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meiwen>>>c5>>>教学方法

科学课堂上如何设计教学高潮

  对于课堂教学,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一节课中若不能掀起高潮,必然无味,高潮的成功设计、掀起是教师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课堂教学高潮的内容存在于教材中,但必须精心设计,切实可行,才能收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

  一、在教学的疑难与关键处设计

  由于初中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还占据一定地位,抽象思维尚具有一定经验性,其思维的品质处于矛盾交错的发展时期,看问题只顾部分而忽视整体,只顾现象而忽视本质,而科学这门学科本身比较抽象,知识结构比较复杂,学生对此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常常需要应用新的观点和方法,这就构成了教学的难点和疑点。寻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或解决相关问题的突破口,正是课堂教学之关键。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疑难与关键问题的解决最易形成教学高潮。

  例如,“物体的沉浮”是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进行突破?笔者在课堂中通过演示三个小实验,设置了三个问题: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分别投入水中,问:“木块为什么浮于水面而铁块沉入水底?”学生答:“因为木块的质量小于铁块的质量。”接下来将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再投入水中,结果怎样?部分学生答:“因为铁的密度大于木块的密度。”完成最后一个实验,将铁皮制成的轮船模型投入水中,轮船浮于水面,学生对此感到疑惑,教师此时激疑:“钢铁制成的一艘万吨巨轮为什么能乘风破浪、飘洋过海呢?”从而使课堂教学进入高潮,此时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回答产生怀疑,企盼教师讲授万吨巨轮浮于水面的道理,这样的高潮设计,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成了一种精神享受,难点在疑点的化解中不攻自破。

  二、在概念的对比与辨析处设计

  科学概念是科学教学的基本单元,是人们思维的一种形式。在科学中,人们常常借助科学概念这种思维形式来认识各种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必须以科学概念为核心,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从科学概念的发生、发展的特殊性,引发出一些相近、对立和衍生的概念,加强对这些概念的比较和辨析,是激发课堂教学高潮的好时机。

  例如,在初中科学教材“热学”中,许多地方用了“热”字,如热胀冷缩、热传递、这杯水热的烫手、磨擦生热、冰块吸热熔化、铝是热的良导体等。显然,“热”字不是一个专门的科学名词,所以也就不具有科学概念那样完全确切的定义,这样也给学生判断“热”在不同情况下的确切含义带来了困难。教师要有意识把上述有关“热”的用语放在一节复习课,通过对比、辨析,让学生深刻理解与“热”字有关的科学概念,如温度、热量、比热,搞清含“热”字的那句话所描述的是怎样的一种科学现象或科学过程,从而形成生疑、释疑的教学高潮。

  三、在知识的联系与发展处设计

  科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决定了知识间的联系和发展,这种内在联系为学生掌握新的知识架起了桥梁。在课堂教学中,随着知识体系的展开,矛盾相伴出现,适时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点设问、激疑,使学生投入新知的学习中,通过矛盾的激发、转化与顺利解决,也就为课堂教学高潮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生长点。

  例如,在初中科学教材“电磁感应”内容中,可以把电流的磁场紧密联系起来: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后,不少科学家对此进行了逆向思索,既然电流能产生磁,那么磁能否产生电呢?(设疑)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经过长达十年的艰辛探索,于1813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实现了磁生电的愿望,它开辟了电气化的新纪元。那么法拉第是怎样发现这一重大现象呢?(激疑)从奥斯特实验到法拉第实验,法拉第锲而不舍、十年奋斗终获成功的喜悦,从“切割”、“运动”到电流表指针偏转。这样经过多层次、多角度把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在教师的精心点拨下,通过学生教学方法的观察、思考、讨论、归纳,最后得出结论,使课堂教学顺势进入高潮。

meiwen首页 更多me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