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实际上一直就是南方的大姓。古时候的吴郡,朱姓人家历来都是当地的望族。
根据《姓纂》记载,朱姓是颛顼帝的后代、《姓纂》说的:“颛顼之后,周封曹挟于邾,为楚所灭,子孙去邑以朱为氏。一云:舜臣朱彪之后……”
由此看来,朱姓的最早始祖是颛顼帝后代曹挟,在3000年前周武王的时候被封于“邾”这个地方。最初,附庸于鲁国,春秋时进为子爵之国,亦称“邾娄”,后来并改称为邹。《公羊传》上面有一段话说:“公及邾娄仪父盟于昧。”指的正是这个国家,邾国当时的位置,大致是在今山东省邹县的东南。
邾国,后来被楚宣王所灭,曹挟的子孙就“去邑以朱为氏”拿掉了原字右边的邑旁,单单留下左边的朱字,当了这个家族的姓氏。这段渊源,还说明了中华文字的奥妙无穷;因为,在华文字中,放在左边的“阜”旁,或放在右边的“邑”旁,往往有代表“地方”的意思,像朱姓的“去邑留朱”,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在历史上,朱姓的出人头地,最先见诸《史记》的朱亥。朱亥是战国时的魏国人,据说,他力大无穷,勇气过人,曾经凭着一只四十斤重的铁锥,保存了情势危急的赵国。
到了六百年前的元末,一名贫无立锥之地的穷和尚朱元璋,赶走蒙古人,建立明朝,把朱姓带上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