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meiwen>>>c5>>>百科知识

论中秋节日文化中的精髓与糟粕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的文化之精髓与糟粕并存。因此,为了领悟中秋传统文化的内涵,我决定在中秋节来临之前,对中秋文化进行一次考察。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我曾在一条热闹的街道做了一次采访调查,调查的题目为“中秋文化的精髓之处”。其中,有五成以上的人认为,中秋的文化为月饼文化,亦为美食文化,因此可以看作是中秋的精髓。剩余的人认为,中秋文化的精髓在于家人的团聚。但我在网上搜索得知,中秋的精髓远不止这些。

  家人的团圆无疑是中秋文化的精髓。远在天涯的亲人在中秋这天,团聚在家中,围坐在圆桌旁,赏着皎洁的圆月,尝着美味可口的月饼,没有任何隔阂,没有任何不快与烦恼,有的只是亲情中的快乐与闲适……天伦之乐,是只有在中秋才能享受到的。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和平、和睦、和善、和气。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我认为,正是因为这样,一首首有关赏月的优美唐诗、宋词才得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由此可见,一轮明月加上一种闲适心情再加上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等于中秋文化的赏月精髓。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圆圆的月饼意味着远在天涯的亲人能团圆。在花好月圆之夜,亲人的团聚无疑是最美满的景象。

  终上所述,中秋文化的精髓在于“圆”。无论是月亮的柔和之圆,家人的相聚团圆,还是生活的美好之圆,至始至终都离不开这个“圆”字。在网上搜索有关于中秋文化的糟粕,发现中秋文化正被现代美食所冲淡。中秋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精神文物,人们赋予了这些节日以一种特殊的价值、特殊的情感内涵和情感需求。

  但现代一些人们却愈发不注重中秋节的本质,摒弃了其中的文化内涵,把传统节日变成了美食节,这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悲哀,一些子女舍得送父母高档月饼,却不屑于回家与父母吃一顿团圆饭。更有甚者把中秋节当成行贿受贿的契机。这实际上就是月饼的变味,是遗忘传统的表现。“传统是不可忘记的”,一旦忘记了传统,就意味着精神上的毁灭。因此,我们应警惕月饼文化的变味。在某些地方,社会生活中现实的功利因素突出,以“赏月”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氛围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迷信的祭拜习俗是中秋文化的糟粕,我们应当摒弃。

[Ok3w_NextPage]

  终上所述,迷信习俗我们应当摒弃,在此基础上,还应当警惕以月饼为首的传统美食的变味。通过此次考察,我见识到了中秋等传统节日的魅力所在,领悟到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应当摒弃其糟粕,发扬其精髓,这样,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才会在历史的道路上发展得更精彩。

meiwen首页 更多me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