逛创始人白鸦谈导购:我们为什么需要导购

  比价是没什么黏性的,做比价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大的流量,二你有现成的用户行为,因此,一淘可以做,百度、360可以做。我们这些创业者是不可能的,一踏进这个领域就是死。

  再往下选是服装服饰,其销量非常高,GMV依然占到20%-25%,即使这个数据再去掉分销,应该打个七折,但服装服饰这个品类依然有得做。小姑娘们买服装服饰的时候,心理模型是怎样的呢?好看、便宜,就这样!虽然用户质量不高,也偏年轻,但用户需求很集中,所以美丽说、蘑菇街一定是切对了品类。如果我第一个做导购,我也一定切这个领域。因为互联网最好做的产品是,你能发现用户在哪儿、在哪儿扎堆,而且需求十分明显、旺盛,你就可以很快做起来。

逛创始人白鸦谈导购:我们为什么需要导购

  再往下数,是化妆品的导购,虽然消费者质量不高,但化妆品的需求很旺盛。问题是化妆品假货太多,所以化妆品的导购可以做小件,例如指甲油等,做软性的,做大件的很难搞。

  再往下,零食、家居、母婴。这一类的行为模式是安全、实用、品牌和价格。这个领域也有的做,但有一些假象。这是 Guang.com刚开始切的领域,但现在我发现切错了,人很不集中,分散在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需求太分散,模式需要很长。这就是人不知道分散在哪儿,做的事情又特别复杂,所以就很慢热。母婴也存在另外一个假象,可能每个人都觉得母婴的需求很大,也可能会认为一个妈妈也要买化妆品、家居用品、买零食,但实验告诉我们,一个女人在给小孩买东西和自己买东西的时候心态是不一样的,俨然就是两个人。所以你把这些东西混在一起做个网站,这个网站就是不伦不类。

逛创始人白鸦谈导购:我们为什么需要导购

  再往下说,品类就太小了,不好切入。

  这就是做导购能切入的品类分析,以服装服饰为重点,第二个是化妆品、家居、美食为重点。

[Ok3w_NextPage]

  品类对应消费人群

  再说人群是怎么分布的。网购人群有标准的三类,

  1、三低人群。这一人群总数大约有3-4个亿,他们在微博上主要关注杨幂等流行明星,QQzone上喜欢转发星座、励志类信息,通常是三四线城市到一二线城市打工的人,或是来自二三线城市,每月在淘宝消费大约在300块左右,他们不传播,也无传播能力,但他们跟风,会听意见领袖的引导,主要的消费品类是便宜的服装、鞋、包、化妆品,这一人群数量非常庞大,钱也很好赚,也是蘑菇街的主要切入人群。

  跟风性强,这也是美丽说和蘑菇街为什么一个要拼命甩掉另外一个的原因。他们如果跟得不紧,另外一个很快就会被甩掉。这也是我为什么不敢往后做、不看好任何一个现在开始做这个人群和这个品类的导购。因为这一消费群体太跟风了,这个模式就像磁铁一样,如果说一个有500万UV,一个只有100万UV,你做什么都是在给竞争对手在培养用户,很快就会被全部吸走。

  另外,导购网站需要有社区化的氛围在里面,人太少就冷清,人气也很快就被吸引走了,互联网是没有边界的。刚开始没有起来的、现在低于100万UV的导购网站,你根本就不用看,如果增量市场还奇大的情况可以另说,但现在增量市场已经没有那么大,前面跑的人也并没有犯错,很难追上。

  2、文青。人群总数有1.5亿左右,他们会在微博上关注罗永浩、韩寒这类人,会用微博,写写博客,每月在淘宝消费800左右,喜欢传播,有能力传播,多数人想做少数人,他们的消费品类主要是打折的品牌服装、鞋子,消费很理智,很难赚到他们的钱。

  对于这类人群,着重看到的不是他们的消费能力,而是他们的传播力。

  3、小资。人群总数小于1亿,数量很少,他们会关注杨澜、李静这些人,不怎么写博客,逛论坛,看杂志,收入在1w以上,每月在淘宝能消费三四千,消费能力非常强,不喜欢传播,只喜欢在小圈子里传播。几乎不在淘宝买衣服、包,买家居用品、零食、好玩的东西。

