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以养德共筑中国梦】
说起勤俭节约话题,似乎老生常谈,众所周知,但仍有不少人特别是学生会疑问:什么是勤俭,又因何而节约?在建成小康社会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消费理念也日益更新。但是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似乎觉得精神生活里面缺少了什么?让我们觉得很空虚,我觉得那就是我们中华名族传统美德——勤俭节约。 “成由节俭败由奢”,奢侈浪费是败家败国的祸根。 历史上的有识之士从家族兴衰、社稷兴亡、朝代更替的无数经验教训中得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深刻警示。唐玄宗骄奢淫逸,引发了“安史之乱”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从此一蹶不振;洪秀全精心构筑太平天国,却在金银堆中迷失斗志,飘渺的天堂亦随风而逝;更悲哀气愤的是在国难当头之时独揽大权的慈禧太后为了庆祝自己生日,运用海军军费修造圆明园,最终招致甲午海战的惨烈失败,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多可怕的奢侈,竟能丧权辱国这般危害甚巨。
近日根据习总书记“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号召,党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学下发了通知,要求在学员中开展“讲节俭故事,读节俭格言,做节俭实事,写节俭文章”活动,就是从“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警示中作出的一个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民族兴衰的战略举措。
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节约这种美德为世代中国人所崇尚。早在春秋时期,俭朴就作为一种公德,为智者仁人所大力倡导。《论语》中就有“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其中“俭”就是节俭。意思是孔子具有包括节俭在内的五种品德,所以能赢得人们的信任。墨子也极力主张要在衣、食、住、行、丧葬等方面“制为节用之法”。“节约”符合“天德”。奢侈浪费就是“亏夺人衣食之财”,侵害别人的生存权。《左传》中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把俭朴作为培养良好道德的基础,把侈奢看成是一切恶行的根源。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多少年来,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艰苦朴素、勤劳节俭都作为一种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传统美德,得到倡导、保持和发扬。这也是我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重要因素。
诚然,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国家并不富裕。全国农村还有2900多万未能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城市还有1800多万人是纯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之下;有不少贫困地区教师发不出工资,孩子上学缴不起学费;有不少地方是靠中央的财政补贴在维持生活;还有一些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遇到自然灾害后,又重新回到贫困状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我们国家毕竟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即使达到小康水平,也谈不上富裕;即使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的水平,也没有理由可以奢侈浪费。毛泽东同志一再告诫我们“要节约建国,节约办一切事业。”邓小平同志多次讲到:“我们是穷国、大国,一定要艰苦创业。”因此,“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永远不能丢。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并无多少优越的物质条件和丰厚的自然资源可以依赖。可走的路只有一条,就是艰苦创业,尽可能地节约每一点有限的资源,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尽可能地节省每一份财力、物力,将之用到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用的地方;尽可能地用辛勤的汗水一点一滴滋润我们的国土。从这个意义上说,勤俭节约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可珍贵的财富,最可依赖的资源,也是我们可以有信心摆脱贫困、走向富强的真正优势和可靠保证。勤是甘泉水,俭是聚宝盆。节约不仅是在物质条件匮泛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个优秀民族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德和精神状态,也是一个进步社会所应当倡导的文明风尚,是一个当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节约是一种不竭的财富。无论是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之中,还是在条件优裕的顺利之时,这种道德要求都不会过时,也不应当过时。
[Ok3w_NextPage]作为新时代教育战线上的教师,有义务担当起这种新课题的挑战责任。勤俭节约这种美德承接下去,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养成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不要把浪费当成潇洒,你挥霍的是一种修养;不要把节约看成尴尬,你培养的是一种美德。”当我们抱怨空气污染、沙尘暴频繁、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的同时,何不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如果我们不重视节约,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就将是我们的食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们的眼泪——珍惜资源,崇尚节约是你我必须共同承担的责任。
【谨记“俭以养德”】
