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孩子的一些行为,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老师如何用心地去做?让我们用爱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和关心爱护幼儿、教育幼儿,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让一张张天真的小脸都能绽放笑容。
小班幼儿刚来园,面对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会出现哭闹的现象,这在老师眼里是正常不过的事,也是很快就可以解决的现象。可是,两孩子让我有点“头疼”了 ——天天来园后海宝不离手,睡觉时毛巾不离手;一一一到午睡时间马上会拿出自己的小枕套,需要闻着枕套上的气味才能安睡。老师曾试着保管他们的这些物品,迎来的却是更为厉害的、无休止的哭声。
分析其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因为环境的转换,造成了孩子生活上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让他们对陌生的、没有类似经验的集体生活产生了距离感,从而缺乏安全感,也导致了焦虑情绪的产生。这一系列的反应也就造成了现在孩子所出现的一些行为表现,他们试图从自己家里带来的这些玩具、物品在拥抱的过程中寻找安全感,也因熟悉带给自己一点安慰。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没有阻止孩子的这些行为,而是寻找一切可以亲近孩子的机会:设计有趣的游戏、在宽舒的氛围中和孩子聊天、午睡时陪在孩子身边;多给孩子一个会心的眼神、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温柔的抚摸,让孩子尽快地熟悉老师、亲近老师,熟悉周围的一切,使陌生、焦虑的情绪得以慢慢地释放。随之而来的,会是孩子愉悦的放松的心态。
逐渐地,我再给这两孩子一些建议:海宝玩得很累了,也需要休息,你能把它送到书包了,让它香香地睡一觉吗?天天很顺从地点了点头。至于一一的小枕套,我则把它压在了孩子的枕头下面:就让小枕套枕在你头下面吧,照样可以陪着宝宝。孩子听着也有理,默认了我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