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meiwen>>>c5>>>百科知识

男婚女嫁话媒婆

  男婚女嫁话媒婆

  文/袁文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青年男女喜结连理大多都是自由恋爱,即使是经人介绍的,也是原来二人就已相识且彼此已有好感,只是双方都不好意思捅破那层“窗户纸”。

  而在封建社会,男女讲究“授受不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秦晋之好”,正所谓“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对此也有详细记载:“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其意思是说:“怎样才能砍下大树的枝条?不用斧头是砍不断的;怎样才能娶到称心的妻子?没有媒人说合是办不到的。”这种说合之事被人们称作“说媒”,也称之为“做介绍”,而做说合工作的人,除俗称“媒人”外,还被人们雅称为“月老”,或直接称之为“介绍人”。

  “月老”即“月下老人”的简称。据唐德宗时进士白行简所著《唐人小说》中记载,曾有个叫韦固的读书人,夜行经过宋城时,见一位老人靠着一个大口袋坐在路边,在月光下翻阅一本大书。韦固好奇地走上前去,问老人翻的是什么书。老人回答说,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韦固又问老人那大口袋里装着什么。老人回说是 “红绳”。韦固再问装红绳何用,老人说:“用它去系男女的脚,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脚系在一根红绳上,即使他们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万里的异乡人,也一定会结成夫妇。”所以,现在人们还常说“千里姻缘一线牵”。

  媒人,自古至今还被人们称为“红娘”。唐代才子元稹写过一篇《莺莺传》,其中塑造了一个聪明活泼的婢女红娘的形象。她一再巧设机谋,终于撮合成了张生与莺莺小姐的婚事。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曲词华艳优美的戏剧《西厢记》,其中红娘的形象显得更加聪明可爱。现在人们仍以“红娘”代称媒人,显出了对媒人的重视和友好。

  说媒是一种技巧,要生就有一张“媒婆嘴”,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的性格特点,还要熟悉双方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地提亲,向对方介绍情况时,既要基本上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又要尽可能地多介绍优点,少说或不说缺点或不足,即使非说不可,也是轻描淡写,尽量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同时,做媒人还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就要经常往来于男女两家之间,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意外的变故。而媒人无论是到男方家还是到女方家,男方或女方家都要招待一番,因而民间有“媒百餐”之说。在男女两家对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之后,媒人还要引领男方到女方家相亲,安排双方订婚,并选择成亲吉日。成婚当天,还要引领男方到女方家接亲,协助操办拜堂成亲事宜,一直到三拜后把新人“送入洞房”,媒人的任务才算全部完成。

  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民间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肘子、鞋袜、布料等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启媒”。至于说“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媒说得好,双方都满意,以后会常来常往,成为故旧;媒说得不好,双方不满意,往往归咎于媒人,从此视为路人。

  通联:(450052)郑州市淮河路53号院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袁文良

  电话:13598831881 E-mail:[email protected]

meiwen首页 更多me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