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meiwen>>>c5>>>课外知识

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的几个问题

  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的几个问题

  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始终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它不仅是基本的教育观念问题,也 是时时刻刻表现在教育行动中的实际问题。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强调教师的教。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更多研究的是教师怎样教,较少研究学生怎样学。在师生关系上,尽管多年来也提出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改革开放的大潮更冲破了传统的单一的观 念和工作模式,不少人在探讨新的思路和方法,越来越多的人同意“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 体积极性”这种提法,但落实到具体问题上,对“主导”和“主体”的认识与对待,其实并不一致,对于如何 把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落实到教育行动中,也没有明确认识,使一些实际工作者无所适从。根据本人接触到的情况,似乎仍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削弱

  儿童发展无疑有自身的规律,但是,儿童的发展从来不会是自发的。儿童自出生之时起,就受到周围环境,尤其是人际交往环境的影响。追溯每个人成长的过程,都可以找到他成长过程中,抚养者或其他有关成人影 响的烙印。换句话说,不论成人是自觉的,或是不自觉的,他们都会左右儿童的发展。但是,要让儿童得到良好的发展,则应该自觉地加以引导,给发展以正确的导向。

  那么,教育工作应遵循什么方向呢?遵循儿童发展规律,无疑也是正确的。但是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无论哪一个社会,教育总是以社会对后代的要求作为方向。教育不可能受儿童发展的引导,相反,儿童发 展的方向却受着教育的引导。

  因此,在谈到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时,首先要强调的是教师应该起主导作用,而不是放弃教师的导向作用。我们知道,美国的教育方式和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不同,他们更多强调儿童的个人积极性。但是即使如此 ,1993年,美国特别强调教育要适合儿童发展的早期教育派别,也声明:不是说教师不用教,不是让儿童控制教室,而是强调环境的作用,而环境是要由教师控制的。这表明,他们已经意识到,脱离教师主导、控制 ,强调儿童个人积极性,是不适宜的。

  只有在教师正确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没有教师的主导,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就无从谈起。在我们的一些幼儿园里,幼儿无所事事,既不学习,也不游戏,教师在一旁休息、闲 谈之类的现象,正说明了这一点。

  二、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

  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之一是做事从情绪出发,感情用事。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必须使他对活动感兴趣。这是人所共知的。可是近年来,出现了这样一些孩子,有的对什么活动都没有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缺乏强烈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学习更是不感兴趣。这里所指的学习,并不局限于读书识字或学习专门技能,而是指学习一般的生活本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般来说,幼儿教师都比较重视教育活动吸引孩子的兴趣。问题在于有些教师只停留在诱发幼儿被动的兴趣,比如,用语言、有声有色的玩具、新奇事物等吸引幼儿的兴趣,而被动的兴趣是不能持久的。随着幼儿年 龄的增长,需要培养他们主动的、发自内心的、逐渐延长的学习兴趣,即求知欲。

  5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出现“刨根问底”的心理,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加以引导。有人曾经介绍经验, 定时把小班和中班的玩具加以调换,使孩子们有新鲜感,以激发孩子活动、学习的兴趣。我认为这种新鲜感只是表面的,不如下功夫引导幼儿,特别是中大班幼儿,对运用玩具的兴趣,即从玩具自身找出趣味。

  刺激物过多,再加以没有恰当的指导,“往往也会导致幼儿对许多事物不产生新奇感,没有兴趣。所以, 应该尽量避免一时间给幼儿过多的玩具、图书或其他刺激物。

  另外,过早给幼儿加重学习负担,或使他们疲于各种“辅导班”、“兴趣班”之中,反而会使他们失去学 习兴趣。在未入学之前即已厌学的现象是令人担忧的,它会给儿童的成长带来后患。所以,应该避免给幼儿过多的学习负担。

[Ok3w_NextPage]

  三、培养幼儿成就动机和自强意识

  近来有些独生子女似乎缺乏自强精神,胆小,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更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在于引导不力。其实,科学研究材料越来越明确地证实,小孩子生下来就有惊人的潜力,许多孩 子在正确的引导下,成为优秀的人才。在这方面应该注意的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注意培养他的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据研究,自我价值感等于成就与期望之比。公式是:

  自我价值感=成就/期望

  如果一个人总是对自己期望过高,成就总是低于期望,则自我价值感<1,形成自卑心理。如果成就和期望之比相等,则自我价值感=1,比较正常。

  很小的孩子就会对自己的成就感到满意。比如,一个刚学步的孩子会由于自己能够离开母亲的手独立地走到父亲跟前而表示出自豪感;一个两岁多的孩子会因为自己爬到高处而表示出满足感。成人如果注意对幼儿的 成就加以鼓励,幼儿就会不断地增强成就动机,愿意去探索,去学习新本领。如果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的成就总是低于期望,再加以经常感受到成人的不满,就会失去进取心。如果幼儿得不到做事或参与活动的机会, 那就等于得不到获得成就的机会,也无从体验自己的力量和成就,无从形成良好的自我价值感。

  此外,区分鼓励和称赞的界限也是必要的,恰当的鼓励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强意识根据的称赞只能培养虚荣心和在挫折面前的软弱。

  四、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要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除了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成就动机等良好的态度之外,还必须培养相应的能力。因为能力是成功地进行活动的保证。在幼儿期,需要培养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包括生活起居的自理能力,人 际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如果对幼儿包办代替过多,幼儿就失去练习和学习的机会,甚至不能学会穿衣、吃饭的基本能力。例如,有的3岁孩子不能咀嚼食物,5岁孩子不会剥熟鸡蛋壳等。如果对幼儿管得过多,幼 儿就会失去独立活动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比如不会正常地和同伴友好交往,不会处理同伴之间的纠纷等等。如果总是对幼儿过分保护,他们就不能学会自我保护。只有在正确的教育、帮助和引导下,放手让幼儿在生 活中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才能培养起来。

  五、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义务感

  在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还必须处理好主动和社会遵从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儿童的积极主动性和包括服从约定俗成的规则,听从成人意见等方面的社会遵从,存在着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者不可截然分开。也就是说,主动性必须是有利于幼儿在社会性活动中发展的主动性,而不是不顾客观环境和他人的利益,盲目行动的主动性。为此,应该培养幼儿遵从客观规律的意识,懂得不能做一些客观条件不 允许的事情;培养幼儿在集体生活中的规则意识,懂得一切行动要考虑到集体生活中别人的需要,不能任性地按自己的愿望行事。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培养幼儿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使幼儿逐渐能够控制自己冲 动的感情和行动,不去做那些不符合集体生活要求的事情。

  此外,发挥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还要培养幼儿对集体的义务感。常从幼儿园教师和孩子家长那里听到这样的说法,“帮老师擦一下桌子”,“乖,帮妈妈收拾一下碗”,总之,让孩子干什么,就必须称“帮”。这样 做,确实讨得了孩子的欢心,孩子似乎也很“主动”。其实,孩子并未真正懂得,自己的行为要对集体(家庭 或幼儿园)负责,自己有义务为集体做某些事情。用“帮”求来的“主动”,其实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 积极主动”。应该让孩子从小养成自觉承担一定义务的习惯,让他们懂得,为集体做事,不是“帮”谁,而是 自己份内的事。

meiwen首页 更多me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