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meiwen>>>c5>>>课外知识

古代文学重点总结(一)

  第一部分  先秦文学

  神话

  根据马克思的科学概括,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引申来说,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神话在后世仍然具有文学魅力,同时也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三家诗、四家诗

  《诗经》在秦时遭火焚毁,但由于学者的讽诵,到汉时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矛苌。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其中,齐、鲁、韩三家武帝时已立学官,毛诗晚出,未得立。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称为古文,其余三家则称今文。自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

  汉儒传《诗》,使《诗》经典化,固然有对《诗经》的曲解、附会,但汉代形成的诗教传统和说诗体系,不仅对《诗经》的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赋比兴

  指的则是《诗经》中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赋:即不加修饰,直接地铺陈叙述。比:比喻。兴:借助其它事物作为开头,以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为后代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风雅颂

  《诗经》的三种分类。风:各地的土风歌谣,地方音乐;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用于宗庙祭祀或重大典礼时的乐曲。

  《春秋》三传

  即《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左丘明所作,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富有文学性。《公羊传》、《榖梁传》均作于汉代,前者为齐人公羊高所作,后者为鲁人榖梁赤所作,主要阐述《春秋》的微言大义,叙事很少,文学、历史价值不高。

  “春秋笔法”

  据说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种作法被称为微言大义,或者春秋笔法,被中国古代的传统所褒扬。

  如今春秋笔法已经成为一句成语,就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尚书》

  《尚书》本称《书》,汉代称《尚书》,意为“上古之书”。后儒家尊之为经,故又称《书经》。《汉书·艺文志》谓原有百篇,曾经孔子删定并为之作序。现存五十八篇。全书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上起唐尧,下迄秦穆,有典、谟、训、诰、誓、命六体,基本内容是虞、夏、商、周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其中《虞书》和《夏书》是后世儒家根据古代某些传闻编写的,而《商书》和《周书》则基本上是当时史官的实录。《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自汉以来,《尚书》即立于学官,成为儒家经典之一,且有今古文之分。

  《左传》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汉人以为它是一部解说和阐述《春秋》的著作,改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亦称《春秋左传》、《左氏传》。

  全书约十八万字,以鲁国十二宫(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顶、哀)的世次纪年,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711—前468)共254年间个诸侯国的重要史实。《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记述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它完善和发展了由《春秋》开创的编年体史书题材,把它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保存了大量春秋时期的历史资料,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还引证了春秋以前的一些古史传说,史料价值极高。《左传》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巨著,对中国的语言文字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其记载系统条理,有分析和评论,有追叙和附叙,首尾完整,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尤其是描写战争和辞令两个部分相当精彩。

[Ok3w_NextPage]

  《战国策》

  《战国策》简称《国策》。原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西汉刘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故定名为《战国策》。其作者无考,当是战国策士的集体创作,由刘向整理编订而成。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策,记录了春秋以后到汉以前共245年(前454—前209)间诸侯各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一些重大事件,保存了战国时期的许多重要史料。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散文作品,其绝大部分篇章是记载战国时的谋臣、策士、纵横家之类人物的言行和事迹的,虽不乏后人增饰、虚夸的东西,却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很强的感染力。它的出现,标志着各种散文文体的创造、发展和日趋成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国语》

  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载周、鲁、齐、晋等八个国家春秋时代的历史,相传是左丘明所作。

  《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曾做过漆园吏。庄子“其学无所不窥”,其思想受到老子的影响,却又与老子有很大不同。哲学上以“有情有信”却又“无为无形”的“道”作为本体,认为“道”先天地生,无所不在,不可闻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无常的。主张通过“心斋”、“坐忘”的修养方法,进入齐玩物、外生死、无是非、无所待、“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境界。他抨击当时的社会现实,向往回归原始朴素的社会。

  《庄子》的散文极富文学色彩,想象丰富而奇特,善于夸张,行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运用厄言、重言、语言等手法,“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将玄奥的哲理与生动的形象及诗意的境界融为一体。《庄子》一书现存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7篇为庄子本人所作,外、杂篇的作者说法不一。

  楚辞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在江汉一带的南方崛起的一种新的诗体。它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即后人所说“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其代表作家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他在出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楚辞这一新诗体,这对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体是一次解放,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楚辞”之称,始见于西汉。刘向收集编辑屈原、宋玉诸作及后人模拟之作作为一书,题为《楚辞》,东汉王逸又继作《楚辞章句》,于是《楚辞》又作为这一诗歌总集的书名流传于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个人专著诗集。

  九章

  《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包括《惜颂》、《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等9篇作品。“九章”之名大约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屈原作品时所加上的。《九章》的内容与《离骚》基本接近,主要是叙述身世和遭遇。《九章》的纪实性比《离骚》强,所以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屈原的更多情况。在艺术手法上,《九章》采用了直接铺叙、反复抒写的手法,表现的感情比较直接、奔放,但不如《离骚》浪漫。

  九歌

  《九歌》本来是楚国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从现存的《九歌》看来,它的民间文化色彩十分浓郁,而屈原的个人身世、思想的痕迹倒并不重,《九歌》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九歌》共11篇,所谓“九”,并不表示确数。

  删诗说

  这种说法最早出于西汉的司马迁,他认为是孔子删定了《诗经》,《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与礼义,……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可靠的。

  1、神话的分类都有哪些?

