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tech>>>c1>>>互联网教程

程苓峰:造出10个虎嗅和100个云科技

  媒体形态激烈变化中。近半年脱颖而出的虎嗅是个好样本。开放和分享成就它的前半步。是否更彻底的开放和分享,决定它的后半步。

  先用峰哥亲身经历的两个故事来说明,虎嗅为什么像个黑洞一样卷进这个行业的写作资源。

  去年8月我从腾讯辞职。首要问题是养活自己。作为记者,天然就想到给大媒体自由撰稿,获得稿费。

  我第一次敲门是家大名鼎鼎的国际媒体。我之前曾为它撰稿,稿费500人民币一篇。在得知我离职后,它也邀我继续撰稿。我要求稿费“大幅提高”,到“到至少2000一篇”。这样,每月写5篇能有1万的基本收入。

  但我被拒绝了。一个大名鼎鼎的国际媒体,就算不给稿费,也会有一大堆人来为它撰稿。它显然认为,不必为我的文章付2000块。

  我第二次敲门是几家杂志。我向它们投稿。期望按一个字一块钱的价格获得稿费。这样,一个月写2万字,就有2万的基本收入。

  但我又被拒绝。以描写金山转型的《渡过生死线》为例,没一家杂志愿意、或敢于刊登。它们的顾虑包括:第一,这样带有强烈价值判断的文章,出自一个 “外人”,这会让我这个媒体失去对内容的控制。第二,这篇文章1.2万字,稿费1.2万,不是个小数。第三,这篇文章可能会惹恼金山的敌人。犯不着。

  总而言之的心态就是:我地位稳固,不需“迁就”一个外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无风险。

  我当时在邮件里对某位私交甚好的主编说老实话:“你们保守,不适应新的媒体环境,是必死之恐龙”。

  就在我被数次拒于门外时,一个叫虎嗅的网站孕育而出。它的做法与这些传统媒体截然相反。

  第一,它大量采用外稿。它以扶持自由作者为中心。

  那些骂新浪、骂百度、骂微信、骂360的文章,只要言之有物、能自圆其说。虎嗅鼎力推荐。它不怕“被人利用”。它暗示的逻辑是:不求公正,但求透明;不求中庸,但求血性;不求一言盖棺定论,但求百家争鸣越辩越明。我成就众人,众人就成就我。这是平台的做法。

  第二,它愿意为优质稿件付费。

  虽然大量作者是业内人士,不为稿费而写作。但对于以稿费为生活来源的职业媒体人,虎嗅愿开高价稿费以获得文章首发权。其价格不在传统大媒体之下。想来,要同大名鼎鼎的国际媒体争夺优质文章,虎嗅需要付出更高价格。

  你不愿、不敢做的事。我愿意、敢于做。这便是一个新媒体崛起所需的全部资本。你封闭,我开放;你独占,我分享。那些被传统媒体挡在门外的写作力量,都为虎嗅所用。

  如上只是故事的前半段。下面是后半段。

  在被媒体拒之门外后,我不得已走上独立之路,也是开创之路。我相信很多开创者都跟我一样,是“被逼上梁山”。守旧势力一定会拒绝你,这反倒会成就你。似乎也是必然。

  我再也不为任何媒体撰稿。所有原创都发表在自己博客云科技上。半年,为云科技博客积累了数万订户,为云科技的微信账号积累了2万多高质量订户。损失了稿费,但换来云科技品牌的不断曝光。

  上面提到的那篇被杂志们拒之门外的《渡过生死线》,在新浪微博被转发4800次。“云科技”的LOGO也跟着获得大量传播。当天云科技微信账号和博客的订户新增千余人。

  我在云科技微信账号每更新一篇原创文章,都会吸引大概200个新订户。

  经过半年积累。云科技开始卖广告。两个月不到就有10单,总额13万。这条路初见成效。相比这13万,想起传统媒体“施舍”的几百块稿费,真是辛酸。而且我绝对的自由,掌控自己的命运。

  这跟虎嗅是什么关系?

  虎嗅打败传统媒体靠的是开放。但相对于社会化媒体,虎嗅还不够开放。生长在微信、微博、RSS订阅上的个人媒体能获取独立订户,这是大部分写手都关心的;能获取独立的收入,这是大部分专职媒体人都关心的。但虎嗅如何能满足这两点?

[Ok3w_NextPage]

  如果不能在开放和分享这条路上再大步向前,虎嗅可能会有它所击败的传统媒体一样的遭遇,难吸引到优质写手。为此,虎嗅可能需具体考量:

  1、虎嗅的读者如何同时也是某写手的读者?虽然每个写手在虎嗅都有专栏地址和RSS订阅方式。但虎嗅的品牌力度和体现形式还是远强于写手个人。

  不知名的或偶然为之的写手,仍愿借助虎嗅平台。但知名的持续写作的写手,就更有动力借助社会化媒体发展完全属于自己的订户,打造独立品牌。云科技开卖广告后,看到不少人开始悉心经营自己的微信账号,独家发布原创文章。

  2、一旦虎嗅开始获得收入,如何与写手分享?在虎嗅未赚钱时,写手无偿写作没心理障碍。但一旦虎嗅赚钱,这难免成为议题。写手毕竟分两类,既有不需稿费的有自己职业的专业人士,也有需要稿费的专职的记者编辑。

  虎嗅模式的鼻祖,美国的HuffingtonPost,也在后期面临这两个问题。

  虎嗅是平台的做法。走出了不同于杂志、门户、TechWeb、cnBeta、36Kr、爱范儿等等“老”媒体的开放之路。但目前的形态可能只是半成品。还需在产品形态和收入模式上做更开放的创新。创建“内容联盟”、以及“收入联盟”的形式。

  无论如何。峰哥以为,媒体形态的演变一定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人能独立获得忠实订户,与订户维持长期关系。第二,个人如果愿意,能独立获得收入。哪个地方越自由,哪个地方就能吸引最优质的资源。最具创意的头脑,一定与自由随行。

  大势在眼前。这里可能有巨大的增量。云科技要与大家一同探索,形成一股合力,把报纸、杂志、门户等等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分过来。

  这些老势力每年消耗了IT行业的数亿广告和赞助。就算分一亿出来,就能养活10个虎嗅,养活100个云科技。

tech首页 更多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