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们现在使用的时间制度是西方的二十四小时制,但是在我国古代,以及现在生辰八字的计算,都是采用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制来计算的。为了方便理解,小编整理了十二时辰表 十二时辰对照表,让大家了解十二时辰与24小时制的区别与联系。
十二时辰制度早在西周开始使用,汉代开始对十二时辰进行命名,分别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而后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子时(夜半)为起点,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而后又引入十二生肖与之对应联合,就有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二时辰表 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 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另外,古人有“暮鼓晨钟”的说法,即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古代的更(古代的更是按时间算的)如下划分:
一更:晚上7点---9点
二更:晚上9点---11点
三更:晚上11点---凌晨1点
四更:凌晨1点---3点
五更:凌晨3点---5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