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牧场主人,叫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培养孩子,是要让他吃点苦头的。
日本的一家动物园里,一个常年喂养猴子的人,不是将食物好好地摆在那儿,而是费尽心思,将食物放在一个树洞里,猴子很难吃到。正因为吃不到,猴子反而想尽了办法要去吃,猴子整天为吃而琢磨,后来终于学会了用树枝努力地去够,把东西从树洞里够出来。
别人都很奇怪,对养猴子的人说:“你不该如此喂养猴子。”养猴子的人却说,这种食物猴子是很没有胃口的。平时,把它摆在猴子跟前,猴子连看都懒得看,它也根本不会去吃。只有用这种办法去喂它,让它很费劲地够着吃,它才会去吃。你越是让它够不着,它才越会努力去够。正因为猴子们很难得到它,在得到它时,才会珍惜。是珍惜使不好的东西变为了好东西。
养猴子的人,从日常生活中都发现了一个真理,只有努力去够的东西,才是好东西。
由这两个小故事我联想到了现代家庭教育,我们现在不少父母“爱”孩子的做法不是把孩子培养成“龙”,而恰恰是培养成了“虫”。
仔细想想,我们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爱的方式不对,比如我们中国的家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陪读”、“侍读”,专当孩子的后勤。过分溺爱将造成娇生惯养,使孩子丧失自强的信心和能力。
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管理资源吧阅读配图)
亲子之爱,人皆有之。望子成龙,将来在社会有所作为,也是人之常情。但许多家长不顾客观实际,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处处溺爱孩子,使孩子成了养尊处优的“小皇帝”。殊不知,这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优裕的生活容易养成孩子的“现代懒惰”,容易消磨孩子的意志,扼杀他们的奋斗精神,无益于孩子成才。因此,家庭教育必须补上重要的一课——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具体而言,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该碰的钉子要让他碰。孩子初来人世,单纯幼稚,假如家长处处都替他安排得天衣无缝,就如鱼儿生下来就好意为它套上一个救生圈,后果会怎样呢?
2、该绕的弯路要让他绕。家长提供的捷径孩子未必买账,即使走在捷径上他也不一定能塌实,反而会对自己设计的路难以忘怀。而且,没有过程的结局、没有挫折的成功,就像凭空给了中国足球队一个世界冠军称号,有什么意义呢?
3、该受的苦、累要让他受。要让孩子知道一切幸福都来之不易。否则,他就不会珍惜、理解,导致身在福中不知福。
4、该动的脑子要让他动。孩子有自己的思维,应该给他们一定的空间,一来可以锻炼他们的应变能力,二来也可以让他们懂得生活的甘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