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资源吧

当前位置:管理资源吧首页>>>meiwen>>>c5>>>作文指导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吃什么作文两篇

  一篇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今年3月6日,即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也被称作“龙抬头日”、“青龙节”、“春龙节”等。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自古以来,人们在这一天祝愿一年风调雨顺、物阜民丰。“龙抬头”的传说是这样的:相传武则天称帝惹恼了玉帝,玉帝便令龙王不得向人间施雨,导致连旱3年。龙王怜悯百姓,便私自布云施雨,结果被玉帝打下凡间,压在山下。玉帝规定:要想龙王上天,除非金豆开花。为救龙王,人们终于在二月二想到:玉米不就是金豆吗?于是家家户户都爆玉米花呈贡,玉帝无奈,便将龙王召回天庭。这就是“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

  其实,“龙抬头”的说法源自星相变化。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将全天恒星分为“三垣”和“四象”,其中“四象”即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4个方向。随着地球公转,天空的星相也随季节转换。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露头”。苍龙由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每年二月初二的傍晚,人们能看到苍龙的角(角宿)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随着时间的推移,龙喉(亢宿)、龙爪(氐宿)也会相继出现,这就是所谓的“龙抬头”。

  事实上,这一天正值惊蛰、春分前后,古时候人们相信蛰伏一个冬天的龙王从这天开始就要抬头活动,为了祈祷风调雨顺,人们便将这天作为节日,祭祀为人间送来雨水的龙王。此外,在中国南方很多地区,这一天还被认为是土地神(社神)之生辰,故又称作“土地公生日”或“伯公生日”等。

  “剃龙头”的故事

  在北方,很多人习惯在二月二这天出门理个发,俗称“二月二,剃龙头”。这一天,街边的大小理发馆门庭若市,恨不得一天开门18个小时。许多父母带着孩子去理发,小孩子剪头嗞哇乱叫,大人们却看得欢喜。理发师也成为这一天最忙碌的行当。

  正所谓“龙抬头,剃龙头”,人们这天剃头,图的就是个吉利。很多中国人忌讳正月剃头,因为“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如此“迷信”的说法听来可笑,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有一种说法颇为正统,即“死舅”其实是“思旧”的变音。据说,正月不剃头的传统最早起源于清初满族强令汉族人剃发留辫,汉人迫于压力只得顺从,但仍决定正月不剃头,以示对旧朝的思念,后来“思旧”渐渐变成了“死舅”。而另一种说法似乎更有趣。故事讲的是一个贫穷的剃头匠很喜欢他的舅舅,但是每到过年的时候他总是囊中羞涩无法给舅舅买个特别的新年礼,于是有一年他决定亲手给舅舅理个发。经过他的打理,舅舅看上去精神又年轻,夸奖他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希望每年都能享受一次。”于是,年复一年,剃头匠都会给舅舅理发。舅舅去世后,剃头匠每到过年,都会因思念舅舅而伤心,这即是“剃头思舅舅”的由来。

  无论“思旧”还是“思舅”,二月二剃头赶上“龙抬头”,正好赋予了这个传统习惯随龙高升、龙腾虎跃的吉祥寓意。

  “龙抬头”,吃什么

  中国人最讲究吃,每到节日,吃点什么就更是讲究。那么“龙抬头”吃什么呢?民间传说猪也有龙相,所以猪头肉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是这天最值得怀念的美味。人们还习惯把这天吃的东西都和龙联系起来,比如“龙鳞”、“龙须”、“龙耳”,其实就是北方常见的春饼、面条和饺子。在陕西华县,二月二的时候人们喜欢吃烤干、晒干春节留下的花馍,俗称“咬蝎子尾巴”,表示这一天万物复苏,虫鸟花草开始活动。在南方,如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人们祭社神,分祭肉,饮社酒,食社饭,糍粑和粽子是最常见的吃食。

  二篇  二月二日龙抬头吃什么

  打从记事儿起,龙抬头就是继春节焰火和元宵花灯以后又会让我感到欣喜的日子,因为这一天肯定会吃到甜香可口的爆米花,在街上走着时不时肯定会传来一声声“嘭”的巨响,伴随着的是温热的香气和孩子们的欢叫声,手艺人一句“出锅喽~~”,手捧着各种家伙事儿的大人们排着队有秩序的一个个上前,从黑黝黝的洞口中接出一满家伙事儿的白白胖胖的玉米花或者米花。性子急的我们都询着香气一窝蜂似的拥上来,不管是谁家的米花,总会一人一大把的争着往自己的兜儿里塞。相熟的叔叔阿姨们逗弄着我们,和我们一起争抢甜蜜的美食,留下的不仅仅是回味无穷的满口酥香,还有经年不曾散去的欢声笑语。

[Ok3w_NextPage]

  又到一年龙抬头,老式的爆米花机和手艺人已经比熊猫更加珍贵,一年中难得在街上见一次了,家里也不再存储那些为了爆米花而专门准备的玉米粒。想吃爆米花的时候,在街上随处都可以买到,可是为什么,同样吃到口中的爆米花,再也没有了如记忆中的甜蜜,也少了四散开来的温香。今年这座城市历经了少见的冬旱,在早春时节,在二月二,人们终于盼到了久违的飞雪。龙,真的抬起头了,而爆米花的香气,也随同着落地即化的雪花一起在这城中真正的绝了迹。

  好像每次说到美食,都会勾起对往事的悲情回忆....原谅我吧,上了年纪的人最容易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怀旧。嘿嘿,好!不啰嗦,既然说了这么多关于龙抬头的废话,那现在就让偶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在这个迎来春天和雨水的日子里一定不可错过的美食吧。

  首先是面,二月二里面条就不再是面条啦,这叫做“龙须”,不过现在龙须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单独的面食品种了,技艺高超的白案师傅拉出的龙须面真正是细如发丝。

  春饼,出处已经不好考证了,因为无论南北,各地都或多或少会有吃春饼的习俗,不能武断的将之判定为哪一地方特产了。但是因为地域不同,可能在制做所用的材料上稍有出入。当然喽,大家肯定都会选择自己手边最为常用的材料来制做,吃法也很多,可以卷也可以卷好炸来吃。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春饼被赋予了一个与龙有关的名字,叫做龙鳞。其实美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态度,如果是自己用心或倾注了感情而做出来的食物,只要吃的人觉得好吃,它就是一道美食。

  还有就是北方人过年家家都要吃的水饺,不过,在二月二里水饺就变身成为“龙耳”喽~~

  再来看看:“龙眼”上桌喽,众位看官上眼哪等等等等!有的朋友肯定要说,这哪里是什么“龙眼”,明明就是馄饨!先不要急,这真的是龙眼哦, 只不过仅限二月二这一天,嘿嘿!

  米饭也不能叫做米饭啦,要叫做“龙子”哦,不过应该和龙王太子没什么关系吧。。。

  吃炒豆儿是很多地方在二月二这一天的风俗,有的人家会炒黄豆,在我们这里更多的是炒面豆儿。这一天几乎每个孩子的口袋里都会放上几把炒面豆儿,课间拿来和小伙伴儿们一起分享那种酥脆咸香的感觉,美滴很呐!

  爆米花,和炒豆儿是异曲同工,只不过原料不同所以效果不同罢了,现在街上贩卖的爆米花口味更是繁多,在这时就不能一一缀述了。

  小典故: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古时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从科学角度看,农历二月初二是在“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有的地方也把“二月二”叫做“上工日”“中和节”“龙抬头”“龙头节”“青龙节”“踏青节”“挑菜节”“迎富日”等。

meiwen首页 更多me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