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公司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慢公司们不会急于考虑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扩张,它们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在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上;它们不会盲目地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会为了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就盲目定下不切实际的计划。
“慢”并不是说这些公司的发展速度慢,而是说他们不焦躁、不急躁。37signals是“慢公司”的典型,它没有输,反而发展得越来越好,电商网站Esty亦是一家典型的慢公司,2012年获得了4000万美元的F轮投资,在去年8月就已经获得了超过5亿美元的收入。
豆瓣曾经被视为中国互联网的“慢公司”典型,然而,现在它已经明显加快了商业化的步伐,甚至快得让一些老用户有些措手不及,事实上,如果连阿北都不得不将豆瓣带往快车道的话,那么可以想见的是,更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更多的初创公司或许就更不可能慢得下来了。
难道,中国就容不下慢公司吗?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也许,慢公司在中国互联网环境中就是一个伪命题。
版权窃贼
版权意识的淡漠,对侵权行为的纵容乃至包容,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顽疾,是创新的最大阻碍,同时也是所有创业者最大的敌人。
网易LOFTER怒斥新浪轻博客抄袭,如今还没有获得后者回应,之前,腾讯几乎成为中国互联网全行业的公敌,被无数人啼血控诉。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
然而不止是那些体量庞大的巨头会抄袭,名不见经传的小鱼小虾也会侵权,创业者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版权纠纷已经成为互联网的一种常态,相比那些还会有所顾忌、还会掂量影响力和声誉的大公司而言,那些窃取别人的创业者往往会做得更加肆无忌惮。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故事在中国的互联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些想慢下去的创业者根本就是那些不愿、不能、不敢去动心思和创新的公司的盘中餐而已。
你的idea可能被窃取,你的产品可能被窃取,甚至你的界面、按钮都可能被窃取,结果却发现大家已经习惯并默认这种局面,没有法律条款可以保证你的利益,那么你又怎么能够静得下心并慢得下去创新、创业。
这何止是不现实,简直就是强人所难。
狂热的市场
中国2012年6月底的网民人数为5.38亿,较一年前的网民数量增长了10.9%,而同年的GDP增长率只有7.8%。这是一个用户规模超过美国的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市场,这是一个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超过一万亿元的大市场,这是一个网游和手游市场在600亿元以上的市场。
市场这么大,用户这么多,机会这么多,钱看起来这么好赚,简直就是一个创业者梦寐以求的“人傻钱多速来”的好地方,于是,大家都涌入这块市场之中。
一个产品成功了,必然有数十个相类似的产品面世,数亿计的用户市场,足够大家从中分一杯羹了;大数据概念热,人人奋勇争先,云计算火,个个争先恐后,反正提前卡位总是有利无害的,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投身到那些新而热的趋势和潮流之中;移动互联网成为未来的主流,所有人都汲汲于怀,皆欲从中渔利,却都拥挤在有限的游戏、社交等领域。
竞争的同质化、重复化、低质化,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已经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并且越来越触目惊心。
我们似乎已经进入中国互联网最好的时代,只要有足够的眼光、执行力和运营能力,似乎人人都能从这个大金矿中攫取到宝藏。这就是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现实,对前景和未来的近乎狂热的乐观主义倾向甚至已经让这块市场变得越来越浮躁。
那么,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究竟还有多少人愿意慢下来,去认认真真地发现新的领域和机会呢?
慢不下来的投资者
即使有那么一些有想法有坚持的创业者,即使有那么一些愿意慢下来的创业者,可是,在这块市场的游戏中,最大最紧要的法则却是:谁有钱,谁做主。
[Ok3w_NextPage]并不是谁都能像刘强东一样,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于并不十分有利的局面下从投资者手中拿到钱,也不是谁都能像贝佐斯一样在业务亏损的情况下依然让投资者花更多的时间去等待。
如果说创业者还或多或少是一群有理想愿意为事业牺牲的人的话,那么,绝大多数投资者则根本就是趋利而行,他们最关注的是,能够如何尽快多地从创业者的事业中榨取到尽可能多的利益,如何能够尽可能快套现,如何以最低的风险获得最多的收益。
中国市场上的投资人,似乎浸淫大环境太久,变得没有耐性、急于求成,创业者对他们而言不过是赚钱的工具而已。双方的关系似乎往往也不融洽,双方之间的各种趔趄、纷争总是如晚间黄金档的电视剧一般固定上演。
那些想拿到投资的创业者,想拿到更多钱的创业者,面对这样的投资者和投资环境,又哪能慢得下来呢?
用户的快手
也许,另外一个让人沮丧的问题在于,这块市场上的用户实在太过薄情寡义,实在太过善变,他们似乎就像精通于变脸游戏的演员一般,没人可以预测、琢磨他们究竟会喜欢什么、会选择什么。
构建在校内关系基础上的人人曾经风光无限,但是在新浪微博推出后迅速颓废下去;人人都以为即使微博业务即使不赚钱,新浪也可凭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赢得先机,孰料半路杀出微信;微信在米聊之后才推出,但如今用户数量却几乎是前者的10倍有余。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在互联网时代,这句话是如此残酷而真切。
在新产品、新服务、新应用层出不穷不断涌现的情况下,用户如何才能看到你的作品,如何让他们使用你的产品,如何保证一直使用而不会抛弃你的产品?
很多时候,中国的创业者面对的往往都是小白用户,他们往往并不在意你的技术有多先进,不在意你在细节方面花费了多少心思,不在意你的用户体验到底有多么优秀,反正只要投其所好,哪怕毫无下限和节操可言,也总能从他们身上赚钱赚得盆满钵溢。
这是一群真正口碑传播的用户,他们不会自己去尝试,只会口耳相传并行成一种惯性和定势,只要出现什么新的应用,他们都会一窝蜂地使用,然后等到下一款产品出现时又再度蜂拥。
谁火用谁,谁新用谁,这就是典型用户的心态,面对这样没有耐性的浮躁用户,创业者敢慢下去吗?
快、快、快、快。这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四字真言。
在如此急速而浮躁的环境中,创业者焉敢降速?又怎么可能出现慢公司?在大公司有心“慢”下来而不可得的当下,创业者却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快马加鞭、紧起直追——这样的悖论和反讽也许只有在中国互联网环境中才会出现。
若干年后,再度回顾这段狂飙突进的互联网发展史,我们将做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