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心育之花,构建和谐德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事业成功者的案例中,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开朗的性格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成了决定性的因素。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日益为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所关注,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校也不例外,学校确立了现代教育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耐挫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我校自2006年创建成宜兴市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以来,在开展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我们感受到学生对心理辅导的要求很强烈,认识到培育心育之花是构建和谐德育的重要举措,并且认真落实各项心育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
一、培育心育之花,构建和谐德育。
我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关注与重视,自开展无锡市课题《离异家庭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研究》的研究以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一个探索、规范、提高的历程。
1、高度重视,科学规划,营造良好氛围。
首先,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政教处等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心育领导小组。并且分工明确,措施落实。学校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团队工作计划都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学校还有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规划及每年度的实施计划。校领导带头参加课题研究,还经常把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行政会的一个重要议题。除此之外,他们还亲自参与学生的心理咨询,参加“阳光心语”工作会议,在全校营造了良好的心育氛围。
2、加大投入,创设环境,支持心育建设。
(1)创建好“净心聊吧”活动室,充分发挥阳光心语工作室职能。
心理辅导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效适应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咨询室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给有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的学生予以发泄、倾诉、沟通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必备的物质条件。为此,学校投入2万元,按《无锡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设置的基本要求》,添置了会议桌、橱柜、音响、沙发、软件、心理辅导书等,开辟了环境优雅、设备良好的“净心聊吧”,为开展心理辅导等教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安静、宽松、和谐、舒适的场所。
我校于2006年组建了阳光心语工作室,由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组成。工作室人员能积极参加培训,每月出刊《心灵绿色园地》,在师生中宣传发动,认真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工作。他们随时热心接待来访的同学,静心倾听他们的发泄,给他们耐心的疏导、辅导。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感到老师充满了人情味和亲近感,老师是我们的知心朋友。咨询室建立以来已接待了一百多个来访的学生,温暖了学生的心田。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校又投资1万多元,订阅和购买了几十套心育杂志、书籍,创建了心理阅览室,便于学生在阅览课上阅览。
(2)加强心育师资队伍培训,保障心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利用全体教师业务学习、班主任培训班等阵地,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心育理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成为实施心育的带头人、主力军,以健康的心理素质来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以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熏陶学生。学校还出资几千元派出两位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取得了结业证书。通过学习,老师们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懂得了心理辅导的原则,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明确了教育责任。
3、注重渗透,多管齐下,开展心育活动
我校一贯来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综合实践课、班队活动课等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各学科都确立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能有机渗透心育。政教处将每年五月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月,定期开设心理讲座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认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团总支也围绕“阳光生活每一天”的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去年9月12日,我校还特邀了苏州职业演讲家王评为全体师生作了《挫折教育》的专题演讲。
[Ok3w_NextPage]如,我们还在初一年级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德育读本》中穿插心理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知识辅导和心理疏导,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让学生悟出怎样才能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理解和谅解,以及换位思考等,解决了好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深受学生喜爱。
我校还组织学生设计心理健康手抄报,《心灵绿色园地》校刊设置心育专版、学校设有校长信箱、心语信箱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家长会上我们还有目的地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讲座,指导他们教育子女的方法,从而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二、加强心育科研,营造心育氛围。
离异家庭子女是我校学生的特殊群体。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他们因缺乏家庭温暖,性格内向、意志消沉,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有的学生不敢提自己的父母,一提父母就伤心流泪,非常自卑。这些不和谐现象影响了我校和谐德育的推进,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潜意识告诉我们这是他们特殊心理的反映。要把他们培养成才,必须以抓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于是在2005年我们提出《离异家庭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研究》课题,并对他们展开了调查。
(1)心理素质调查研究。
家庭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是多侧面的、巨大的。我们着重调查了离异家庭和单亲家庭的家长的文化素质,了解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情况和方式方法。例如,有一个学生的父亲犯罪,导致家庭破裂,母亲离他而去,靠祖母供他上学。你说这样的学生能高兴得起来吗?学习上哪来动力呢?这就给我们以启示:要抚平学生内心的创伤,不仅需要老师的爱,更需要父母的爱、社会的爱。
(2)心理素质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普遍建立个案、个性表现卡,勾勒出学生个性发展的轨迹及存在问题。从汇总情况看学生个性有好的一面,但也存在缺陷。好的一面是他们早成熟,较为懂事;生活节俭;有的学习勤奋,成绩较好;存在的缺陷是自卑感强,情绪不够稳定,缺乏耐挫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针对调查掌握的资料,全体课题组的老师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达成了一致的共识:①加强对他们的心理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于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塑造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如:懂事、自立、勤俭节约、勤奋好学、有自控力、耐挫力等。②帮助他们矫正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③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课题组人员还对个案认真跟踪辅导,积极撰写论文或案例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我校现已汇编了两本(06、07年度)论文集。
两年多来,我校结合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效地推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加快了和谐德育工程的整体构建,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