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meiwen>>>c5>>>手抄报内容

2014年冬至手抄报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

  冬至的基本认识

  节气定义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为何冷在“三九”

  “三九”是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大约在1月12日到1月20日之间,这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冬至过后,到了“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所积储的热量已经慢慢消耗殆尽,尽管地表获得太阳的光和热有所增加,但仍入不敷出,此时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所以“冷在三九”。

2014年冬至手抄报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春节。后来实施夏历。但冬至一直排在24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从汉代以来,都要举行庆贺仪式,高峰时期朝廷休假三天,君不听政;民间歇市三天,欢度节日。其热闹程度不亚于过年。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许多人家利用这一夜,用糯米粉做“冬至圆”,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节的前一日叫做“添岁” 或“亚岁”,表示“年”还没过完,但已经长了一岁。

  是闰月的参照标准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同时,闰月的设置也以冬至为标准(因为冬至总在冬月,冬月建子,为周正农历的第一个月)。

  名称释义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关于冬至的谚语

  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清爽年。(赣)

  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鲁、湘)

  ◇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冬至不冷,夏至不热。(湘)

  ◇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根据冬至的风、霜、雨、雪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2节气时间

  常见日期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计算方法

  冬至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例外:1918年和2021年的计算结果减1日。

  3地理意义

  昼夜极值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

  农历参照

2014年冬至手抄报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

  冬至日太阳直射示意图

  地雷复卦,称为冬至一阳生。易曰: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角度知识

  地极轴通过地心,连结南、北两极,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和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

  4气候特征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Ok3w_NextPage]

  中国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3]

  5历史渊源

  冬至作为一个节日,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也往往出现在冬至。冬至又被称为“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汉代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场流行互贺的“拜冬”礼俗。《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魏晋六朝时,冬至称为“亚岁”,民众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

  明、清两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6民俗活动

  古代纪念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于祈求与消除国中的疫疾,减少荒年与人民的饥饿与死亡。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2014年冬至手抄报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

  冬至

  《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Ok3w_NextPage]

  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图通常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划,共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划顺序填充一个笔划,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填充每天的笔划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

  此外,还有采用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元朝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2014年冬至手抄报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

  九九消寒图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划,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然而,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现代民俗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仍有一些地方如江浙、闽南一带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另外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后,来预测往后的天气。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7传统饮食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盛转衰,由动转静。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而苏北人在冬至时吃大葱炒豆腐。

  北京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2014年冬至手抄报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

  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2014年冬至手抄报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

  狗肉羊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2014年冬至手抄报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

  红豆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2014年冬至手抄报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

  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Ok3w_NextPage]

2014年冬至手抄报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

  台州擂圆

  台州人好美食,冬至是一年中重要节气,在这一天要做些特色菜肴和食物,首先要祭奠祖先,祈祷祖先保佑全家人来年一切平安如意。然后全家人欢乐地聚在一起喝酒吃菜。其中吃“冬至圆”(擂圆,又叫硬擂圆、翻糙圆)是台州的老传统,擂圆取圆圆润润、团圆之意。

  擂圆是冬至的重头戏,“圆”意味着“团圆”“圆满”,与平日里吃的汤圆相比,临海人的冬至圆不但内容丰富、形式各异,而且意味深长。擂圆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温水揉成面团,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圆子揉圆,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滚拌,因为这个过程临海的方言叫 “擂”,所以冬至圆起名叫“擂圆”,而豆黄粉是用黄豆炒熟后磨成粉再拌入红糖,味道香甜浓郁,配上糯米圆的细腻糯软,令人食欲大增。夹一个粘满豆粉的擂圆,趁热咬上一口,香喷喷、甜滋滋、暖烘烘、软绵绵,一股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除了经典的甜圆,也有很多家里喜欢咸的冬至圆,咸圆就是在糯米团里放馅,包类似猪肉、豆腐干、冬笋、香菇、红萝卜、白萝卜等细丁,可蒸可煮,鲜香多汁,另有一番滋味。

2014年冬至手抄报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

  苏州冬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8文化内涵

  古代诗词

  《冬至到》——乔金龙

  昼短摒弃烦忧事,

  夜常相伴欢乐声。

  小饺暖尽心头寒,

  更胜金银百十千。[4]

  《小至》——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

  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

  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

  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

  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祭》—— 张志真

  香烛鲜花纸钱银,

  八果八素并八珍。

  合家召开追思会,

  缅怀英烈祭先人。

  《燕京岁时记》

  夫馄饨之形,

  有如鸡卵,

  颇似天地混沌之象,

  故于冬至日食之。

  《冬至夜寄京师诸弟兼怀崔都水》 唐韦应物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相关文章

  浮生拾慧---冬至 (黄廷法 文)