  确定了品类和人群后,你可以拿来互配,如果他们配不上,这个模式就很难做了,例如做三低人群的家居、做小资人群的服装,都是能让人累死也不讨好的生意。蘑菇街和美丽说在做三低人群的服装,而Guang.com在做小资人群的家居和品质产品;蘑菇街和美丽说需要提供的价值是丰富、好看、便宜,逛在提供的价值是品质、品质。

  现阶段的导购:比淘宝转化率更好

  一句话来说,整合社会化网站的流量,用消费者需要的维度重新组织商品。从品质上来说,所有的导购网站做的都是同样一件事,包括美丽说、蘑菇街、堆糖等,因为消费者很多,我们做的品类不同,用的技术方案不同,所以我们组织商品的维度是不同的,因为消费者需要的维度是不同的。都是电子商务生态链的最前端,做的同样一件事。

  真正有价值的流量,不是从导航网站买的,而是去跟垂直网站合作以及在微博、QQzone包括在一些垂直网站上做营销做广告得来的,这些流量才是电商最需要的流量。大部分网站的本质是你买流量再出去的成本,有价差,或者你买一次,能用N次,我就可以卖N次,比如我2块钱买来一个UV,我一个UV只卖5 毛钱,但我可以卖50次,外部就是看成本和黏度。今天看成本,导航网站的成本是不划算的,因为电商也可以去直接面对导航网站,从成本上来算,你的生意是不划算的,你需要在黏度上花心思,你就要集中在这一类网站上。

  前一句说的是人的来源,后一句说给这些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是我们所有导购网站本质的东西。

  我们所有的人都不会脱离的东西,第一是不同维度组织商品。即使全部是UGC的模式,也要考虑如何引导,考虑如何栏目划分;第二是个性化、社区化,如果没有它就没有深层次的黏度。你不能指望消费者没事就来购物网站转一下,那是淘宝,如果买家只有买东西的时候想到你了才来转一下,你就没戏。如果他有类似的、相近的需求会想起你,或者他没事的时候也会过来跟你扯扯淡,你才有戏。社区化的东西可以帮助你,让你的信息更有效。第三个就是整合和筛选信息,让它更可靠。

[Ok3w_NextPage]

  导购网站是什么,首先是从表层业务层看到的导购在做这样的事情、在满足这样的需求。再从商业上来说,不考虑社会化因素,某种程度上淘宝是一个天平的两边,一边是基础的水电煤,淘宝花了四年的时间把它做成了一个生态圈,再加上营销平台。这是淘宝的商业本质。

  你免费开店,但没有订单怎么办,你需要在淘宝上做广告。如果卖家可以从外部拿订单,他就可以免费用淘宝。

  导购网站在做什么?它不做基础的水电煤,绕到淘宝的前边,直接切到淘宝的后路,做营销平台。这也是淘宝最后会忧心的一个原因。本质上说,导购网站是一个营销平台,它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在做事,他的强度和黏性更加明显。

  最后,辟个谣:导购网站活得还很好

逛创始人白鸦谈导购:我们为什么需要导购

  

逛创始人白鸦谈导购:我们为什么需要导购

  在这两张图上,今年Q2开始美丽说和蘑菇街流量开始下降,这四五个月下降得很厉害。曲线是划到8月份的,我相信它之后是会上升的。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网购市场的流量走向,春节期间走低,春节过后便升高,6月流量开始下降,8月底9月初开始回暖,一路飙升到12月。

  这与美丽说蘑菇街的流量走向是大体一致的,只在5-7月份有了一些偏差。这个偏差也是有原因的。

  其实,美丽说、蘑菇街这两大竞争对手一直在解决上文所说的“磁铁”问题,两者必须咬得很紧,不然明显落后的一方用户就会被吸走。

  也就是在5-7月,美丽说投了大量的广告,为的就是想把蘑菇街远远抛在后面。这期间,美丽说最猛的时候一天能在腾讯QZONE投50万的广告,效果虽然不明显,但砸得非常对。

  一个想甩,一个想咬,所以就会出现这么大的空间,如果把它铲平了,就会发现和电商的曲线一模一样。外行人看到会说他们怎么一个劲往下掉,对比电商的曲线,其实电商也在往下掉,所以他们并不是中间的空隙就是5-7月份广告砸的。

  导购现在活得还很好,接下来会活得更好。

逛创始人白鸦谈导购:我们为什么需要导购

  导购不被外界看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人认为它对淘宝的依赖性太强,如果淘宝对其进行打压,这个模式就必死无疑。

  但这只是表面的一些推测,我们更应该看清的是淘宝能从导购获益吗?淘宝与导购的博弈关系是怎样的?导购在怎样的情况下才会对淘宝构成威胁?

