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古诗词?下面我们介绍一些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要领。中国是诗的国度,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是我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中学生学习古诗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教学生学习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要着力于整体感知,充分发挥诗词所蕴含的丰富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得到提高。在长年的语文古诗文教学一线工作中,我努力总结经验,有了一些心得和启发,试表述如下,以期交流。
一、多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古人对“读”,有经典概括和诠释——“兵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读书破完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可见“读”是诗歌教学的灵魂。读一首好诗,相当于聆听一首美妙的旋律;读一首好诗,相当于欣赏一幅悦耳的图画;读一首好诗,相当于与一位艺术家促膝谈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如此,处理好一个“读”字,可以让学生领悟诗歌美的旋律,融入美的情感,感受美的意境,达到审美愉悦的良好境界。梁实秋先生说过:“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咏诗歌,不仅可以使人博闻强记,积累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在反复吟咏中能受到诗歌的熏陶和感染,与诗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诗歌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诗人的感情,诗人在诗中所描绘的每一个客观事物都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在诵读时,应抓住情境的特点,声音要富于变化,如壮阔的景物要显得慷慨激昂,清新的景物要读得流畅安宁,明媚的景物要表现得平缓自如。总之,诵读要充满感染力,使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的独特魅力。
二、从对思想、精神的挖掘中学习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五千年的丰富积累,其中关于人的道德修养的总结,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要丰富和全面。初中文言文中有很多文章是这一方面的典范之作。如《论语》《孟子二章》《爱莲说》《岳阳楼记》《陋室铭》等。学习中可以在疏通文章后明确文章所传达的思想主张,所提倡的主体精神以及这种思想、精神在长期历史延伸中所铸就的民族性格特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有孔子的谦虚勤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周敦颐的高洁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范仲淹先人后已、天下为公的旷达胸襟;“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有刘禹锡安贫乐道的节操……这些名言警语脍炙人口,起着对人劝诫,警示的作用,有着让人刻骨铭心、感念不忘的力量。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不知有多少人从这些名句格言中汲取营养,得到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力量。在一个学年结束后,可引导学生们列表归类,设立前途、理想、尊师、品德、文明等栏目,分别从课文摘录出相关的语句、诗行和典故、事例。这不仅使学生陶冶了性情,感悟出生活的哲理,受到了传统美德的教育,而且积累了十分可贵的写作素材。
三、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
谈到这一点,很多同学会说自己根本没什么生活体验,更何况要体验多愁善感的诗人们的情感了。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尽管有限,但人的很多情感在不同人生阶段却是共通的,比如亲情,比如友情,比如对童年欢乐生活的怀念等。在中学阶段,大家已经具备了体会这些情感的生活基础,所以调动自己的相关生活经历,还是能读懂一些诗歌的。比如: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一首描写山野孩子垂钓的小诗。在诗中,我们甚至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找一处池塘或溪流,尽管岸边生着长着潮湿的青苔,但仍旧随意地坐了上去,专心地等待鱼儿上钩,看到有人靠近,赶紧频频摇手,怕把鱼儿惊走了。小诗很简单,再加上自己童年切身的生活体验,我们应该能想象出当时那位旁观的大人的表情与神态了,应该是充满慈爱与饶有兴趣的吧。这样一来,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判别出作者写这首诗的心情,肯定是闲适的,所以在把握情感方面肯定就不会出岔子了。更多古诗词学习方法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古典诗词教学栏目。
[Ok3w_NextPage]四、品味细节,体会情感
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民》曰:“茅檐低小,溪上清清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词人选取典型的细节。写出了五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一家人和睦、安乐的生活画面:“醉里吴音相媚好”。“吴音”,吴语,泛指南方话。“相媚好”,指夫妻俩说话柔和亲切,互相打趣取乐。轻软的吴音,加上说话语调的“相媚好”,令人以为是妙龄男女在谈情说爱。走近一看,却出人意料,竟是“白发谁家翁媪”。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的恩爱之情跃然纸上。翁媪的三个儿子各司其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大儿在田间劳作,中儿在家编织鸡笼。这或许是他俩的技艺不同,或许是中儿尚未成年,所以从事的劳动也不同。但他俩无疑都是很勤快的,这和小儿形成鲜明对照,“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同“元”。“亡赖”,原意是“刁钻泼辣,不讲道理”。这里是贬词褒用。形容小儿的淘气、调皮。小儿悠然自得躺在溪边剥着莲蓬,说不定还在不时地往嘴里扔两颗呢。这两句是词中最精彩的笔墨,把一个稚气天真,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那种无拘无束的神态刻画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五、把握音乐美,增添学生文化积淀
古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节奏鲜明,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而,诵读指导千万不能一个模式,学生是有个性的,每名学生对诗中形象、诗中情味、诗中语言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因此,要解放思想,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只要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与诗中情、诗中景、诗中人沟通;只要积极性高涨,可以读得慷慨激昂,可以读得委婉含蓄,与诗意、诗情、诗境合拍;只要发挥主动性,读出语言的味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就行。在古诗词教学中只要真正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让他们学得愉快,学得欢乐,让他们沉浸在中华文化的氛围中,就能扎扎实实积累语言、积累文化,促使他们在思想情操上受熏陶,形象思维、创造意识等方面得到锻炼。课内毕竟是一小块,课外才是一大片。配乐朗诵、节日抒怀、见景说诗、描绘赏析、吟唱会等均为较好的读诗方法。阅读古诗的兴趣非先天生成,要靠培养。教师要从提高认识入手,在激发求知欲上下功夫,辅之以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总之,古诗词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文化含量极高,我会继续在古诗词教学方面不断实践探索,为青少年的语文能力、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