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meiwen>>>c5>>>百科知识

阅读伴我度余生

  我喜好读书,可读的书实在是太少了。参加工作40余载,每天上班都是忙不过来的行政事务、没完没了的应酬接待。总想从纷乱繁杂的环境里逃离出来,寻找一份安静,可这只能是一种奢望。偶尔被安排到上级党校脱产学习个把月,那对我是最好优待了,终于有机会可以静下心来读几本书。在工作期间,我的片刻安静其实都是读书带来的。

  我家里的藏书不少。这几年生活条件改善了,住得宽敞了,便鼓捣出一个像样的书房,有整墙壁的书柜,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可这些书的作用通常都是用来装门面、摆样子的,炫耀我是一个好学习的文化人。有时候我坐在书房,望着那一摞摞排列整齐却很少翻动的书,真的为自己的虚荣心感到好笑。

  人在许多时候许多事情上往往都是自相矛盾的,比如说时间。在岗位上,总嫌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常常羡慕那些整天无所事事悠哉悠哉的人;可一旦退下来,成了“时间爆发户”,又有些享受不了,于是平生一种孤寂和无聊,又开始羡慕起那些忙忙碌碌有事可做的人。我非圣人,当然也未能逃脱这个怪圈。

阅读伴我度余生

  其实我何尝不明白,读书和工作有所不同,工作总有干到头的时候,而读书却是永无止境的,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既如此,那就用读书来填充自己的精神空间好了。对于喜好读书的人来说,有书相伴还会孤寂和无聊吗?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把读书这一圣洁之事染上名誉色彩。比如我吧,就时常认为只有读书人才读书,结果把读书弄成了一种身份,一朝退下来,告老还家,对“读书人”这个身份失去了兴趣,读起书来便觉得索然无味了。

  我曾同作家素素聊过天,那是在一个咖啡厅里,足足聊了两个小时。我本是向她请教写作的,而素素的话题却多半是在聊书,聊她的读趣,这让我很有新鲜感,也感觉出与她在学识上的差距。此后我读过素素的一篇散文《日子里的书》,这题目本身,就说明她是把读书当成日子过了,书对于他们这些搞学问的人,如同布帛菽粟,须臾不可离开。他们本已是名副其实的读书人了,却反倒不在乎那个身份,读书之于他们,已然升华为一种境界、一种素质、一种追求了。

  素素说:“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是你最向往的日子?我说,读书、写作、旅行……日子里的旅行得有金钱支撑,只能偶尔为之。日子里的写作要付出心血,而且写作的灵感不是经常有。日子里的阅读却是最廉价的了,因为书既可以买也可以借。然而,阅读看上去是节俭,其实是最豪奢的,他是一个人独享的精神盛宴。” 说得多好!还有最使我受启迪的一句话:“阅读不只是读书人和写作者的独享。每一个人,你的生命在延续,你在日子里,就应该阅读。”

  人总有一种惰性,在自觉性还未养成的情况下,要做成一件事情,得有一些约束和压力才行。我现在就给自己规定了每天不少于两小时的阅读时间,其实真要钻进去,常常是要超时的。我对我的那些藏书也重新进行了整理,按照素素的做法归为几类:经典类的,比如中外名着,列出书目,细细品赏,系统阅读;实用类的,比如史志、工具书等,有时来了灵感,要写点什么,便根据需要,有选择性地参考引用;休闲类的,比如各种报刊杂志,放在茶几、枕边或者外出的提包里,无事了随手翻翻,只当是一种消遣(当然有时也会碰出火花产生激情);流行类的,比如书市畅销的书,就千方百计淘来看看,以求自己的思维跟上时代的节拍。

  这种持久的养成训练,使我渐渐地产生了一种读趣。每每在深夜,毫无睡意,便悄然来到书房,随手翻起写字台上的新书和旧书。拿起新书,有如初交的知己,它会毫无保留地把作者一生中体味的真谛讲给我听,我也默默地在心里用自己的感受作答;拿起旧书,宛如旧友重逢,它还是讲它已经讲过的老故事,我则把我最新的经历与之融合,久久不能分离……

  下雨了,出行困难,我就一整天泡在书房里,并且在书里读出了雨势。书的紧张情节,会让我联想到窗外的滂沱大雨,它把内涵一股脑倾倒出来,不容人喘息;书的哲理,会让我联想到淅沥的小雨,它如贤妻良母,把心意一点一滴温柔地奉送出来,让人慢慢地咀嚼品味。

[Ok3w_NextPage]

  我习惯在阅读的时候泡上一杯茶,那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读一本好书,就像品一壶好茶,浓浓地沁入心扉,甘醇无比。我想这不仅是我,那展现在书中的语言之美,风景之美,博学之美,就如同用清冽的甘泉冲泡出来的香茗,会滋润每一为读者的心。

  书,还时常带我漫游我的未来之旅,涉过险滩,攀过高山,飘过云海,驶进港湾……奇迹就发生在这方小小的“魔城”,让你在作者的情感和智慧中一次又一次光彩风华,体味出畅想的欢乐。http://www.glzy8.com/

  “日子里没有阅读,不能算是有质量的生活,也不能算是文明人的生活。”素素如是说。退休后的我,何尝不想过上有质量的生活、文明人的生活?那就坚持阅读吧,让阅读伴我度过美好的余生!

meiwen首页 更多me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