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问候日”。这个初衷为呼吁和劝告和平解决分歧的日子,如今已衍化为以促进人类相亲相爱为主题的纪念日。
然而,很多人感叹,在城市现代化的今天,问
有人说,要是在“世界问候日”这一天收到一个祝福,会富足一年,幸福一生。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教授胡照春说,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不仅会给你和被问候的人一天好心情,而且能让我们生存的人文环境更和谐。
参与“世界问候日”
也许你尚不知道“世界问候日”,它源于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1973年11月21日,澳大利亚的两兄弟姆可马克与米切尔,自费印刷了大量有关问候的宣传材料寄给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及世界知名人士,向他们阐述设立“世界问候日”的重要意义,呼吁他们为促进人类和平发挥作用。第一个“世界问候日”就此诞生。经过30多个节日,“世界问候日”已经发展成为普通人互发问候,在不同种族不同文化间增进理解,促进感情的一个节日。“世界问候日”的影响还在扩大。
迄今,全世界已有180多个国家庆祝这个节日。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曾亲自参加第16个“世界问候日”。他在1988年11月21日写了一封公开信,将他温暖的问候送给每一位参加第16个“世界问候日”的人们。他说:“希望你能够获得友谊,就像你慷慨给予的那样”。
今年的“世界问候日”,让我们都来参与,打几个电话和手机问候亲人,发几个E-mail问候朋友,给陌生人一点友好微笑,接听电话首先一声“你好”,上下公交车时道一声“对不起,请让一下”,“谢谢”……我们会感到,我们的城市、我们生活的环境温馨许多。
别让热脸遇冷面
可是,当下,即使有的岗位员工礼貌地道出“你好”、“慢走”时,很少有人会回应一句。“问候”无人理睬,成了“自言自语”。这种算得上普遍的社会现象,常常让人感到尴尬或不安。一位出租车司机韩师傅借本报向来来往往的乘客“拜托”一句:“请别吝啬你的一声问候或是一个笑脸!”
当了5年“的哥”的韩师傅说,每天载客总少不了要说“你好”、“再见”、“慢走”之类的话,“对方客气些就冲我点个头,绝大多数头一歪,睬也不睬。”老韩说,前两天一位穿得很时尚的女士在武汉航空路附近拦下他的车去汉口火车站,“看她有两只大皮箱,我主动迎上去把行李放到后备箱里,结果人家一声谢谢也没有,从头到尾就说了3个字:‘火车站’。”
韩师傅自嘲说,每天重复的这些问候语就像是对着空气“说”的,“公司要求我们使用文明用语,乘客是不是也能回应一句呢?”尽管客人对他的问候常常爱理不理,但他仍一直坚持着,“打个招呼是小事,但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
这种尴尬对于公共服务行业的从业者来说,似乎有些司空见惯。在武汉市青年路一家饭店当迎宾员的顾小姐,更将自己形容成“透明人”,“客人来来往往,我们笑脸相迎,但从来没有人回过头来笑一下。人家就当我们不存在。”
在某小区做保安的小张说,每天见到进进出出的业主,他们都会献上一句“您好”,但是回一声“您好”者不到1/4。曾有人笑语:如今大学生的家书早已被简写为:“爸妈好!钱!”单纯的几个字或许有些夸张,或许足以表达儿女的问候与要求,但毕竟少了些什么。
有人曾在街头随机进行抽样测试。在面对“你好”的问候时,20多名受访者的第一反应是戒备或躲避,有的甚至惊奇地送上一句:“有病?”
礼仪之邦缘何出现如此尴尬一幕?“太多的事实、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于是,冷漠成了最实用最安全的盾牌,我们也习惯了怀疑和审视每一个跟自己关系并不密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