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有良好的「养育恩情」作为基础的亲子关系,也是需要用心培养和维系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总是要依赖自己的父母,听从父母的安排和教导,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都是长不大的,他们稚嫩、未成年、阅历浅,而自己却经验丰富,所以家长们总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呀?”其实,这种教养方式是“不对等”的。当然我们并不是对这种教养方式全盘否定,只是我们认为沟通的型态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亲子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的沟通模式,那么亲子关系的增进是可以预见的。如果亲子沟通的模式本来就运作不良,天天都有可能出现破坏亲子关系的对谈,那我们也就不用指望亲子之间的关系怎样良好了。下面我们就对沟通模式、沟通要项和沟通须知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沟通模式--说话是单向沟通,而你说我听,我说你听则是双向沟通。至于沟通的目的,如果说话者已预设立场才与他人沟通,那么这种沟通仍然是单向沟通,并且是“劝说型”的沟通;如果只是为了交换意见、增进了解而彼此对话,那么,这种沟通就可视为双向沟通,也是“自由型”的沟通。所以我们的父母不要还没开口就想着“说服教育”,要以了解孩子为沟通的目的,但要注意,“了解”不是“窥探”,不要总是只想聊一些你自己想知道得话题,比如学习、情感,要多听听孩子想说什么。这样,和孩子谈多了,自然也就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想法;而孩子看到父母不是整天要教育自己,只是和自己聊天、探讨而已,自然也就更愿意和父母多说了。这样就为良好沟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沟通要项--沟通不只是说话而已,也不能只在乎说话的内容。其实,在沟通中有很多因素都要考虑到,比如沟通时机(体力、情绪、压力)、沟通时的场地、沟通时的理性与感性的成分、沟通时的字词、沟通时的句型、沟通时的讲话速度、沟通时间的长短、沟通时的人数、沟通时的交替说话次数,沟通的结果满意度等等。举个例子来说,同样一句话,都是对刚下学回家的孩子问的问题,说“你今天在学校好好学习了么?”就不如说“你今天在学校过的怎么样?”来的好。前一句话目的太明确,而且语气也很生硬,明显就是质问,孩子一听就烦了;而第二种问法则更多显示出的是关心,孩子就更容易接受,并且在学校可能发生很多事情,第二种问法也可能得到孩子更多的信息。再比如,您想教育孩子了,就要找一个没什么人的场合与他单独谈,不要想说了就随时说,也不管有什么人在场,不给孩子留面子。
沟通须知--除上述要项之外,仍有一些观念需要先澄清,例如除了你来我往式的对话,还要注意:
1、起头,就是如何引起话题。沟通的意愿对于沟通成败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人没有沟通意愿,或对某问题没有兴趣的话,他是不会愿意说话的。另外,我们要知道,话题的引出不一定都是提问的方式,叙述一件事情,然后等待孩子自己说出一些看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沟通、探讨,话题自然就出来了。
2、接话,针对前言的反应,切题最为重要。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随时注意观察沟通对象的反应,包括语言反应、情绪反应、表情变化等。对于别人发表的言论我们不要全盘否定,不要总是与别人持反面意见,要学会说“你这个也有道理,但是我觉得……”在给对方以肯定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对方就会更容易接受。一旦发现对方对某一话题已经厌倦了,我们就要及时更换话题,或者对这一话题不再多说。否则沟通对象就会觉得很烦,如果此时再深究下去,只会让大家不欢而散。
3、转换话题。在沟通中做到话题适时地转换是十分必要的,这不单单指我们在上面说的那种情况,还有就是,当我们发现再继续某一话题的讨论,就有可能引起沟通双方的矛盾时,我们要懂得及时转换话题,以免沟通演变成争论,进而升级为“战争”。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你此次沟通的目的很明确,比如就是想解决某一问题,那么,你就要尽量控制话题在你的目标周围,而不要偏离太远。当然,这也要是探讨,而不是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