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tech>>>c1>>>互联网教程

区域社交:“小国寡民”的社交

  微博的开放式传播,引发私人空间受挤压之困;开心网过度依赖低智商小游戏,带来互联网人文诉求缺乏之思;在虚拟社交蓬勃发展的盛世之下,其过度泛滥的信息和由此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注意。

  本刊记者 姚庆涛

  论坛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化石级产品,一路见证了博客、微博等社交方式的相继兴起,如今已很难检索到“论坛”或“BBS”的相关新闻。但,只要稍加留心我们就会发现,在媒体关注的缺席之下,区域社交从来都是暗流涌动。论坛作为区域社交的中坚力量始终未被替代。

  回龙观社区网创建于2000年3月份,十余年后,在社交网站泛滥的今天,依旧保持着中国区流量排名前600左右的佳绩,而它所服务的北京回龙观社区居民大约也只有30万人左右。另一个相似的案例是杭州19楼,创建于2006年10月的19楼从一个社区网站,一跃而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社区网站。19楼网友们这样评价:“这里就像很多邻居一起在院子里晒太阳。希望每个人在19楼有一个自己的空间,让城市不再寂寞。”

  形式上如此老旧的区域社交凭什么抓住用户?在虚拟社交泛滥、却千疮百孔的今天,区域社交的健康模式有哪些值得深思的地方?

  “小国寡民”式社交

  没有开心、人人的海量游戏和应用,没有微博的名人舆论效应和为数众多的“微博运营”水军的推波助澜,没有豆瓣、知乎、点点网等津津乐道的简洁、人性化界面,甚至广告框都显得过分粗糙、甚至大多数区域社交还没有开发移动客户端,这样的区域社交,制胜法宝在哪里?

  定位细分市场、线上线下虚实结合,这是区域社交对比社交网站得出的两个优势特点。归根结底,就是其“小国寡民”式社交特色。

  区域社交定位细分市场,可以比之微博。微博作为一种开放性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微博的“开放性”也渐渐令人感到不适。

  一方面是信息的过度泛滥,另一方面是私人空间的受挤压。因为零成本的发布方式,打开微博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毫无价值和实质的琐碎信息,比如“今天我早起了呀”,“今天天气不错”等内容,生活化的直播除了带来信息过载的问题,什么都没有留下。而且,因为发布信息的便捷性和明星效应,虚假信息的传播在微博上也更加容易泛滥。除此之外,微薄的开放性还会带来因为发布信息频率太快,而淹没有效内容的问题。与此同时,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认为:“我越来越觉得只能对公共或者半公共的话题发言,谈论自己隐私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不妥当。”

  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回过头来我们看区域社交,就自然会发现它存活的理由,在于其隐私性、小众性。毕竟,人们对于左邻右舍的关注度和回复度,定然远远高于自己未曾谋面的微博某人,而且,因为身边真实生活的刺激,其热度持续时间也会更长。

  区域社交的线上线下虚实结合,可以比之人人网和开心网。Facebook让人变得更孤独?上开心网偷菜让人更寂寞?关于虚拟社交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虚拟社交与现实的隔阂以及“虚拟社交依赖症”也越来越引发人们的深思。

  无论开心抑或人人,诞生至今,取得的最大成功和资产,是通过社交游戏快速获得的用户。虚拟社交为何始终戒不掉游戏?虚拟社交为何越来越强调熟人关系?微博、人人等表现出的分享远远大于原创,背后说明了什么?无论是基于熟人、还是基于兴趣,虚拟社交的生长,最终还是要由网端落到真实的人际关系。

  开心网的程炳皓和腾讯的马化腾,曾在一趟四川之行中,讨论了一路。其焦点在于SNS的新模式,如何脱“困”。问题的核心直指“四个融合”,其中之二就是,如何做到“真实社交圈与地域或爱好类人群的融合,以及最终虚拟社交和现实社交的融合”。而区域社交则天生就解决了SNS之困。

  回龙观社区网站长刘强表示:“网站最大的特点是虚实结合,不是完全虚拟的网站,和小区居民联系得非常紧密,网友都是在小区居住的业主,在身份上比较真实。比较活跃的网友我们都认识,而且还很熟悉,有些网友已经认识10年了。”相亲会、羽毛球联赛、网球课堂、游泳俱乐部,还有地区的“好人好事”和“曝光”栏目邻里邻居的家长里短、闲话唠嗑习惯固然是区域社交发展的先天基因,服务于居民生活实实在在的便利则是区域社交的现实基础。

[Ok3w_NextPage]

  对于回龙观社区网而言,地区人口基数、网络使用率、网民成熟度、相对工作领域收入、生活稳定性较高、还有一些刚性需求,这都是很多地域性网站所不具备的。但线上线下丰富的互动则真正成就了回龙观社区网。

  虚拟社交的“盛世危言”

  美国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于1967年创立的“六度分割理论”认为:世界之大其实最大不过六人的距离。而邓巴数字认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大约是150人。从六度分割理论到邓巴数字,我们看到的是虚拟社交爆发的革命:在以facebook为代表的8亿人社交大佬的笼罩之下,限150人的Path、只2人的Pair相继上线,并在其一批仿客的跟风之下,更加促进了虚拟社交市场的细分。

  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在1985年,只有10%的人表示没有一个人可以讨论生活中的重要问题,15%的人表示只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到了2004年,这两个比例分别升至25%和20%。 不禁令人感慨,虚拟社交承诺好的“不孤独”呢?

  当我们注册Google+,软件会提示只有你“真正的朋友才可以分享你的所有私密信息”。“真正的朋友”可以说准确概括了社交网站为人们带来的焦虑。我们在微博上有几千几万个粉丝,但是真正相识的又有几个,相识之中可以相知做朋友的又能有几个。基于这样的现状,以小区居民为主要用户群体的区域社交网站就有了更大的存活空间,因为唯有它,真正做到了互联网的“虚实结合”。让人们在享受网络社交、网络游戏的简便快捷之外,还能拥有家长里短的真实生活。

  微博的开放式传播,引发私人空间受挤压之困;开心网过度依赖低智商小游戏,带来互联网人文诉求缺乏之思;最近,《大西洋月刊》的一篇封面文章《Facebook是否让我们更孤独》更是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在虚拟社交蓬勃发展的盛世之下,其过度泛滥的信息和由此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注意。

  《老子》的“小国寡民”一词文约义丰,作为一种政治理想,强调的并不是复古和倒退,出发点在于表达一种“无为”的治理国家的手段、以及追求纯朴的民风的愿望。在此比喻区域社交之于虚拟社交,一方面,是可操作性的角度,是说区域社交因小而美的特质,这也并不意味着,虚拟社交只有越做越小才能做好,但却必须由小处着手。由此看来,Google+的“圈子”并没有比百度贴吧分为各个小版块高明多少。另一方面,旨在强调互联网的虚拟社交也应具备一份担当精神。利益与旨归的协同并非易事,但在十二年没做过广告和宣传的回龙观社区网的模式上,我们看到,不只是做好玩的、迎合用户喜好的可以赚钱,做有用的也能赚钱。

tech首页 更多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