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体与齐梁诗坛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永明体与齐梁诗坛》文字,完成1—3题。
南朝设有乐府机构,曾采集大量的民歌配乐演唱,以满足统治者纵情声色的需要;统治者及宫廷文人也有润色或拟作新声歌曲的习惯。这样一来,南朝民歌便从市井进入了宫廷,对梁陈宫体诗的形成,影响相当深刻。而那些发自男女恋情的歌唱,正适合于统治者的生活情调,自然更能得到他们的青睐。经过统治者及宫廷文人的注色修改、拟作和进一步的创作发展,宫体艳情诗到了南朝梁、陈之世便达到了高潮。梁开帝萧衍、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徐、庚父子及陈后主等人,都是突出的代表。
“宫体”之称,虽始于梁简文帝之时,然而鲍照、汤惠休、沈约、梁武帝萧衍以及刘孝绰、王僧孺等人的艳体诗已肇其端,只是到了梁、陈之世才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关于什么是“宫体诗",曾有过不同的说法。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可以说,他们对女性的审美观照,同对器物的审美观照的心理是一样的。因而在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在描写女性的诗歌当中,绝大部分是将目光停留在女性的生活圈内,包括她们的容貌、体态、服饰及器物等方面。如: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陈叔宝《玉树后庭花》)
这类诗歌共同的艺术特点,是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宫体诗中有少数作品表现宫中淫荡的生活,如萧纲的《咏内人昼眠》、《率而为咏》、《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等。萧纲曾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诫当阳公大心书》)尽管人们对“放荡”一词的理解不同,但表现淫荡生活内容的作品在梁陈宫体诗中是存在的。咏物之作在宫体诗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这些诗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贫乏,单纯咏物而毫无寄托,只讲究词藻与对偶。如萧纲诗:
浮云舒五色,玛瑙映霜天。玉叶散秋影,金风飘紫烟。(《咏云》)
然而就艺术形式而言,宫体诗仍有其贡献。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梁书·庾肩吾传》云:“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尚丽靡,复逾于往时。"虽是批评的口吻,但也说明宫体诗在格律化方面比沈约等人的永明体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萧纲的《采菱曲》:“菱花落复含,桑女罢新蚕。桂棹浮星艇,徘徊莲叶南。”已基本合律。这类诗在宫体诗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这说明宫体诗对后来律诗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至于宫体诗语言的风华流丽、对仗的工稳精巧以及用典隶事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积累,也同样为唐代诗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艺术经验。
1.下列对“宫体诗”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来自于民歌,经过统治者及宫廷文人的润色、拟作和配乐,以满足统治者纵情声色的需要。
B.始于梁简文帝,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反映宫廷中的容貌、服饰及器物等方面的内容。
C.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的追求,大多侧重于单纯咏物,内容上毫无寄托,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
D.既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又为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足资借鉴的全方位的艺术经验。
2.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宫体诗中,诗人将女性和物一样去审美观照,去表现她们的奢侈淫荡的生活。
B.南朝诗人的人品和他们作品一样,尤其是帝王,表现为纵情声色,浮糜轻艳。
C.表现淫荡生活内容的诗歌自梁、陈之世便成为南朝宫体诗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D.萧纲的《采菱曲》基本合律,说明宫体诗在诗歌格律化进程中有一定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Ok3w_NextPage]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朝民歌中的发自男女恋情的歌唱为宫体诗从市井进入了宫廷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B.鲍照、沈约、梁武帝萧衍等人的艳体诗与后来定名为“宫体诗”的诗歌是一脉相传的。
C.《玉树后庭花》这类毫无寄托的诗歌,成为杜牧“隔江犹唱《后庭花》”中亡国之音的代名词。
D.李白、杜甫等唐人的诗歌或多或少的也从南朝宫体诗中汲取了他们自认为有用的艺术经验。
永明体与齐梁诗坛阅读答案:
1.C 2.D 3.A
解析:1.A.民歌对梁陈宫体诗的形成有影响,但不能说宫廷诗来自民歌,配乐也并不一定由统治者及宫廷文人去做;B.宫体诗的称呼始于梁简文帝,起源却早于简义帝;D.“全方位的艺术经验”说得有点“过”
2.A.不全是表现女性的“浮荡的生活”,宫体诗中更有咏物诗。 B.错在“……人品和他们的作品一样”,梁简文帝萧纲曾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说明即便帝王也能将“立身”与“文章”区分开米。C.宫体诗中只有“少数作品”表现宫中“泽荡”生活,而且“淫荡”与“放荡”亦非同一概念
3.“宫体诗”应该为“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