  “吃罢冬至饭,一天长一线。”中原内地的冬至饭以饺子为主,传说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老先生。张老先生活着的那会儿,每年的冬至节,他都要熬制一种“祛寒娇耳汤”为乡亲们分食,那汤中所煮之物,为羊肉与药物捣烂后捏合成的耳朵状的食物。羊肉为大热肉品,有祛寒大补之功效,严冬里多喝羊肉汤,多食羊肉,可以治疗入秋里累积的肺痨、哮喘,后人遂模仿那种娇耳制成了饺子。冬至节吃饺子,一则为纪念医圣,另外又派生出的民俗意义也颇为有趣:“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如果冬至日不吃上一碗饺子,就会有冻掉耳朵的危险,那么何乐而不为呢?其实些等节日也多是为旧时的穷苦人家而设,常年拮据,总要挨到节日之时才要犒劳犒劳自己,打个牙祭,寻份欢乐。

[Ok3w_NextPage]

  我知道大凡俗谚都是人类群体智慧的结晶,其中实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科学的成分,就拿开篇的那句冬至日谚语来说吧,生活在中原内地的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后就发现:冬至前夕,白昼日渐变短,黑夜日渐变长,到了冬至日这天,白昼就最短,黑夜则最长,而吃罢冬至饭之后,白昼又日渐变长。这些观察结果最终也就通过了琅琅上口的谚语表达了出来。现代自然科学证明: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相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之后,太阳才开始逐渐北移。现代科学也已佐证了古人的智慧。

  而逐渐北移的太阳并没有为北方人带去过多的温暖,反而从冬至日起,北方也真正进入了一年里最为寒冷的季节。我搞不懂其中的原因,大约是深秋之后慢慢厚积的严寒非要在这一天之后薄发,也只有在经过了小寒、大寒二节气的缓释之后,温暖的春天才会重新普降人间吧!

  冬至已过,最理想的事情莫过于像一些小兽一般,忘掉一切的烦恼,去进行一个漫长的冬眠,等待来年惊蛰之时再浮出地面。

  白乐天有《邯郸冬至夜思家》诗一首曰:“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杜子美也有《冬至》诗二首,诗中也皆言羁旅之愁苦。“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是天荒地寒时节,谁人不会念及远方的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柔呢?是以节日莫远游!

  9保健养身

  针灸通穴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

  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 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起居宜忌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谨防发作,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

  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

  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

  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体温过低的老年患者,发病多缓慢,甚至危及生命时也无明显症状。这类病人一般不出现寒战,但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出现意识模糊。语言不清,继而昏迷,体温随即降至30℃以下。此时,患者脉搏及呼吸甚微、血压骤降、面部肿胀、肌肉发硬、皮肤出现凉感。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10二十四节气图--冬至

2014年冬至手抄报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

  冬至

  诗画 吴藕汀

  又逢数九耐寒中,

  莱菔充庖同晚菘。

  冬至女红添一线,

  暖炉常用忆张铜。

  11女性冬至养生

  中医认为:女性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属性,女属阴,为凉性。因此,女性如果不注意保暖就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不适症状。所以,女性更多的需要温暖的呵护。那么,冬季女性该如何养生呢?

[Ok3w_NextPage]

2014年冬至手抄报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

  1.注意防寒保暖

  女性属寒性体质,因此,日常中应少吃寒性的食物,尤其是在处于生理周期的时候,更要注意饮食的科学性。冬季外出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强颈、腹部的保暖,不可因美观而减少衣物,一旦受凉,容易导致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损害健康。

  2.坚持晚间泡脚

  中医认为,人体中的寒气是由大地经足部进入人体的,因此,多泡脚可有效帮助女性保暖。但泡脚一定要坚持,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起到保健养生、防寒保暖的功效。

  3.适量进补

  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需要足够的能量来抵御寒冷,而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有补气活血,温中暖下的功效,是进补的佳品。女性冬至吃些肉类可中和寒气,加快内分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来应对严寒。

  4.注意养肝护肝

  对于女性,肝脏这个器官有着额外的重要作用。中医认为,女性肝为主,有疏通经血之用。因此,一旦伤肝,女性就会出现妇科方面的问题。所以,女性要注意养肝、护肝,不可动怒。日常应多吃养肝食物,如菠菜、芹菜、莴笋、大蒜等。

  注:更多精彩知识请关注管理资源吧知识栏目。

meiwen首页 更多me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