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博客(light blogging)在2010年开始风靡,2011年在中国开始风靡。其实习惯于叫它Tumblr模式,而Tumblr在2007年就创立了。在中国有了点点和推他,也还有其他个别类似的服务在努力。但现在来随想,主要是因为上周新浪启动了轻博客模式,而我想对新浪此举阐述些观点,也许对一些朋友也有帮助。
首先我认为轻博客是又一个中高端用户向中低端用户辐射的产品,它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生存空间。接着我认为另起炉灶做轻博客没有问题例如点点,但是新浪不应该另起炉灶做。这要从博客、空间、微博说起了。说之前还要再做一个定义,互联网信息服务分类环节——内容和渠道。每一种信息模式都会涉及这两个部分。
&&
首先说博客,博客是在BBS和CMS两种内容布告系统之后诞生的针对个人的内容布告系统。这三种内容布告系统的共同点是都负责产生内容,只负责站内的渠道(推荐阅读、相关新闻、上一帖下一帖)。他们没有在站外内容渠道,就是说他们没办法告诉互联网上的用户,他们那有什么新内容,或者有什么用户需要的内容。在内容布告系统的时代下也就是传说中的WEB1.0时代,为他们提供渠道的是搜索引擎。所以说博客模式是不自建渠道的,它所能考虑的渠道策略,就是做好SEO、标签、反链。
但理论上的Blog模式是有渠道概念的,也就是为其改进的RSS协议。这点比BBS和CMS有进步。但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太到呢?原本Blog模式遵循RSS或者ATOM订阅协议、引用通告甚至还有同步回复,但这在中国博客早期都难以见到。博客模式在中国是以门户附属频道形式存活下来的,这主要跟人们上网习惯相关。早年的RSS聚合服务在中国都告失败,人们只会通过上网导航和门户网站浏览。搜索引擎都是被部分门户抛弃的产品。所以了,博客在中国就没有规模化的特色信息渠道,是用门户网站进行一站式内容阅读的。
&&
后来出现了空间概念,个人认为,这是Myspace模式在中国的催化。记得当时猫扑朋友圈算是独立的空间,而05年诞生的Qzone当然就是其中最醒目的作品,其博客模式后发力的状况也让其赶上了空间概念的先发。而后经过洗礼的博客霸主也就是门户博客,纷纷在博客的基础上整合空间概念。空间模式,按 Myspace的交代,就是更多个性化,更多媒体形式例如图片音频和视频,但是最主要的是形成了用户关系。跨站点之间的RSS聚合变成了站内的单向或双向订阅关系,而订阅的信息会在个人空间里动态出现。
所以说空间关键是去解决了渠道问题。Qzone之所以火得一塌糊涂,百度空间之所以没太火,一定程度上是新旧两代渠道的交锋战果。Qzone用的是基于IM关系的动态推送,百度空间有关系但主要还是搜索截流。Qzone能快速精准推送信息,门户博客通过内容推送能提供实效性和价值内容,百度的搜索它只能是搜索场景的辅助渠道了。
&&
接着有了Facebook和Twitter。Facebook这里简单带过,它是个赤裸裸的社交产品,跟传统内容没太大关系。Twitter创造了一种微信息的形态,半开关系是重要的渠道创新。它在产品内使用半开关系,就类似把RSS公网协议搬到了局域网内。它的内容可随意输入,就类似用户可以随意为RSS信息写标题,然后分享出去。它限制字数,确保了信息的短小灵活,也确保了不侵犯传统内容商的利益。站好立场,自己主要是个渠道商,所有内容商都可以来合作。接着出现了转发分享工具。流量会主要聚集在某处,而不是具体某个内容商,所以用户上Twitter。Twitter维护用户关系,维护渠道,把流量分散给内容商。这个过程比搜索需求实时而且满足信息阅读的散漫性,所以它价值上又媲美甚至超越搜索引擎了。
