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挫折教育的孩子经不起打击
挫折教育会被很多人忽略。其实,缺少挫折教育,才是很多孩子出现问题的本质原因。那么一个人缺少挫折教育,会有什么样的不良后果呢?先看一则当下的新闻事件。
现年16岁的印度美少女辛吉妮 · 塞古塔平素喜欢歌舞,也曾演过电影。然而她在参加一次电视歌舞比赛时,意外发生了。当辛吉妮自鸣得意地表演完毕时,主席台上的一名“毒舌评委”毫不客气地批评道:“你今天的表演没精打采,很差劲!”羞愤难当的辛吉妮遭到当头一棒,只见她瞠目结舌地呆立在那里,接着白眼一翻当场昏倒在地。辛吉妮在入院观察了两天后,由家人带回家中继续休养。岂料几天后,辛吉妮的情况突然急转直下,她先是失去了语言能力,接着连四肢也无法动弹,并且她仿佛得了失忆症——不仅对自己曾经出演过的电影毫无印象,甚至连家人都回忆不起来。
辛吉妮的意外病倒,让父亲迪利普·塞古塔十分自责。他说:“我想对所有的父母亲说,不要给你们的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这样的淘汰比赛实在太残忍,我为我犯下的错误追悔莫及。”
这个例子中,辛吉妮的父亲没有对自己的教育方法进行检讨,认为这种结果是外界给孩子压力过大导致的,是客观原因造成的。那么主观方面呢?当然是少女自身的原因,简单地说,就是她缺少抗打击的能力,心理非常脆弱,在突然的打击下,很容易就崩溃。
上面这个例子相对极端一点,那么再说一个身边的例子。有一个女孩子,由于父母是老师,她在小学和中学时都受到种种庇护。上了大学以后,开始独立生活,一天由于私自用了舍友的洗发水,被舍友视为小偷而遭到排斥,她最终在这种生活下得了抑郁症,不得不退学。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现在很多高校里出现的学生跳楼、学生自残等事情,就是当事人没有对待挫折的心理承受力,从而导致心理失控。辛吉妮不幸的根源就是在她的成长环境中,什么事都由父母担当,自己没有处理过压力,一旦碰到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就慌了手脚,溃不成军了。
由此可见,缺少挫折教育,孩子的心理防线特别脆弱,经不起打击;而且在处理压力时极为无能,一旦无人帮助,闷在心里,就疯掉了。
把适当的压力交给孩子
那么,怎么才能看出你的孩子有没有这方面的缺陷呢?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哪里呢?
有一个现象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在我们同学中,那些成绩中下的,进入社会之后,往往抗打击能力很强,不怕失败,因为他就是在适当的压力下长大的。往往品学兼优的学生,一进入社会,如果环境不如意,倒是容易失落和消沉。以我本人为例,我读中学的时候是个优等生,自然有心理优势,进入大学后成绩只处于班上中等,有一阵子心里难受,怀疑自己,过了一两个学期才找到合适的定位。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长期在赞扬和肯定的环境里成长,难免有孤傲的心理作怪,一旦遭遇现实打击,一个跟头摔下来,可能就会摔得很惨。
同样道理,现在我们的孩子,一般都有两代人在宠爱。特别是一些父母,或者爷爷奶奶,特别爱炫耀孩子,一点点小成绩就夸上了天,甚至把一些缺点也都夸成优点。比如说有的奶奶喜欢这么说:“我们家孩子在外面从来不受人欺负,只有他敢惹别人,别人哪敢惹他。”这样的炫耀最容易助长孩子目中无人的骄横心理,以及唯我独秀的孤傲心理,这两种心理都会使孩子处于一个空中楼阁之上,一旦没有父母的保护,马上摔下来。
通过以上的分析,结合你孩子的性格特点,你大概就能知道你的孩子需不需要接受挫折教育。最简单的是看孩子对待别人批评的态度。如果能接受批评,总结教训再来努力,这是最好的,而各种抵制批评、逃避批评、害怕批评的心理都需要接受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就是你把适当的压力还给孩子,让他自己来处理,让他适应人生阶段性的挫败,并从挫败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比如孩子去参加一个画画比赛,没选上,这时候你必须抱着客观的态度来分析,一方面指出他的不足,一方面给予肯定和鼓励。一般家长会有两种错误的处理态度,第一种,我们家孩子其实画得挺好的,评委不公平,或者其他孩子走后门,名额让别人抢了。自己把孩子夸成一朵花,这是在助长孩子的孤傲心理。第二种,老是强调孩子的不足,别人怎么怎么好,这样会让孩子没有信心没有主见。
[Ok3w_NextPage]由此可见,孩子面对压力,可以给他疏导,但决不能大包大揽,让孩子觉得压力与他无关。包括前面所说的责任感的教育和判断力的教育,都与挫折教育密切相关。从辛吉妮的例子来看,家长对孩子的赏识教育肯定过头了,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无往不胜的,无法承受批评和失败。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必须引起家长的关注。一句话,不能接受批评、不能承受压力的孩子,将来十有八九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