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松派(Barbizon school),是巴比松画派的简称,是1830年到1840年,在法国兴起的乡村风景画派。因此画派的主要画家都住在巴黎南郊约50公里,枫丹白露森林(Fontainebleau Forest)附近的巴比松村,1840年后这些画家的作品被合称为“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是巴黎南郊约50公里处的一个村落,这个地方引以为傲的是曾经诞生了一个巴比松画派。画派活跃于19世纪30~40年代,主张描绘具有民族特色的法国农村风景,其中的佼佼者就有诗人风景画家柯罗(J.B.C.Corot )、科学风景画家卢梭(The'odore ousseau )以及农民画家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
一百年前,画家塞温这样描述巴比松:“它就在枫丹白露森林里。这实在是块好地儿,当我们在高高的橡树下面,抽着烟斗,使用大量的矿物颜色画画时,你将看到它是怎样的美丽!”
巴比松,紧挨着枫丹白露森林,1850年前后,这里还是一个偏僻的小村,没有教堂、邮局、学校,但它仅有的两家客店却住满来这里写生的画家,这里迷人的风景和纯朴的民风吸引了他们。先是卢梭从巴黎迁居于此,接着柯罗、米勒等大批画家也到这里居住,几乎成为一条“画家村”了,画史上被称为“巴比松画派”便由此开始。
而今的巴比松已是一个闻名世界的艺术小镇,依旧是那条不足200米的老街,还保留着当年的痕迹。
巴比松派的主要画家是强调科学风景画法的西奥多·卢梭、柯洛、让-弗朗索瓦·米勒和查理-法兰斯瓦·杜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其中卢梭和米勒一生都在巴比松村终老。其他比较后期的有居勒·杜普雷(Jules Dupre)、康斯坦·特罗雍(Constant Troyon)、查理-爱弥儿·查克(Charles-Emile jacque)、那西斯-维吉勒·迪亚兹﹙Narcisse-Virgile Diaz﹚等重要成员。
巴比松派是法国浪漫主义画派转向写实与现代主义的一个起点。过去法国艺术界对风景画的评价都很低,认为画风景画的画家是比较不引人注目,也不值得注意的,但巴比松画派的作品使世人被乡村中的优雅感动,同时也因当时巴黎和欧洲都保受战乱,人心趋向于隐居,所以巴比松画派成功的为风景画打下很好的基础,也替后来1860年开展的印象派奠定了相当好的道路。
巴比松的房子现在很多已变为画廊,展览着当今流行的各种风格流派的绘画。很多房子的外面都刻有某位著名画家曾住在这里的石碑,其中保留最完整的当数米勒的故居了。1849年米勒带着妻儿前往巴比松,并定居下来,从此过着与繁华的都市所隔绝的日子。在这里,米勒的
艺术进入成熟阶段(19世纪50~60年代),他一边在田间辛勤劳作,一边作画,农民生活成了他最重要的题材。作品大多描绘宁静的田园生活,如油画《播种者》、《拾穗》、《晚钟》等一大批杰作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米勒用自己的画笔真实地反映了农民日常生活和艰苦劳动,这种新型风俗画受到欢迎,因而被他称为“农民画家”。米勒故居座落在一个简朴的小院子里,“农民画家”的本色自然流露出来。不大的画室分为里外两间,里面摆着很多漂亮的风景画,听说这些都是米勒的学生所作,他们模仿恩师的画风,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派别。
巴比松七星
巴比松七星则是与巴比松画派最常相连在一起的名词,意指(不仅七位)重要的画家:米勒、柯洛、卢梭、查克、迪亚兹、特罗雍、杜普雷与多比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