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潜水水生动物之一,仅仅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和洪湖等地区。现有数量稀少,估计只有300头左右,面临灭绝的境地,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白鳍豚的体形呈纺锤形,身长约2—2.5米左右,体重可达200千克以上。背呈浅灰色或蓝色,腹面为纯白色,背鳍形如一个小三角,胸鳍宛如两只手掌,尾鳍扁平,中间分叉,善于游水,时速可达80千米左右。由于长期生活在浑浊的江水中,白鳍豚的视听器官已经退化。它眼小如瞎子,耳孔似针眼,位于双眼后下方。但大脑特别发达,声纳系统极为灵敏,头部还有一种超声波功能,能将江面上几万米范围内的声响迅速传入脑中。一旦遇上紧急情况,便立刻潜水躲避。
白鳍豚耐寒,体温通常在36℃左右,喜欢生活在江河的深水区,很少靠近岸边和船只,但它时常游弋至浅水区,追逐鱼虾充饥。它的吻宽细长,上下颌长有130多枚圆锥形的同型齿,可它却懒得咀嚼,只管张口吞下鱼食,消化能力很强。
白鳍豚往往成对或三五成群一起活动,但人们很少有机会看到它,只有在它露出水面呼吸时才能瞥见一眼。每年的冬末春初是白鳍豚的交配期,母豚妊娠期长达1年左右,因此产仔大多在来年的春季 。出生后的小白鳍豚靠母亲的乳汁喂养,直到五六岁才算成熟;一般寿命30年。
白鳍豚是研究鲸类进化的珍贵“活化石”,它对仿生学、生理学、动物学和军事科学等都有很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