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焦虑和孩子的焦虑是互相传染的,家长一些不恰当的言行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反而会适得其反。”近日,晚报心理专家团专家、煤医心理咨询门诊檀立主任在答复一高考考生家长咨询时如是说。他建议高考考生家长对号入座找出问题加以解决。
檀主任介绍说,按照以往经验,考生家长通常大致可以分为6种类型:
1.紧张焦虑型:孩子一上高三,家长的心就悬了起来,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说话句句不离学习,事事都和高考联系。
这种焦虑很可能会传染给孩子,让孩子也变得很焦虑,甚至引起孩子的反感,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事无巨细型:什么家务活也不让孩子干,晚上不开电视,各种好吃的不断,事事都围着“高考”转。这些行为看似关心呵护,实则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3.漠不关心型:也有一些家长或是忙于工作,或是忙于应酬,没有时间陪孩子。对孩子不闻不问,好像压根儿没有高考这回事儿。
4.极不信任型:这种类型的家长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对孩子高考失去信心,动不动就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训斥、挖苦;一种是不能从发展的角度看孩子,面对孩子的成绩总舍不得给予肯定和鼓励。要知道这些都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甚至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5.虚伪两面型:当着孩子的面说“你成绩不错,一定能考上不错的大学”,背后却表示孩子实力不济,不指望他能考上大学。这种做法让孩子知道后,会引起孩子的极大反感,影响孩子的情绪。
6.沉着应对型:这类家长把高考看作是孩子人生中的一个重大选择,应该认真对待,但并不认为它是唯一的选择。他们很清楚孩子的能力,也充分信任孩子,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合适的帮助,让孩子能够非常理性地对待高考。管理资源吧阅读glzy8.com/zl/转载请保留
“孩子高考家长焦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家长们赋予了‘高考’太多意义。”对此,檀立建议说,家长首先应该对高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把它看作是孩子生命过程中的一个点,而不是一个结果,更不是达成自己某种心愿的工具。这样,家长才可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高考,既认真对待,又不当作是唯一的出路而过分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