节俭,是指对生活欲望的节制和对财力物力的俭省。自古以来,节俭都被当作修身立德的重要内容,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凝聚人心、克难制胜的法宝,是实现革命理想和美好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一个奢靡盛行、追求享乐的社会,必然是腐化堕落、不思进取的社会;一个崇尚节俭、艰苦奋斗的社会,必然是生机蓬勃、充满活力的社会。在资源、环境制约日益严重的今天,节俭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在功业道德文章上有所成就者,都注重在俭朴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品行节操,以此来实现自我和谐。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不仅是智慧的化身,同时也是人格修养的榜样。他贵为丞相,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却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作风。乃至身死之后,内无余帛,外无盈财,家中仅留下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用于维持妻子儿女的基本生活。正如他在《诫子书》中所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见,俭朴的生活能够使人清心寡欲,使人不至于执着于财富、权势等身外之物,超越那些短浅的功利目标,从而树立起追求更高人生价值的志向;俭朴也能使人不为浮华的生活所迷惑,得以砥砺自己的性情节操,培养出超尘脱俗的心灵和出类拔萃的品格。 节俭的美德与我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相一致,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智慧。人一出生,就开始向地球索取食物、能源等生活必需品,而自然界提供给人类的资源是有限的,许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人人放纵物欲、暴殄天物,势必加重地球的负担,造成环境恶化,客观上剥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权利。长期以来,人们盲目追求经济发展,无节制地向大自然攫取,在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的代价,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受到了严重破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作为一个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木材蓄积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百分之十三的资源贫乏型国家,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断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坚持俭以养德,首先要牢固树立节俭意识,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应成为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节俭代表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它往往是和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等高尚追求紧密相连的,而随意挥霍浪费,常常是与颓废消沉、骄奢淫逸等不良心态密不可分的。纵观历朝历代,凡是提倡节俭、励精图治的时期必定强盛,如果奢靡成风、劳民伤财则导致积贫积弱,甚至亡国换代。由此可见,能否树立节俭意识,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应该明确的是,节俭并不意味着吝啬,也不是要求人人去过苦行僧式的禁欲生活,我们发展经济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节俭只是反对浪费,戒除奢侈,提倡物尽其用,适可而止,用最少的消费来获取最大的效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实力来看,还是从我国的资源、人口情况来看,都要求我们长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决不允许铺张浪费,滋长奢靡之风。
[Ok3w_NextPage]坚持俭以养德,关键在于将节俭作为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而自觉践行。据报载,现在有很多年轻的都市白领,盲目追求时尚,手机、电脑频繁更新换代,日常物品非外国名牌不用,每月的收入花个精光不算,还要向父母伸手要钱。俗语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如果因失俭而趋于奢侈,小者入不敷出,陷入经济拮据的境地;大者则欲壑难填,铤而走险,干出贪、骗、盗、抢等罪恶勾当。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腐败犯罪的道路,大多是从生活上不节俭开始的。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能够使人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能够发挥砥砺意志、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应将节俭意识贯彻于履行职务、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坚持量力而行,精打细算,严格把关,讲求实效,不搞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杜绝花钱赚吆喝的政绩工程,始终坚持用节俭的标准来衡量和检验自己的工作,使有限的财力、物力,为人民群众发挥最大的效益。
坚持俭以养德,最根本还在于形成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社会风尚。“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既是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更是现代文明的标志。社会越是文明进步,便越是崇尚节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在全社会提倡文明、科学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更加符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规律。在实践中,我们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将节俭视为个人必备的品德和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提高勤俭节约的自觉性,以节俭的实际行动来增进社会的整体和谐。各级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要采取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强的举措,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整治浪费。要加强制度建设,使节俭为民、务求实效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劳民伤财、虚荣作秀的干部受到惩戒,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浓厚氛围。
【刘少奇-俭以养德的故事】
1961年,刘少奇同志要出国去参加-次国际共运的会议。工作人员考虑到那里天气寒冷,要给少奇同志添置一件新大衣,他坚决不要。无奈,工作人员只得从一件旧大衣上拆下皮领子,缝到另一件比较厚实的旧大衣上。少奇同志对这种"改"法很满意。此后,这件大衣一直伴随着他。
还是这一年,少奇同志的夫人王光美病愈出院,工作人员要用少奇同志的专车去接,由少奇同志按路程付了车费。
刘少奇同志吃饭十分简朴,他一般是在夜间工作, "早餐"常常是稀饭、咸菜,偶而才加一两个鸡蛋。 "晚饭"一般在零点以后,为了不影响工作人员休息,通常是由王光美同志来做这顿饭。其实,这顿饭通常又是把家里人中午吃剩的饭菜烩一烩。大家开玩笑地说,王光美同志成了"烩饭厨师"了。
不添新衣,不坐公车,不讲吃喝,这儿则小事,固然小矣,却闪耀着夺目的道德光辉。
【关于俭以养德的名言】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
——爱默生
勤俭朴素,人之美德。
——程颐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
世传的财富往往造成后代的恶行。
——乔叟
节约——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
——大仲马
劳动是幸福的左手,节约是幸福的右手。
——谚语
由俭入奢,易于落水;由奢入俭,难于登天。
——格言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