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在远方 ● 魏志远(18分)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一片树林,一条河,或者是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我们住在城市里,我们熟悉的声音是铁器的碰撞。有孩子问我,叔叔,井?井是什么呢?我给她讲井。给这个孩子。她九岁了,她的连衣裙是白色的,一层又一层的花边。这个女孩子像个公主。她见过狮子、狐狸,还有蛇,还有孔雀。在动物园里,她知道人和动物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动物关在铁笼里。可是她不知道井,井是什么呢?我怎能说得清楚?井是一个深洞,就像这个杯子。井里有水。是的,总是有水,我们放下一个木桶,晃荡一下,水就提上来了。她不懂,我是说这个女孩子。她穿着白色连衣裙,她就像童话里迷路的小公主。她说,我还能够看到井吗?几天之后,这个小女孩子敲响了我的门,她说她看到井了。她说,就像我们乘坐的电梯。她看见的是煤井,有现代化设备的煤井,是在电视里。想到这个,我的心里就隐隐作痛,为这些孩子,我的孩子,我们的孩子。他们生活在城市里,他们看见小鸟在笼里歌唱,看见草地像一张帕子。河在远方,森林和田野在远方,他们无法想象河水奔涌的样子。大自然啊。我是看见那些河流,那些树林和飞禽,那些星星点点的野花是怎样像一枚果子,一口又一口地被我们迫不及待啃掉的。我想我就是一个传说了,在我的儿子的全部思考里,我荒诞而又离奇。爸,这里真的有过一条河?是的,孩子。河水很清亮?河里有鱼鹰和水獭捕鱼?沙滩上有成群的鹭鸶?大片大片的乌鸦在河岸上飞来飞去?是的,孩子。真是不可思议。儿子摇着头,儿子的嘴角浮出一丝笑容。那笑容是讥讽的,我看见了。儿子说,爸,你是在做小说吧?这是暑假,我的儿子在家里等候一张高中录取通知书。傍晚,我们穿过钢铁和水泥构筑的世界去寻找河的印迹。风向我们吹来,风夹着尘粒和腐烂的气味扑进我们的鼻孔。儿子说,爸,这里真的有过一条河?我们看脚下的水洼,水绿得发黑。水洼像一个巨大的垃圾箱,浮着纸屑和果皮。以及猫狗的尸体。儿子,我能说一些什么呢?河是有过的,还有鱼鹰和水獭,还有在你梦中闪现的鹭鸶和乌鸦。那条河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它流过我,流过你的爷爷,你爷爷的爷爷。那条给我们乳汁和生命的河流啊。现在,我似乎看见它掩面抽泣,那条河。它哭着,放声痛哭。它一步步地离开我们,它泪眼婆娑,它频频回头张望,它离开我们就再也不能回来。儿子14岁了。前些日子,在他考完最后一门功课之后他向我们宣布,他要烧掉所有的中学课本。他说,我可以玩两天了吗?儿子想玩什么呢?有什么可以让他玩呢?我们住在城市里,我们已经听不见青蛙、听不见蟋蟀的鸣叫。我们看电视或者电影,我们为别人快乐或者流泪,我们生活在别人的生活里。公园是有的,游乐场也是有的,而儿子却不喜欢。他说那些地方像集市,那些地方除了看人的面孔又能看一些什么?儿子说,我可以看我喜欢看的那些书了吗?儿子喜欢看小说,他在日记中这么写着:我喜欢做梦,梦就是一种生活。我喜欢生活在梦里。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座孤岛,就我自己,没有任何人任何动物能够进入。现在,我的儿子就在我的身边,他陷在沙发里,他的身体弓成一只大虾,他沉醉在一部书里,那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感谢作家,感谢他们给我儿子带来那么贵重的假日礼物,他们给他大海和江河,给他森林和原野,他们给他一个又一个新的世界,儿子,你满意了吗?我看见另一个少年了,那个少年在沙滩赤条条地来回奔跑;那个少年的弹弓在树林一闪又一闪;那个少年目光像一条纤绳,在地平线上拉着一只只帆船。风吹来,风漫上河岸,风像少年起伏的头发。风吹来,风扬起一树树玉兰花瓣,像纷纷扬扬的雪片,覆盖少年的肩头。那个少年是我。还是同一片天空,还是同一个太阳,同一个月亮,而河流已经消失,少年也再不是那个少年了。今天的少年靠在窗外眺望远方,他生活在城市里,城市的声音是铁器的碰撞。他说他喜欢做梦,他说,梦就是一种生活。儿子,我该怎样帮助你?1.本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颇具特色,请概括小说的情节。(4分)2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小说中的“小女孩”和“儿子”的性格特点,并说说 “我”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4分)3.小说最后说“儿子,我该怎样帮助你?”,请简要回答以这一问句结尾的好处。(4分)4.小说中的“河”与“远方”有何含义?联系全文,谈谈以“河在远方”为标题的好处。(6分)
[Ok3w_NextPage]答案:河在远方● 魏志远(18分)1.本文情节呈现“场景”组合的特点,作者安排了“小女孩问井”“儿子寻河”“我的回想”三个场景。(4分,“特点”1分,“场景”各1分)2.小女孩:天真,好奇,对了解和探究自然怀有浓厚兴趣。儿子:不喜欢城市的生活和环境,向往美好的大自然;追求自由,喜欢梦想。“我”的作用:全文中的情节都是围绕着“我”来展开的,起线索作用;“我”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借助“我”的感受表达对物质文明侵蚀人类美好的自然生活环境的无奈和忧患之情。(4分,“性格”2分, “作用”2分)3.从表达角度,用反诘句式,在拷问自我的同时也拷问所有人,从而表达出作者的忧思,深化主题;从情节结构角度说,“我”看到儿子因无法享受真正的自然,而沉浸在书所提供的自然梦境中,看到儿子虽有梦境却无法实现的悲哀,以这一问句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引人深思,令人回味。(4分,“结构”与“表达”各2分)4.“河”:已经消失了的,被现代物质文明侵蚀殆尽的现实的河;留在我记忆当中的河;儿子梦中的河;美好的大自然的代称。“远方”既是空间地域上的概念,也是时间概念;既表明“河”已消失,也寄希望于未来。作者采用象征手法,具体、形象、生动地传达出现代文明对自然本真的损害,表达作者的忧患,总括了全文。(“河”2分,“远方”2分,“好处”2分)