  神话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创世神话。中国的创世神话,以盘古开天地最为著名。那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这种看法在世界各地的原始初民中普遍存在。宇宙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太极观念有机重要的影响。同时,宇宙生成的人格化、意志化过程也反映了先民对人类自身力量的肯定。中国古代关于宇宙万物的神话还有很多种表达形态,都显示了先民对宇宙等自然现象积极探索的精神。

[Ok3w_NextPage]

  (2)始祖神话。始祖神话也就是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神话。中国的始祖神话,是女娲抟土造人。这一则神话不但虚构了人类的产生,同时也试图阐释人类为什么会有社会地位的差别。女娲造人和补天的功绩,既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除了人类共同的始祖外,各部族又有着自己的始祖神话。它们反映了部族成员对自己祖先的追念,表现出民族自豪感。

  (3)洪水神话。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曾经有过的洪水灾害是如此的惨烈,在人类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成为一种集体表现,伴随着神话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提醒人们对自然灾害保持戒惧的态度。我国洪水神话中,最杰出的英雄当属鲧禹父子了。与外国的洪水神话不同,我国的洪水神话,主要是把洪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害,所揭示的是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洪水神话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

  (4)战争神话。这类神话反映了原始部落联盟之间的斗争,有一定的史实的影子。如共工与颛顼争帝、黄帝与炎帝的战争等。这些神话,反映出了原始部落间的冲突与较量,以及各种具有文化意义的发明创造。同时,这些神话也多少反映了古代人类对中国地理形势特点的幼稚认识。

  (5)发明创造神话。这主要表现在各种英雄神话上。人们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重大发明,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雄身上,并把它们看作是本不足理想的象征。自然神从而被人类自己的神所代替,它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中国神话中有大量的有关发明创造的神话英雄形象,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等。

  2、先秦散文的分类都有哪些?

  先秦散文分为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两类。

  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也叫做叙事散文。其中,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尚书》和《春秋》提供了记言记事的不同体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诸子散文,也称说理散文,以论说为主。其中,《论语》创立了语录体,在《墨子》中语录体有所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对话式论辩文。《庄子》丰富的语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的瑰宝。《荀子》、《韩非子》中的专题论文,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3、谈谈先秦诸子散文,即说理散文的发展状况。

  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主要著作有《论语》、《老子》。先秦说理文的一些文体特征在《论语》中已有萌芽。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却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论语》的文学成就主要在其语言方面,它的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形象隽永的语言,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散文的主要形态。《老子》作为道家的著作,以韵文为主,但又有较为整齐的片段,且多押韵,表现为韵散结合的形式,则是先秦说理散文的另一形态。它的文学成就主要在语句的情感表现和诗意的语言方面。其文章犹如一组词义洗练的哲理诗,采用大量的韵语,排比、对偶句式,行文参差错落,犹如鱼龙曼延,变化多端,像诗,也像歌谣,常以比喻来表示深刻的哲理。和《论语》却奠定了先秦说理散文的基本特征。

  (2)对话体和寓言体。先秦说理散文的对话体著作,主要是指《孟子》。其实,《孟子》也主要由语录体构成,它没有标题,每篇也不是说一个固定的主题,但有一些章节却围绕一个中心论题反复论述,形成了对话体的说理散文。先秦说理散文的寓言体著作,主要是指《庄子》。《庄子》中虽然也有许多对话来说理,但更多的是借助寓言来说理,语言和章法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Ok3w_NextPage]

  (3)独立成篇的专题论文。独立成篇的先秦说理散文,最早是兵家的《孙子兵法》。它是由春秋末期孙武所著,今本一共十三篇,均有标题,整个议论都围绕着中心展开,许多篇章已经显出谋篇布局的结构艺术。但真正说理散文的定型,还是《荀子》和《韩非子》中的一些专题论文,这些文章往往长篇大论,有一个标明全篇主旨的标题,论点明确,中心突出,论证精密,注意谋篇布局,结构浑然一体,代表着我国说理散文体制的成熟。从此这种体制成为我国说理散文的主要形式。

  4、简要回答《诗经》的艺术成就。

  (1)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诗经》广泛展示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的生活,深刻揭露了统治者贪得无厌的本质和压迫人民的罪行,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2)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①朴素自然的风格。诗人善于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概括而具体的描绘事物特征,如实反映现实生活。

