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生活压力不断加重,许多女性将事业放在了做母亲之前。怀孕对她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反而更像是一次意外。
科学研究人员发现,怀孕前强烈希望有孩子的母亲分娩时就对孩子有一种挚爱的感情。随着孩子的生长,在与孩子的不断交流和心理沟通中,对孩子的爱也随之不断加深。而那些将怀孕视为意外,对此持消极态度的母亲,在孩子出生3个月时仍没感觉到孩子的可爱,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孩子接触的不断增多,母爱才逐渐产生和加强。但和那些从孩子一出生就有强烈感情的母亲相比,其母爱的强度仍有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就是母亲孕前对胎儿的态度不同。这两种不同的态度不仅导致对婴儿关爱程度的不同,对胎儿也有影响。
怀孕前希望有孩子的母亲,怀孕时会非常高兴,积极期待孩子的出世。在孕期,她们的情绪是安定的,对怀孕采取的态度是认真的,能积极做好孕期保健和产时配合。
在这样的情况下,胎儿就能健康发育,分娩才会顺利。而未做好心理准备的母亲,其怀孕期间的情绪是消极的、不稳定的。这种消极情绪能激起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异常,同时引起内分泌变化。由内分泌变化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流通过胎盘、脐带进入胎儿体内,从而对胎儿产生负面影响。而且,由于对产时保健做得不好和产时相对缺乏足够的配合,往往对分娩造成障碍。
可见,怀孕前应培养热爱孩子,对生孩子持积极的情感,在心理上做好准备,这样才能使孕妇在孕期保持良好心理状况,克服因妊娠产生的生理上的不适,保证胎儿的健康。母子感情也才能及早建立,婴儿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关爱,使母乳喂养得到有力保障,使婴儿更健康地成长。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最近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母亲孕期压力大不仅有碍胎儿发育,而且对孩子的性格有不利影响。
研究小组对将近5000名芬兰孕妇进行了孕期情绪跟踪调查,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采集有关研究资料。结果表明,孕期承受较大压力的母亲生下的孩子情绪反应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为强烈,他们一方面比较胆小,另一方面也更容易激动。
研究认为,母亲孕期感到有压力时分泌的激素会传给胎儿,从而影响孩子的生理调节系统。如果孕妇承受过多压力,其分泌的激素可能影响孩子出生后的认知能力发展,并增加孩子出现行为障碍的风险。
专家因此建议,孕妇在怀孕期间应该比平时更加注意休息放松,努力减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