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鸡既鸣矣,朝既盈矣。”是说鸡叫了,办公地点的人都到齐了。古今诗歌,凡写鸡,几乎没有不涉及鸡叫的。白居易《晨鸡》:“买得晨鸡共鸡语,常时不用等闲鸣。深山月黑风寒夜,欲近晓天啼一声。”诗人对买来的鸡说,平常时刻用不着你受累,只要求你在荒野深山的月黑风寒之夜,黎明到来之前,叫一声就行了。“月黑风寒”,喻险恶的环境,特别需要雄鸡报晓,平常不叫天也照亮。
唐朝徐寅的《鸡》,是从十二生肖入手写鸡的:“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明。峨冠装瑞壁,利爪削黄金。徒有稻粱感,何由报德音。”鸡按时啼叫,送走黑夜,催出朝日。它漂亮的冠,金黄色似刀的爪,用什么来报答这美好的品德和吉祥之音呢?撒一把稻粱表达感激之情吧!
唐代汪遵的《鸡鸣曲》写了人带鸡叫的故事:“金距花冠傍舍栖,清晨相叫一声齐。开关自有冯生计,不必开明待汝啼。”“冯生计”,指战国时孟尝 君要逃出秦境,行至涵谷关正是半夜。关上规矩是鸡叫才开关放行。幸有门客冯某善学鸡鸣,假鸡带动真鸡齐叫。守关人以为天将亮。于是开了关。孟尝 君终于逃生了。
李商隐的《赋得鸡》,写的是斗鸡的暴性,它贪婪、好斗,以压倒对方为乐,心情不在五更报晓,不愿不辞风雪之苦引吭高歌,迎接朝阳。诗为:“稻粱犹足活诸雏,妒敌专场好自娱。可要五更惊稳梦,不辞风雪为阳乌。”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首著名的咏鸡诗传世。洪武十四年是鸡年,他亲自到翰林院文华堂,与学士们一起饮酒赋诗,以“金鸡报晓”为题。他首先提笔写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众人看后,无不窃笑,这能算诗吗?接着,朱元璋续出了后面两句:“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众翰林学士们看后,无不拍案叫绝。诗言志,“扫败残星与晓月”,何等气魄!
散文家杨朔曾于 1944 年冬在延安写了一首《雪夜遣怀》,诗曰:“四山风雪夜凄迷,夜色浓中唱晓鸡。自有诗心如火烈,献身不惜作尘泥。”从他这首七绝诗中,可以看到杨朔的诗心,看到他为人民不惜牺牲的高贵品质。
越南胡志明主席有一首诗题为《听鸡鸣》,诗歌平白直抒,朗朗上口“你只平常一只鸡,朝朝报晓大声啼。一声唤醒群黎梦,你的功劳也不低。”
文革前,南开大学有人在宿舍楼道养鸡,公鸡常在夜半高歌。中文系主任李何林写了一首打油诗,贴到鸡主人的门旁:“杀了小公鸡,莫叫夜里啼,自己得营养,别人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