  ②赋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诗经》中的大量诗篇运用了赋、比、兴手法来叙事、写景、抒情,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提高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5、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诗经》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①反映现实的广阔性。《诗经》中的诗来自广大的地区和阶层,作者有奴隶、自由民、士兵、流亡者、乞丐、思妇、弃妇,也有从统治者内部分化出来的受打击、排斥的贵族。他们从不同的地位、遭遇和生活感受,从各个不同社会侧面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展示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的生活,时间跨度之长,背景之广阔,内容之丰富,是后来许多诗集都难以比拟的。

  ②反映现实的深刻性。作者大多能站在被剥削者的立场上,揭露了统治者贪得无厌的本质和压迫人民的罪行,也反映了奴隶们的悲惨命运以及奴隶从不自觉走向自觉的反抗过程。《诗经》通过这些描写,真实地勾勒出了周代怎样由全盛走向崩溃没落的历史。

  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

  ①朴素自然的风格。诗人善于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概括而具体的描绘事物特征,如实反映现实生活。

  ②赋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诗经》中的大量诗篇运用了赋、比、兴手法来叙事、写景、抒情,大大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提高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形式特征

  ①基本上是四言体诗歌。一句两拍,句式整齐,显示了一种韵律美。为了表达内容的需要,《诗经》也往往突破这种定格,运用富于变化的句式。因此,除四言外,《诗经》也产生了一字到九字的多种句型。

  ②多重章叠句,反复回旋,使内容层层深化,感情步步加深。

  ③用韵自然而富有变化。

  ④语汇丰富,用词鲜明生动而富有形象性。

  《诗经》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现实主义的源头。它与《楚辞》并称为“诗骚”,代表了北方文学的最高成就。“风雅”成为后代进步文人创作的典范,“比兴”成为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优秀传统。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诗经》特别是“国风”所表现出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它推动诗人、作家去关心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而不是把文学看作是流连光景、消遣闲情的东西。唐初陈子昂在诗歌革新运动中即以“风雅不作”、“兴寄都绝”批判齐梁诗的“采丽竞繁”。诗圣杜甫又以“别裁伪体亲风雅”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白居易在新乐府运动中,也以“风雅”、“比兴”为标准,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要求。所有这些,都是对《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进一步发扬。

[Ok3w_NextPage]

  6、论述《离骚》的文学成就。

  《离骚》发展了上古口头文学——神话的浪漫主义传统,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源头。

  (1)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诗人以自我为原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凸现了自我形象的纯洁高大。《离骚》又自始至终贯串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表现出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志。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构成了屈原浪漫主义人格及其《离骚》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2)具有深刻现实性的浪漫主义。

  屈原的浪漫主义理想不是脱离现实的幻想,而是深深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在诗的第一部分,诗人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了楚王的昏庸,党人的偷乐,群小的贪婪,展示了楚国政治舞台的黑暗现实,说明了屈原浪漫主义性格产生的典型环境。但由于屈原浪漫主义理想在现实中得不到实现,所以诗人在诗的第二、三部分“另辟神境”,以一系列神幻的情节进一步展示了他对理想的上下求索。这种纵横宇宙的丰富想象,把现实、历史与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诡奇境界,使诗篇抹上了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综上所述,《离骚》在创作方法上体现出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是具有深刻现实性的浪漫主义。

  (3)比兴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

  《离骚》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又有了新的创造。《诗经》的比兴大多比较单纯,只是就某一具体事物用比兴;而《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创造出了一种文彩斑烂、寄托幽远的意境,开拓了中国诗词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传统。

  (4)创造出新的诗体形式和绚烂华美的语言。

  《离骚》在诗体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采用了一种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的散文化句法,扩大了诗的容量。在结构形式上,它把《诗经》整齐短小的重章叠句扩大为长篇巨制。在语言运用上,大量运用了楚地方言和楚物名称,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此外,还大量使用了“焉”、“乎”、“哉”特别是“兮”的语气词,这样就大大增强了诗的抒情意味和节奏感。

  7、《庄子》的艺术特征是什么?

  (1) 展示了一种极为开阔的精神境界。为表达不受羁绊的自由,庄子以他特有的笔法,描绘了一个万物并存、各有所待的世界,恢宏阔大的自然气象,本身就有一种开拓胸襟的魅力。

  (2) 语言生动,文采丰富,挥洒自如,活波流畅,节奏感强。

  (3) 文章想象丰富奇特,变化多端,笔法夸张,的想象,雄阔奇丽,充满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

  (4) 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的表达他的思想,多用灵活的比喻和民间寓言故事,全文并没有讲大道理,而是用一个又一个生动,形象的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传说来说明问题,这些都能表达作者的特定思想,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形象性,层出不穷的比喻,将抽象的哲理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创造了奇丽怪异的艺术境界,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可以用如《逍遥游》等篇目里的内容作为例证。)

meiwen首页 更多me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