  导购:让淘宝欢喜让淘宝忧

  四年多之前,阿里的高层十几个人去了蒙牛,听牛根生讲了蒙牛的生态圈,非常受启发,于是,四年前阿里巴巴开始讲生态圈。马云判断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执行一个策略需要3-4年的时间,到现在,这个生态圈刚刚好转了一圈,这个生态圈画圆了。

  而这时,处于生态圈之外的导购插了进来,恰好插在了这个生态圈的前端。直白地说,导购模式其实就是在利用阿里生态圈的优势来赚钱,甚至可以说“抢钱”。

  我们来算一笔账。淘宝现在有1亿的UV,有1000万的订单,转化率为1%,美丽说和蘑菇街的转化率我忘记了具体的数字,但肯定比这个高。

  如果不出意外,到今年年底,美丽说和蘑菇街的UV总和一定会超过1000万(目前是七八百万)。虽然它们的UV是淘宝的1/10,但它们的品类是服装服饰,淘宝80%的收入来自P4P,其中40%是服饰。他们和淘宝P4P类似的CPC广告模式可以抢走淘宝很大比例的收入,当然,这是理论上的数据。但很明显他们如果努力一下是可以做到的。

  因此,面对来势汹汹的“抢钱者”,淘宝没有可能不产生戒备。但至于打压,就有些夸大其词。

  事实上,导购模式兴起后,淘宝也是受益者。导购网站可以把一些分散的互联网流量导入到淘宝,腾讯广告销售导到美丽说和蘑菇街的流量一天超过400万,他们去哪儿了?全去淘宝买东西了。在这个过程中,淘宝是受益的。

  会让淘宝产生恐慌的,是一两家导购网站的庞大,如果这些份额是分散的,导购将更受淘宝的欢迎。

  “限制API”被很多人解读为淘宝要打压导购网站的一个信号,而这实际上是制止返利这一使卖家增加成本的方式,导购网站只能说是附属牺牲品。

[Ok3w_NextPage]

  外行同样不了解的是,美丽说、蘑菇街等导购网站的收入并非来自CPS(成功销售收取佣金),而是CPC(每次点击付费)。

  淘宝做不了大社会化导购

  从生态上讲,导购对淘宝既带来流量又构成威胁,那自己做岂不是更好?但实际上,我认为淘宝自己做不了导购。

  第一、淘宝是一个卖家导向的公司。虽然淘宝也很注重买家,但淘宝的收入来自于商户广告,淘宝必须先要保证来卖货的人能卖得出货。不然谁给它钱?这是淘宝的基因。

  第二、用户信任度。这是用户的一个心理问题,我常举这样一个例子,比如我们今天在Beta咖啡,聊明天去钓鱼,要买一根什么样的鱼竿。旁边有一个人经过,说我用的一个鱼竿很好,推荐给你。我们也许不会去追问他在哪儿买的,但他说出来的品牌、款式、价格实际上对我们的购物决策有非常大的影响,我们会信,这种社会化的东西非常有效。但如果我们在对面的花鸟市场聊天,一个人同样向我们推荐一款鱼竿,我们不会信,反而会推断他就是这个市场里卖鱼竿的。同样的问题,今天有人在蘑菇街、美丽说、逛上面说一个产品不错,跟有人在淘宝上拼命说我用过感觉不错,前者更容易被相信。我们这也许就是卖家说的,也许淘宝那就是买家说的,但对消费者来说,就是这样,你很难改变,他的行为模式已经是这样了。

  事实上我们很期望看到更开放的淘宝,更给力的扶持,让千万个美丽说蘑菇街出来,也许才是对淘宝最有力的。真心期待更开放的淘宝!打开些,更打开些!!期待把社会化网购用到更好的淘宝,而不是先要求自己把社区化做到多好。

  (文/i天下网商)

tech首页 更多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