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meiwen>>>c5>>>百科知识

谁在为“文艺”买单?

  我们曾经说一种话,穿一种衣服,过一种生活。不过,现在我们的选择变得多了一点,增加了一种选项,叫“文艺”。急速发展的中国,正在重新出现“阶级”。就像所有发达国家经历过的一样,中国的中产阶级正在壮大。他们中的一些人,有好品位,讨厌泯然众人,更要和那些热爱大logo的暴发户划清界限。于是,“文艺”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标签。

  他们或许是这样一群人:

  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意无意间说起自己的大学,旁人无不投来敬仰的目光。他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不是四大就是4A,不是垄断国企就是全球500强。

  别人下班去酒吧泡妞,他们不是在看话剧,就是在看现场,不是XX大使馆文化处的影展放映,就是艺术展,你跟他们说院线,“院线上的电影都能看么?”。

  别人转发点段子手微博,他们写诗、写小说、临帖王羲之的《兰亭序》。

  别人看点《我是歌手》,他们听摇滚、听电子、听民谣、听古典,再不然自己搞乐队玩音乐。

  别人看个《甄嬛传》,他们看美剧、看英剧、看欧洲电影、看每个镜头超过3分钟的艺术片;家里的电视从来不接收电视信号。

  别人读金庸时,他们读陀思妥耶夫斯基,读诗歌、读哲学、读建筑学、读经济学,读一切“普通青年”没有兴趣了解的生涩读物,甭管是否真看懂了,最重要的是它们都不能是中国人写的。

  他们爱摄影,但绝对不用大爷大妈都用的单反“无敌兔”,他们用胶片机、用lomo、用宝丽来,冰箱里冻着一堆一堆过期胶卷。

谁在为“文艺”买单?

  (管理资源吧阅读配图)

  他们也做饭。不过,“食材”一定要有机的,米饭是杂粮的。10分钟炒菜,15分钟摆盘拍照,20分钟修图上传朋友圈。他们在阳台上种菜、郊外圈地养猪,当然都不是自己动手。

  穿衣打扮这样物质的事情,他们也做。他们穿二手衣、穿无印良品、穿例外、穿山本耀司、穿川久保玲、穿Maison Martin Magiela、穿Ann Demeulemeester……他们穿的是一种“文化”,而不是衣服本身。

  他们也上网,他们不玩开心、不玩魔兽,他们上豆瓣。他们把知道的每一本书、每一部电影、每一个“有品位”的活动进行“看过”的标注。

  他们也关心时事,当然不是看新闻联播。他们看地下电影时,为底层弱势群体振臂疾呼。微博上哪里有不平,哪里就有他们的转发。

  他们正在成为相当主流的“非主流群体”。他们被人们叫做“文艺青年”“小清新”。他们是精神至上的,他们需要“不同”,更需要被人们知道他们“不同”。有篇外媒的文章叫做“China Has Hipsters, Too”,但中国的“文艺青年”们并不是“Hipster”,他们没有品尝底层生活的艰辛、也没有真正的反文化。他们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怀旧,努力和大众趣味划清界限,希望通过“文艺”来证明自己。

meiwen首页 更多me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