[Ok3w_NextPage]探索下Twitter模式的渠道观。Twitter模式最初的构想并不是为传统内容商做渠道,而是一个信息广播工具。为朋友实时播报状态和想法,微信息。在这点需求上已经站住脚了,形成了社交网络。接着发现用户播报的很多点子都来自外部,连续几轮反思,就卷进来各种内容供应商。
&&
经过这么长的回顾,我们发现内容和渠道相辅相成。BBS/CMS/Blog被搜索引擎串联,而Blog模式后来有门户模式快速疏导,再后来用基于用户关系的空间模式进行推送。Twitter的出现把渠道再次剥离出来,SNS服务也扮演着重要的渠道商身份。
然而时代在变,有人觉得内容和社会化渠道还是可以整在一起,Tumblr就出现了。它延续了RSS到Twitter的半开订阅关系,主要是去完善内容模式。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使其更接近当前的发布和阅读习惯。例如移动应用、摄影相册模式、协同编辑、新潮的个性化、重构信息分类、发现模式。
回到当下,传统列强对轻博客可能虎视眈眈了,也就是本文最想思考的问题,就是该怎么去做轻博客。网易博客在过去两个月小露了两招:一是希望在博客产品内打造类无觅(wumii)的信息智能关联,但目前也还是手动关联阶段;二是把轻博客的发现功能搬来先用。两招目的都在增强推送能力,都是对价值信息智能推送的探索,在用户关系之前做的事。
而新浪呢,在内测轻博客了。最早流出的域名是qing.blog.sina.com.cn,给人的印象是基于博客的封装。但昨天发邀请码后,发现域名是qing.sina.com.cn,就是同级产品了。详细一看,新浪轻博并未另辟用户关系,而是跟新浪微博紧密结合。你在微博的Follow关系被实时同步住了,你必须关注你微博内的关注,你若取消关注那在微博上也取消。看起来特不爽,没事咱接着讨论。
同步或不同步抑或是不对等同步,是个大问题。腾讯在这方面的痛楚更多,更有发言权。腾讯当年做Twitter模式滔滔,信息方面跟QQ签名能双向同步,用户关系不同步只推荐。后面Qzone好友独立维护,跟QQ好友不完全对等,信息方面是Qzone向QQ的单向推送。整合后的Qzone说说,可选同步腾讯微博、腾讯朋友(最近去掉了)、QQ签名。而在用户关系方面,这几个产品都是独立维护。然后通过反复的好友推荐,帮助用户筛选感兴趣且契合产品场景的好友。若新浪轻博客不同步微博关系,就需要这么做。这样好么?
轻博客的半开渠道的确跟微博一致,但不代表用户群重合。只要有一成不重合,带来的损伤都巨大,那我直觉估计不止吧。半开关注模式,跟博客也是一致的,那么这两个产品用户重合度是否更高?我觉得是。那博客和轻博客差别在哪?上文说了,新的信息广场模式、信息发布和呈现的个性化。这些事情博客做不到?当然可以。制定一个博客变轻的运营计划,底层建筑并不需要改变。让用户更容易的发布图片集更帅气的展示,让用户更方便插入音频视频和其他分享。推送信息不再是动态,在中心页展示就像轻博客那样。加上其他一些表现层和运营手段的调整,博客可以通过增量武装变得更强。
在博客基础上演进还有一重要理由,就是保持统一平台。轻博客的渠道感更强烈,因为我关注人的信息实时推送进来,我关注的话题有新消息也会推送或是方便点击,我还有一个大搜索框可以实时关注某话题。信息量级对此渠道的影响非常重要,点点现在搜黄图的确有很多了,但跟新浪博客的积淀能比么。那么新浪非要把轻博和博客分拆,检索互通就成一大问题。
其实不该为固有列强考虑太多对吧?应该鼓励新鲜血液对吧?(引用请注明出处,谢过)
作者:CrayLin
微博:http://weibo.com/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